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胫骨上端18例,股骨下端2例,肱骨上端2例。表现为骨骺区分叶状骨质破坏区,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硬化边厚薄不一。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MRI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常不与病灶相邻,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与皮质间见条状高信号。邻近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关节积液。MRI上病灶可呈环状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强化。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软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成软骨细胞瘤的MRI信号特点、病灶形态和生长方式,以及周围骨髓和软组织有无水肿、有无骨膜反应、相邻关节有无积液等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0例病灶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不均质的混杂信号,病灶形态为分叶状;16例病灶呈膨胀性生长;18例病灶周围出现骨髓水肿;14例病灶周围软组织水肿;6例病灶周围有骨膜反廊;7例病灶突破骨皮质向周围突出;6例棚邻的关节有关节积液.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在MRI上多表现为分叶状和膨胀性生长,病变呈不均质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有明显的骨髓水肿和邻近软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长骨成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典型特征,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长骨成软骨细胞瘤(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4例,肱骨近端1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平均年龄20.4岁(12~38岁),全部行X线摄片检查,9例行12T检查,4例行MR检查。结果:全部病变发生于骨骺处,其中3例累及干骺端。病变呈偏心性生长,8例呈膨胀性改变。x线上显示6例点状或斑片状钙化,5例骨性分隔,9例周围硬化缘;CT显示9例点状或斑片状钙化,3例骨性分隔,2例层状骨膜反应,3例软组织肿胀。4例MR检查显示病灶在T1 WI为等低信号,T1 WI为不均质高信号,其内见斑点状低信号,其中2例见骨髓水肿,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成软骨细胞瘤典型发生于骨骺区,偏心生长,常有内部钙化并伴有周边硬化缘;部分不典型者可累及干骺端,少数出现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CT和MRI可以帮助更好地显示上述典型和不典型表现,综合评价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MRI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方法 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表现与X线平片、CT征象的对应关系.结果 16例软骨母细胞瘤均位于骨骺,大小为0.9 cm×0.8 cm×1.0 cm~4.8 cm×4.3 cm×5.1 cm,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在T1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上呈混杂信号,CT上为软组织密度,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边缘呈长T1、短T2信号,在CT上表现为硬化边.MRI可见病灶周围有骨髓水肿,在X线和CT上表现为骨质硬化区.病灶邻近软组织肿胀.MRI显示骨膜异常9例,8例与病灶不相邻;X线和(或)CT显示骨膜新生骨6例.MRI显示关节积液12例,CT显示6例.MRI上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见强化.软骨母细胞瘤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在MR平扫中的等T1、等T2成分和长T1、长T2成分,以及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在D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 MRI和X线平片、CT从不同方面反映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联合应用不同检查手段可更全面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1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9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肱骨5例,股骨6例,胫骨、锁骨、髂骨和腰椎各1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管状骨病变多起源于骨骺,可累及干骺端;病灶内常有钙化,周围见硬化带,骨皮质破裂,软组织肿块,少数有骨膜反应。X线平片正确诊断8例,未定性3例,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53.3%;CT正确诊断6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多数成软骨细胞瘤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影像学检查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X线平片仍是基本检查方法,CT可提供更多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少见部位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0-50岁。归纳其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病变中,肩胛骨3例、髋臼骨2例、足部跟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X线平片检查13例,均表现为溶骨性病变,低密度10例,混杂密度3例,10例呈膨胀性。CT检查11例,病灶边界不清3例,内部见钙化灶8例,病灶周围见骨质硬化缘10例,病灶内部见间隔4例,3例肿瘤周围见软组织肿块。MR检查5例,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质高信号,3例可见液.液平面及实体一液平面;1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间隔明显强化。结论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但仍具软骨类肿瘤的共性特点,合理运用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肱骨3例、股骨3例、胫骨2例、距骨1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膨胀性生长6例,偏心性生长7例。病灶内常见钙化灶,病灶周缘见硬化边,少数有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骨髓腔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骨膜反应呈条状长T1、短T2信号。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X线、CT和MRI一般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骨病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讨论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MFH 26例,男15例,女11例,40岁21例,占80.77%。病史3个月~5年。7例摄有X线平片。CT平扫17例,增强扫描8例。MR平扫15例,增强扫描8例。病灶大多位于大腿、小腿、前臂和臀部。23例位于深部软组织,3例位于表浅软组织。结果:21例(80.77%)呈不规则长圆形或长条形软组织肿块,直径5cm。3例X线平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侵蚀性破坏,2例伴有骨膜增生。CT平扫多呈等、低或略低密度,仅1例高密度。CT增强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界均不清,累及邻近肌肉。CT上2个病灶内可见弧形钙化,其病灶直径均5.0cm。13例可见邻近骨骼破坏或骨膜增生。MR平扫15例,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合并出血4例。T2WI多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10例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MR增强扫描8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边界清楚,邻近肌肉受压推移,12例边界不清,邻近肌肉侵犯。6例可见邻近骨骼受侵。结论:发生于中老年人,位于下肢、前臂深部软组织的巨大肿块,尤其是呈长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长条状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伴有邻近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者,应首先考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12例中肿瘤位于胫骨近端4例,股骨头3例,股骨远端1例,肱骨头3例.胸椎(Th_3)附件1例。11例长骨病变者发生于骨骺和干骺端8例。骨端3例。主要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8例可见硬化边,3例可见病灶内有点状钙化。7例行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6例。4例行MRI扫描,病灶于T_1WI上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均呈低信号,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STIR上呈均匀高信号;硬化边呈线样低信号,2例病灶周围骨质内有水肿.3例可见相邻关节囊积液。结论: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X线和CT扫描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情况,对比二者在成软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并拟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50例患者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来辅助诊断,并对比观察两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检测表明成软骨细胞瘤呈局限性骨破坏,病程多呈圆形,CT扫描表明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分叶,呈半环形钙化,有清晰边界;通过病例检查确诊可知,X线的诊断敏感度为84.8%(39/46)、特异度为75.0%(3/4),CT扫描的诊断敏感度是97.8%(45/46),特异度100.0%(4/4).两组检查手段的诊断敏感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42,P>0.05),CT扫描的特异度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结论 X线和CT检查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且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