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准高KV摄影技术对床边胸部CR摄影的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250mA床边X线机,Kodak Oirectview CR system 900型和配套14+17英寸IP板,对120例准高KV摄影床边胸部CR影像质量及病变显示特点进行分析。另取120例普通KV床边胸片对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方法。结果 120例准高KV床边胸片甲级片102例(占85.0%),乙级片11例(占9.2%),丙级片7例(5.8%),无厦片。与普通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9,P=0.00069)。结论 准高KV摄影技术能明显提高床边胸部cR影像甲片率,减低病人的辐射量,提高床边X线机的使用范围,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大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28-2529
IVP检查是判断有无肾盂积水,积水程度,尿路梗阻的部位以及肾功能的受损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改变摄影条件CR在肾积水的经脉肾盂造影,使肾盂显示的更清楚。在常规摄影条件下IVP检查时不容易显影清楚,根据X线的特点,KV越低组织间的对比度越大,利用CR大宽容度特点,采用低KV摄影和CR的后处理功能将原本显影不明显的积水的肾盂变得相对清楚。改变摄影条件后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计算机放射摄影[1](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与普通X线摄影(radiography)的优势对比.方法:对2006-05~2006-08间我院45例普通IVP和48例CR IVP所摄取的患者图像进行对比.普通IVP组采用北京东方500mA X光机,CRIVP组应用GE medical systems centricity-CR系统,分别输出图像.结果:应用CR系统后,CR IVP图像比普通IVP图像得到较大改善,并且对泌尿系统的结石与微小钙化的显示能力明显提高.讨论:CR IVP比普通IVP能提高图像质量,能较好的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李大鹏 《中外医疗》2014,(7):188+190-188,190
目的分析高千伏胸部摄影在DR系统的应用优劣,探讨DR胸部摄影的合适kV值的选择。方法随机100例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125kV和85kV,使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由2名高年资医生在医用显示器上进行评片,并记录其MAS值。结果从内容层次两组无明显区别;细节显示85kv组略好于125kV组;对比度分析85kV组明显好于125kV组;剂量分析125kV组剂量〈85kV组。结论高千伏在DR的胸部摄影中并不是最佳选择,应选择85kV进行胸部正位摄影。  相似文献   

5.
林启明 《当代医学》2014,(1):151-152
目的:分析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在新生儿床旁胸部X线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00例新生儿胸部摄影患者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移动式数字化X线摄影(DR);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计算机X线(CR)摄影进行摄影。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和摄影条件。结果实验组:甲片占96.0%;废片为0;对照组:甲片占51.6%;废片有60片,占24.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胸片的曝光剂量相比对照组平均为3.5 mas,试验组平均为1.8 m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胸部DR摄影,可有效地提高摄影图像的质量,增强诊断效果,同时其辐射剂量比较少,对新生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行C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500~1 30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3.5~4.0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35~40 mL,采用DLIR-H法重建。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500~1 04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5.0~5.5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50~55 mL,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50%算法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近段血管的CT值及冠状动脉CT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定性指标包括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扫描结束后,统计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观察组患者AO、LAD和RCA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CX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SN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D、DLP、CT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7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DLIR-H可生成高质量的CCTA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在健康体检胸部摄影中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高千伏技术和普通千伏技术,由多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技师评价影像质量,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和受检者曝光量。结果:高千伏组甲级片占92.0%,普通千伏组甲级片占84.0%;高千伏胸部摄片一次成功率99.6%,普通千伏胸部摄片一次成功率98.5%;高千伏技术个体曝光量是普通千伏个体曝光量的1/3。结论:在健康体检中行DR胸部摄影,采用高千伏技术在提高影像质量,降低曝光量,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立即或择期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如腰围、体重),制定了三组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不同体质的患者用相应不同扫描参数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体质瘦小者用低KV、低MA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统计42例用低剂量MSCT扫描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低剂量扫描后减少X线辐射剂量;又统计低剂量MSCT扫描后对输尿管、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分析IVP与低剂量扫描MSCT图像,结果显示为结石是输尿管和/或肾脏结石的首发原因,占64.3%。CT可以发现IVP不能显示的小结石。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中,输尿管、肾脏先天性疾病所占比率为29.4%。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解决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另外低剂量MSCT扫描时,MAS总量一般在1200~3000 MAS,平均减少2100 MAS;CTDI值平均减少59.7%,相当于患者减少210次胸部DR片检查的辐射剂量。结论:IVP输尿管显影不良时,通过低剂量MSCT扫描,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解决了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固定扫描延迟时间的前提下,比较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与固定造影剂注射速度两种造影剂注射方法对肝脏多排螺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增强扫描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行上腹部MDCT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造影剂为碘佛醇320mg I/m L,剂量均为1.3m L/kg。其中对照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固定为3.0m L/s,观察组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s,两组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均为造影剂开始注射后30s、55s及180s。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各期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部位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脉期肝脏CT强化值28.8±9.9 Hu高于对照组13.9±9.3 Hu;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CT强化值79.3±34.9 Hu高于对照组37.6±23.1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实质期肝脏CT强化值51.4±7.35Hu高于对照组42.8±7.13 Hu;观察组肝实质期门静脉CT强化值111.±16.0 Hu高于对照组88.7±11.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的CT三期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期两组肝脏、门静脉的CT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配合恰当的扫描延时时间,肝脏强化效果优于传统的固定注射速率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以来收治的53例行DR摄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X线摄影中心线未对准受检部位,观察组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受检部位,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伪影率6.67%,对照56.52%,其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541,P=0.002<0.05)。结论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具有重要影响,X线摄影中心对准受检部位,使图像质量清晰,提高诊断率,符合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re KV技术于胸部低剂量CT体检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胸部健康体检者分成两组:A组采用常规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固定管电压120 kV,B组采用Care kV技术,参考管电压120 kV,其他扫描条件两组一致: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参考管电流50 mAs。扫描后分别用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指标综合评价两组图像的质量,并记录CTDIvol、DLP,计算ED,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受检者吸收有效剂量分别为(1.18±0.29)mSv和(0.82±0.24)mSv,B组较A组分别降低了30.5%。结论 CareKV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可在保正图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免碘过敏试验使用复方泛影葡胺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免碘过敏试验使用76%复方泛影葡胺在静脉肾盂造影(IVP)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08年共1230名患者常规做静脉肾盂造影时免碘过敏试验静脉推注40ml76%复方泛影葡胺并全程观察患者的反应。结果在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出于安全考虑改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有52例出现轻中度过敏反应,发生各症状的人数与在2007年同时期行碘过敏试验阴性后IVP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做好预防和抢救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免碘过敏试验静脉肾盂造影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高千伏X线胸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进办法。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全部住院患者体检胸部CR影像2320例,由高年资诊断医师和主管技师按照天津市放射质控中心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2 320例胸片中甲级片1 416张,甲级片率61.0%;乙级片674张,乙级片率29.1%;丙级片188张,丙级片率8.1%;废片42张,废片率1.8%。结论通过分析影像质量下降的成因,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影像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4.
T颗粒技术在胸部高千伏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X线照片影像质量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感蓝片与感绿片的胸部高千伏正位100例经对标准测试点影像密度值的测定,对照结构的显示,对曝光条件进行优选与比较。结果:纵隔、心后、横隔下纹理显示率绿片较蓝片高29%。结论:T颗粒技术应用高千伏摄影获得高感度、高清晰度的影像质量,诊断信息量丰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50例使用654-2的静脉肾盂造影(即低张法IVP)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654-2对静脉肾盂造影的影响。结果表明654-2在IVP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该药能明显提高IVP质量,并能大大减少或减轻造影剂副反应。另外,本文也初步分析了654-2对造影剂的其他副反应的影响。我们认为低张法IVP较头低足高位法和传统的压迫法的IVP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RU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资料,其中女性17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55岁。尿路正常5例,肾脏病变10例,输尿管病变10例,膀胱病变7例。结果所有病例MRU均清晰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且可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对肾脏和输尿管病变,MRU和IVP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对膀胱病变,MRU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IVP检查。结论MRU对尿路病变的显示优于常规IVP检查,且具有省时、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等优势,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原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造影后立即给予预防性血液透析滤过能否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1998~2003年46例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行造影后(CT、IVP、冠脉造影)进行分析。46例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26例)于造影后立即给予12~16h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单次治疗,分析此两组病人造影后的肾功能的变化、需要暂时肾替代治疗的频率、造影临床相关事件(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的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9/20(45%),而HDF组造影肾病发生率为2/26(8%)(P<0.01),常规治疗组需暂时肾替代治疗(血透或血滤)的发生率为7/20(35%),而HDF组需暂时肾替代治疗的发生率为1/26(4%)(P<0.05),常规治疗组造影临床相关事件(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的发生率为9/20(45%),HDF组为1/26(4%)(P<0.01),常规治疗组住院病死率为3/20(15%),而HDF组住院病死率为1/26(4%)(P<0.05)。结论 对于原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给予X线造影后立即给予预防性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有效地阻止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慢性癫痫模型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lc acid decarhoxylase,GAD)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与癫痫的关系。方法:用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亚致惊剂量肌注的方法建立慢性癫痫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注射。用振动切片机连续冠状切片,选取含海马结构中部的相邻切片,行GAD65/GAD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马桑内酯致痫组大鼠均被点燃,且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发作的潜伏期逐渐缩短(从50min减少到10min左右),发作时间逐渐延长(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对照组均无发作。2,海马各区和齿状回GAD65/GAD67阳性神经元数在马桑内酯致痫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免疫反应减弱。结论:马桑内酯致痫鼠中GAD65/GAD67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免疫反应减弱,与癫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B超、CT和IVP诊断肾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肾母细胞瘤98例,年龄3个月~9岁,中位年龄2.5岁,98例均行B超检查,50例行CT检查,89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3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超、CT及IVP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3.8%(92/98),88.0%(44/50)和78.0%(70/89)。常见误诊原因是把肾母细胞瘤误诊为肾外肿物,手术和病理检查发现被误诊的肿瘤常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B超联合CT或IVP均能显著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98%与97%)。结论:3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肾母细胞瘤均有一定的误诊率。B超操作灵活,诊断符合率高,应为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