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和内镜下及病理特点 ,提高早其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近 2 0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 3 5例 ,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 2 .5 6%;胃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 91.4%;部位以胃窦居多占 5 1.4%;Ⅰ型及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 2 2 .8%及 2 8.5 %。黏膜下小胃癌占 2 0 %。直径大小 2 0MM黏膜下癌占 75 %,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胃镜检查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有效的手段 ,癌灶面积大小对癌灶浸润深度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分析早期胃癌的镜下表现,以提高内镜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胃镜检查并活检,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40例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诊断40例早期胃癌,以胃窦部居多,占42.5%;其次为胃体,占27.5%。95%的早期胃癌发生在萎缩肠化的背景下,病理以分化型癌为主。结论目前内窥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是首选的,特别是NBI放大内镜,其可直接看到胃黏膜早期病变,同时借助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部位和病理特点,探讨其对凹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30例Ⅱc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形态特点,对其中19例内镜下活检和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进行对比.结果Ⅱc型早期胃癌分化型以凹陷发红伴隆起多见;未分化型的凹陷表面褪色和结节多.内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符合率在70%以上.结论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特征和活检对诊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开展内镜以来,2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40例,对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40例早期胃癌中,高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5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性症状,诊断主要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我院内镜室16年间经内镜和手术病理诊断的78例早期胃癌做回顾性分析.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内镜分型及病理分型等方面做统计.结果 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3.9%,好发于50~59岁男性;60%以上的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和胃角部;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共占25.6%;病理显示青年组分化不良者多于老年组.结论 应重视癌前状态的定期复查和随访,熟练掌握内镜下诊治技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病灶在白光内镜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行白光胃镜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7 年6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家族史、查体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普通白光内镜下病灶的内镜下长径、部位分布、病灶质地、自发性出血、伴随黏膜色泽和形态等内镜特征,总结早期胃癌病灶的病理下长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结果: 共纳入271 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79处病灶。在271 例患者中,男性190 例,女性81 例,平均年龄为(63.7±12.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88 例(32.5%)和腹部不适61 例(22.5%)。胃癌家族史阳性患者20 例(7.4%)。腹部查体正常的患者居多,占86.0%(233/27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率为34.2%(79/231),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45.5%(10/22),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28.1%(9/32)。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内镜下长径的均值为(2.01±1.20) cm,以单发病灶为主,占97.0%(263/271),主要受累部位为胃窦114 处(40.9%)、角切迹62 处(22.2%)和贲门54 处(19.4%)。病灶质地以质脆居多,占45.5%(56/123),多有自发性出血,占52.3%(146/279),伴随黏膜色泽以正常居多,占72.8%(203/279)。病灶形态以Ⅱa+Ⅱc型居多,为100 处(35.8%),有糜烂和浅溃疡等黏膜破损者152 处(54.5%)。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病理下长径的均值为(2.05±1.48) cm,黏膜内癌占61.6%(172/279),中分化型胃癌占52.8%(131/248)。结论: 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应注意平坦型病灶的浅表隆起和凹陷,注意有无黏膜破损,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延安市人民医院10年问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例31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05%;部位以胃窦部较多占48.39%;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0.48%,浸润愈深,淋巴结转移愈早,愈后愈差。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早期胃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内镜下可疑早期胃癌80例,对其中50例予以色素喷洒并活检,30例单纯活检进行对照.结果:色素喷洒组病理证实有36例早期胃癌,其中通过活检证实28例,手术证实8例,活检的阳性率为77.7%;单纯活检组病理证实有14例早期胃癌,其中通过活检证实4例,手术证实10例,活检的阳性率为28.6%.结论:应用色素内镜可改善早期胃癌病灶的清晰度,增加活检的阳性率,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临床病理,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牟1月~2007年12月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26例占同期252例胃癌手术的10.3%.病灶位于胃窦18例(69%),胃体3例(13%),胃角3例(13%),贲门2例(7%).病灶≤2 cm的15例(57%),病灶在2~4 cm的7例(27%).病灶≥4 cm的4例(15%).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中,Ⅱ型17例(65%),Ⅲ型5例(19%),I型4例(16%).黏膜内癌18例(3例原位癌),黏膜下层癌10例.手术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6例(23%),其中黏膜下层癌转移率40%(4/10),而黏膜层11%(2/18).26例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23例(88%).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根治早期胃癌的技术。方法 :对经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的 2 8例早期胃癌 30处病灶行内镜切除术治疗及随访 ,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切除率与内镜下病灶大小、深达度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1无淋巴结转移、病灶最长径小于 1cm的粘膜层癌 (m癌 )完全切除率为 10 0 % ,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病灶大于 1cm的癌及粘膜下层癌完全切除率分别为 6 0 .0 %、86 .7%和 83.3%。 2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治疗疗效较好 ,总体完全切除率为 85 .7%。结论 :1内镜根治的早期胃癌最好为无淋巴结转移且小于 1cm的 m癌。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 ,但凹陷型早期胃癌尤其 或 c+ 型应慎行内镜根治术。2未完全切除的原因与操作者手技、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判断失误、病变部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早期胃癌患者42例,以上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患者均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活检钳钳取组织,直径小于1.0cm全部取材,直径大于1cm较多取材.取材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和胃镜下形态:胃窦10例,胃体9例,胃角15例,贲门8例.胃镜下形态:Ⅰ型1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型24例;Ⅲ型11例.②病理组织学检查:腺癌19例,占45.2%.粘液细胞癌12例;印戒细胞癌1例.鳞癌10例.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多表现为浅表凹陷和溃疡型,胃壁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重视内镜检查并准确行粘膜活检有助于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梅军 《安徽医学》2004,25(1):33-35
目的 了解早、中期胃癌的临床、胃镜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1年中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诊断的 75例早、中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胃镜、外科手术和病理等方面资料。结果 早、中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男女之比为 2 .41∶1,以 61~ 70岁最多 ,胃窦是其好发部位 ,病理组织学以管状腺癌为多 ,胃镜误诊率是 12 .86%,淋巴转移率是 2 5 .3 3 %。结论 早、中期胃癌有明显的好发年龄和好发部位 ,以管状腺癌为多 ,胃镜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和准确判断病变量 ,影响淋巴转移的因素是浸润深度、广度、肿瘤大小和年龄 ,而与性别、组织学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临床筛选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部分医疗中心早期胃癌手术率已达15%~20%,但与日本等国尚存明显差距。日本早期胃癌中约40%无临床症状,而我国单从临床症状人群中筛选早期胃癌显然不够,必须放宽胃镜及胃X线钡餐检查指证,并适时开展胃癌普查工作。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EN)包括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内镜下有确切病灶者,可予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及经内镜固有荧光光谱检测等新技术有助于诊断早期胃癌。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科群,是增进各科合作及共同提高我国早期胃癌手术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榆林市第二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发现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应用NBI-ME与白光内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早期胃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0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8例,肠上皮化生9例。白光内镜漏诊10例,检出率76.19%;NBI-ME漏诊3例,检出率92.86%。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内镜(P<0.05)。结论 NBI-ME对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态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病变靶向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15年间胃镜检出胃癌的镜下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胃镜检出的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镜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15年共检出胃癌1575例,总检出率为4.40%,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以胃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占60%。所有病例均为进展期胃癌,BorrmannIII型最多见,占56%,BorrmannIV仅占1%。男性占62%,明显多于女性。病理分型腺癌占大多数,腺鳞癌及鳞癌仅见于少数病例。结论:15年来胃癌检出率逐渐下降,应重视胃癌的早期报警症状,提高胃镜检查率,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CT多平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87例胃癌患者(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早期胃癌34例)进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后行MPR及VE图像后处理,并对早期胃癌检出结果与单纯CT横断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横断图像结合MPR和VE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91%(31/34),单纯CT横断图像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65%(22/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横断图像结合MPR、VE与单纯CT横断图像相比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陈壁亮  孙光裕 《河北医学》2002,8(8):714-716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CT对胃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手术切除,且具备内镜、CT检查资料的进展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是直接、准确的检查方法,对肿瘤腔内的诊断准确率达95.0%;CT能估计肿瘤的腔外扩展情况。结论:重视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综合内镜、CT检查能提高对胃癌的术前诊断水平,从而使胃癌得到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我院1974年1月至1991年3月经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例早期胃癌中,63例内窥镜随访的结果.随访年限最长为17年,平均8.7年,死亡8例,发现多发性原发癌(MPC)4例。本组5年生存率93.7%,10年生存率92.1%。认为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复发,且与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粘膜下浸润深度成正比。本组 MPC 发生率为6.3%,作者指出在胃癌术后随访中,要提高对 MPC 的警惕性和足够的认识,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总结40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内镜下表现资料.[结果]病变多位于胃窦部、胃体部,累及多部位者25例(62.5%),表现为溃疡型、隆起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