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IL-12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与临床病型关系密切,在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血清IL-12水平迅速复常(P〉0.05);血清IL-12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2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早期检测血清IL-12水平,可判断病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崇富  万谟彬 《临床荟萃》2004,19(6):340-342
白细胞介素12(IL-12)有利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细胞分化,促进Th1类型细胞免疫反应,在机体清除病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IL-12的对立面,可下调IL-12引起的Th1类型细胞分化,有抑制细胞免疫作用,因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而导致感染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重型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机制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抑制单核因子的产生,具有抗炎作用。本研究中通过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探讨IL-10在重型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用于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以促进本病的痊愈,减轻后遗痛.方法 将老年带状疱疹病人5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每天3次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加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治疗.2组病人均予频谱照射和0.1%雷佛奴尔湿敷皮损部治疗,观察病人止疱、止痂、止痛、治愈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禹福科  郭亚 《临床医学》2011,31(4):18-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HBV-DNA载量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290,P〈0.01);IL-4和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正相关(r=0.320,r=0.352,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免疫损伤机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RA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检验其相关性。结果:(1)RA患者血清sIL-2R和IL-8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sIL-2R浓度在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与阴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2)RF阳性患者血清sIL-2R与IL-8浓度呈正相关(r=0.74,P<0.05)。提示RA患者T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 ,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白细胞介素 (IL ) 2、6和 16 ,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中拟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 IL 2、6及 16的动态变化 ,旨在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1.1 颅脑损伤组 :选择本院住院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 2 0例。其中男15例 ,女 5例 ;年龄 19~ 70岁 ,平均(39.5± 16 .7)岁 ;均经头颅 CT扫描明确诊断 ,其中脑内血肿 13例 ,明显脑挫裂伤 14例 ,颅骨骨折 10例 ;除 3例因血肿扩大而手术外 ,患者都予以保…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妊娠女性不同时期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0(IL-10),探讨妊娠女性不同时期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取63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和21例未孕女性血清,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动态检测四组血清IL-10值。结果妊娠早期妊娠女性血清IL-10浓度为351.2±27.3(pg/ml);妊娠中期妊娠女性血清IL-10浓度为224.5±23.6(pg/ml)、妊娠晚期妊娠女性血清IL-10浓度为103.6±21、7(pg/ml),非妊娠期女性血清IL-10浓度为为92.5±21.6(pg/ml)。女性在妊娠期间血清IL-10浓度均高于未孕者,以妊娠早期最为明显、妊娠中期次之、妊娠晚期血清IL-10浓度接近未孕者,前两组与未孕者相比均呈差异性改变(P〈0.01)。结论妊娠女性不同期间所测得血清IL-10浓度变化,显示妊娠早中期女性血清IL-10浓度明显增高,妊娠晚期血清IL-10浓度与未孕女性相比对(P〉0.05),可能是妊娠女性不同时期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种防御反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我院收治的105例SARS患者中的早期患者39例,恢复期患者36例,在我院治愈后的第一次随访者72例,第二次随访者70例,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医护人员43人,健康体检者35人的血清中自细胞介素-6(IL-6)、自细胞介素.8(II广8)和自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动态监测40例NHL及10例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患者初治、化疗后血清sIL-2R的水平。根据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缓解后复发以及未缓解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NHL患者初治组、缓解后复发组、化疗后未缓解组以及LAHS组sIL-2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化疗后缓解组(P0.05),而NH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治疗前后sIL-2R表达水平变化与国际预后指数(IPI)、铁蛋白等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且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关,化疗有效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NHL患者血清sIL-2R表达水平监测有利于NHL复发早期诊断,并可判断其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100例带状疱疹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前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观察组中NSE水平在不同皮损部位、范围及疼痛程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NSE水平升高,且与皮损范围、发病部位、疼痛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A)、D 二聚体 (D D)的水平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 以ELISA方法检测 4 5例脑血栓患者血清ACLA及血浆D D水平 ,同时检测 4 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脑血栓患者血浆D D水平为(2 .4 0± 0 .6 10 )mg/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D D水平 (0 .4 2± 0 .0 3)mg/L ,t =12 .976 ,P <0 .0 1,血清ACLA的平均结合指数 (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IgG  =5 .95 3,tIgM  =6 .5 32 ,tIgA  =9.0 90 ,P 均小于 0 .0 1) ,且与血浆D D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 (rIgG  =0 .6 0 0 ,rIgM  =0 .5 5 2 ,rIgA  =0 .4 72 ,P均小于 0 .0 1)。脑血栓患者IgG ACLA的阳性率达 75 .6 % ,IgM ACLA的阳性率达 6 8.9% ,具有一型以上阳性者的比率为 6 4 .4 % ,而正常对照者却仅一例阳性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CLA水平的升高与脑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ACLA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引发脑血栓的重要原因 ,而D D水平的升高说明脑血栓患者的继发纤溶功能亢进 ,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 ,纤溶系统也被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IL-23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及CRP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RF、CRP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IL-17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RA患者之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7、IL-23、RF及CRP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7可能成为临床诊断的潜在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12例SAP患者、182例ACS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L-18水平,应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ACS组与SAP组患者血清IL-1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SAP组,SAP组和ACS组的IL-18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L-18和hs—CRP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监测指标,对鉴别SAP和ACS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格雷夫斯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格雷夫斯病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方法:32例格雷夫斯病患者分别在确诊时、治疗约2个月和6个月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TSH,TT3,TT4,FT3,FT4,TRAb,28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格雷夫斯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在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开始升高,治疗后6个月继续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在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个月即降低,治疗6个月时白细胞介素-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格雷夫斯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均与TRAb正相关,而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TRAb负相关。结论:格雷夫斯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异常与格雷夫斯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能反映出格雷夫斯病的免疫动态和治疗效果;患者的免疫缓解明显滞后于功能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L-33)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探讨其与乙肝患者病情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35例,慢性乙肝患者42例,重症乙肝患者33例)和36例正常对照血清IL-33及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以上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分析IL-33、IL-18与ALT的关系。结果重症乙肝患者组与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33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无症状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且各组乙肝患者IL-33及IL-18水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68;r=0.612,P0.01)。结论 IL-33及IL-18在HBV感染者中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炎症因子激活有关,在HBV感染免疫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Tac的单克隆抗体(McAb-Tac)间接荧光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对100例妇科肿瘤患者(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69例)和60名献血员作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观察。结果:恶性肿瘤患者PBMC,经植物血凝素刺激及72小时培养,mIL-2R表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测定,恶性肿瘤患者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对照(P<0.01),恶性肿瘤转移者检测结果高于非转移者(P<0.01);经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两项检测结果均高于治疗前。提示:几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mIL-2R表达不足及sIL-2R水平异常升高与患者免疫调控功能紊乱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sIL-2R的测定,可作为对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1例,用ELISA方法测定IL-6,IL-1α,SIL-2R,IL-10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的升高,说明DCM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因素重要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抗磷脂抗体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A)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57例脑梗死(C I)患者和82例正常对照组(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A-IgG、IgM、IgA,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狼疮抗凝物法(PTT-LA)筛选狼疮抗凝物(LA)。结果C I组血清中ACAIgG、IgM、IgA以及L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组(P<0.05);C I组总APA阳性率(25.5%)显著高于NC组(4.9%),P<0.01;多灶性C I组APA的阳性率(36.5%)明显高于单灶性C I组(15.7%),P<0.05;在40例APA阳性脑梗死的病因分析中,≤50岁C I组单纯APA阳性率(58.3%)显著高于>50岁C I组单纯APA阳性率(14.3%),P<0.05;女性C I组与男性C I组之间AP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脑梗死患者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