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衄验案举隅湖南怀化地区二医院(4ta2Oo)彭巍主题词鼻出血/中医病机,鼻出血/中药疗法,辩证分型鼻衄,是指鼻腔出血,轻者涕中带血,或出血不多,时发时止,重者鼻中血出如涌,量多难止,又称鼻洪。鼻衄的发生,与肺、胃、大肠、肝、胆、膀胱经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正> 鼻衄是鼻腔粘膜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轻者因经常出血造成贫血,影响健康;重者因失血过多,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鼻衄之因颇多,有外因、内因、损伤三方面因素所致,辨证关键在于辨明属“实火”或“虚证”。家父为中医,行医近60年,对鼻衄的治疗有一定经验,他认为:“鼻衄者,血妄行也,血得热则妄行,当降其热,当清其血”。又说:“鼻衄者,血不循经,脾失统摄,当养血归脾”。笔者幼承  相似文献   

3.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77-178
鼻出血属中医"鼻衄"范畴,因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病位在鼻腔,与肺、肝、脾等有关。可由单纯的鼻病引起,亦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也可呈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小儿及青少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即黎特尔区;中老年人多发生在鼻腔后部鼻-鼻咽静脉丛。  相似文献   

4.
詹青 《中国中医急症》1998,7(3):122-123
急性出血,如鼻衄、呕血、便血等,为内科常见急症,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内科出血多,起病急速,出血量大,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导致厥脱等危候。跟随詹文涛教授临证中见导师诊治该类急症,思路清晰,方药果断,快捷有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关于病因病机急性出血乃血溢于血脉之外造成。上溢于口鼻肺胃时见鼻衄、齿衄、呕血、咯血;发出于二阴见便血、尿血;溢于肌肤而见肌衄等。导致血溢脉外的原因常见有三:一日,火热之邪,或明虚火旺,迫血妄行;二日,气虚不能摄血,血脉不固;三日,血瘀阻滞经络,血不归经。火热实邪,不仅可灼伤脉…  相似文献   

5.
鼻中出血称为鼻衄,是中医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尤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且多发生于单侧鼻腔。笔者自1993年6月~2005年9月间采用自拟清热止衄汤治疗热性鼻衄患者145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科血证治疗规律的探讨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内科血证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理论探讨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外,而表现有出血证候者称为血证。在内科范围内,常见的有咳(咯)血、吐血、衄血(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紫癜)等。出...  相似文献   

7.
补络补管汤治疗难治性鼻衄9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鼻衄是指发生在鼻腔深部某些狭窄及隐蔽区域出血。2001年至2008年,我们用补络补管汤治疗难治性鼻衄91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渗于血络外,渭之鼻衄.一般以少量出血称"鼻衄",严重出血不止称"鼻洪".点推迎香治疗鼻衄简便易行,无痛苦,无副作用.笔者应用点推迎香穴等治疗鼻衄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们收治鼻出血98例,实施辩证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宏鸣  武海 《四川中医》1999,17(8):55-55
豢龙汤方出自清代费伯雄《医醇义》卷二鼻自。费氏云:"......鼻衄之证,其平日肺气未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给,骤犯肺元,火性炎上,逼血上行,故从鼻出,而不从口出,予自制豢龙场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数10年历历有优"近年来我们运用该方共治疗顽固性鼻衄10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67岁,平均25.3岁;病程8天~16年;鼻右侧出血%例,左侧52例,双侧12例。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史,曾接受过其它方法治疗,但不能根治。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一例或两侧鼻腔少量或大量出…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治疗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鼻衄一般因全身因素如长期高血压,局部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鼻腔血管瘤等,此外空气干燥也可造成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临床表现发病急,多数出血不止。现将老年鼻衄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热鼻衄,血色鲜红,伴有口干咽痛、便秘等症,舌边红,苔薄黄、脉细数。此为燥热之邪犯肺,循经上雍鼻窍,灼伤血络而衄血。如《外科正宗》云:“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肺热鼻衄治宜清泻肺热,凉血止血。笔者自拟泻肺止血汤用于临床,屡用屡验...  相似文献   

13.
马勃治疗21例鼻衄的临床观察王玉娥(山西省太原市北郊市中心医院,030023)马勃为马勃科马勃菌的子实体,性味辛平,入肺经。《本草备要》称:“清肺解热,散血止咳,治喉痹咽疼、鼻衄、失音,外用治诸疮”。鼻衄,即鼻出血,轻的只有鼻涕带血,重则流血不止。可...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工作中因病情需要,重危患者因抢救常需行气管切开,因术中止血不完善或气管黏膜损伤等均会造成术后出血,在临床上常有发生。根据出血的程度可分为血痰、渗血和出血,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现将36例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出血的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黄苦寒,内服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之功,外用疗鼻衄亦效。对急性鼻衄,量多症急者,取大黄粉3~5克,粘附于油纱布条上,填塞出血鼻腔。对慢性鼻衄,量少症缓者,取大黄5~10克,加温开水15~30ml,浸30分钟去渣,令患者仰面,每次滴入出血鼻腔内2~3滴,1日3~5次,血止后续滴3天。  相似文献   

16.
孟嗣周  尤敏 《河北中医》2001,23(7):522-523
1994~2000年,我们对数例鼻衄患者(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其鼻衄的时间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鼻衄患者在月经期间均可见鼻出血,且出血量多、色鲜红,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充血。鉴于此类女性鼻衄的周期性变化,临床上我们采用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肝论治,获得良好的疗效。1 鼻衄、倒经的概念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五官科的一个常见病症,亦是临床多种疾病反应于鼻部的症状。早在《内经》对此症就有记载,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明代《医学入门》曰:“血乃水谷之…  相似文献   

17.
鼻衄即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衊血”、“红汗”、“倒经”都属于鼻衄的范畴。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本文着重讨论鼻洪的治疗。据有关资料统计,约60%的人一生中有过鼻出血,但出血程度一般都不严重,而且多数出血能自愈。而有一部分长期反复发作鼻衄的患者,出血量多而且不易止住,严重者会出现贫血、休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正>鼻衄,即鼻中出血,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鼻衄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黄帝内经·灵枢》:"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临床多见肺经热盛、胃热炽盛、肝火上逆、肝肾阴虚、脾不统血等,必须排除其他部位的出血经由鼻腔流出者。运用中药透皮技术穴位贴敷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晓虎  王上  吕明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71-1573
鼻衄作为临床多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多发。春季为肝所主,肝之疏泄功能在春季多应时增强,藏血功能相对较弱。春季鼻衄多因肝不应春引发,具有量少次多易反复的特点。治疗春季鼻衄可从调节肝应春而变的功能入手。从“肝应春”角度治疗鼻衄有助于充实“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鼻衄,即鼻出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血如泉涌,有“鼻洪”、“鼻大衄”之称,可引起贫血、休克乃至死亡。解小龙[1]将鼻衄依四季不同,而分为3类,即春之鼻衄、夏之鼻衄、秋冬之鼻衄。笔者自2003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鼻衄患者18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辨证施护,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