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调查亚热带地区某部步兵踝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减少踝关节军事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亚热带地区陆军某部山地旅步兵营1148名官兵在2013年1-12月期间踝关节训练伤情况,分析受伤的时间分布、科目分布、部位分布及训练地形分布。结果踝关节训练伤发生率为16.99%,其中骨折占4.10%,软组织损伤占95.90%。6-8月及10-11月为训练伤高发时间;受伤科目主要以障碍训练、5 km越野所占比例较高;外踝损伤发生率(12.89%)明显高于内踝损伤(4.10%),软组织损伤发生率(16.29%)明显高于骨折(0.70%);发生训练伤的地形以平地、凹凸不平地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踝关节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且以软组织伤、外踝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空降兵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预放训练伤的必要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空降兵某部1 165名参训官兵进行训练伤情况调查。结果空降兵某部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28.8%,训练伤发生率随官兵服役年限增加而降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占训练伤的55.1%;跳伞动作地面训练、升空跳伞训练的训练伤发生率分别为32.7%和25.3%。结论空降兵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军陆战队某部训练伤发生情况及训练伤防治知识教育现状,探讨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训练伤防治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为组训部门安排训练、卫生部门开展教育、参训人员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3月1—15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海军陆战队某部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并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海军陆战队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0.33%,调查的428名官兵中过去1年因参加训练受伤的有209例,其中发生过软组织损伤的129例,骨与关节损伤的80例,不同学历官兵过去1年训练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5)。结论海军陆战队某部官兵训练伤知识掌握情况整体较为片面,各部门需通力合作、综合手段、提高重视并加强预防,才能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海军基层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军某士官学校全部学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学员在基层部队服役期间明确已发生的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PSS 18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8份,有效率为89.6%。调查对象均为士官,平均军龄3.8年。训练伤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软组织损伤、骨损伤及海洋有毒生物伤,发生率分别为93.75%、72.99%、25.67%。在开放性软组织伤中擦伤最为常见,占52.83%;在闭合性软组织伤中慢性腰肌劳损最为常见,占38.4%;在骨关节损伤中关节扭伤、关节脱位和上肢骨折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2.92%、23.81%和13.27%;在海洋生物伤中水母蜇伤最为常见,占30.16%。结论海军基层部队官兵常见的军事训练伤为皮肤软组织擦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扭伤和关节脱位,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加强防护;同时要特别注意海洋有毒生物伤的防治,做好相关急救药物的储备及官兵自救、互救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部2013-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及致伤因素,为提高训练质量、保护官兵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从《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中抽取2013、2014年度的训练伤病历信息,对训练伤发生时间、部位、伤势、伤类、人群特征、致伤科目和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4年度该部各发生军事训练伤307例和253例,受伤部位均以下肢为主,2个年度均占一半以上;伤类以软组织损伤和骨与关节损伤为主,2个年度均占95%以上;义务兵和学员为训练伤高发人群,2个年度均占约1/3;体能训练为主要致伤科目,防护措施、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等为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每年均出现2次发生高峰,分别在3-4月和9-11月。结论军事训练伤受多因素影响,要针对官兵不同年龄、性别、专业及作训区域、时间和训练科目等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地区维和军人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2月1日—2019年4月1日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共收集到训练伤病员318例,软组织损伤76例,占总数的23.9%;骨关节损伤157例,占总数的49.37%;器官损伤53例,占总数的16.67%;其他损伤32人,占总数的10.06%。训练伤的高峰期出现在旱季(5—11月),平地、凹凸不平地导致骨关节损伤比例高。结论应根据维和部队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是维和预防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消防新兵集训期训练伤的发生特点,探索训练伤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分类标准》进行军事训练伤诊断与分类.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度和2010年度新兵集训期训练伤的昼夜发生率分别为3.05‰和3.39‰.2009年度关节损伤比例较大,而2010年则以软组织损伤所占比例较高.2009年度的急性损伤比较高,而2010年则以慢性损伤比例较高.两年度训练伤均以下肢最多.两年度新兵集训期的关节损伤和软组织损伤均在第2周迅速攀升,第3~4周为发病最高峰.结论 重视集训开始前2周的适应性训练,强调科学组训,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有望降低公安消防新兵集训期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了参加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的808名官兵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808名参训官兵的训练伤发生率为67.3%。其中上肢伤占总人数的54.0%,下肢伤占45.2%,躯干伤占3.0%。单人受伤部位1~9处不等,平均2处。各种训练伤中,皮肤破损占52.1%,关节扭伤占25.0%,软组织挫伤占13.6%,肌肉拉伤占8.7%,关节脱位占0.3%,骨折占0.31%。障碍物的难度系数与训练伤发生率成正相关(r=0.7491,P<0.01)。结论渡海登岛400m障碍训练难度大,训练伤发生率较高,部队对其训练伤的发生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亟待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特种部队某部官兵在特种技术科目训练中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特种技术科目所致训练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特种部队某部693名参训官兵进行训练伤情况调查.结果 特种部队某部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36.4%,发病率随官兵服役年限增加而降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占训练伤的4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军事训练伤患者伤害特征及心理应激状况,为加强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就本院急诊科在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318例军事训练伤员的伤情、就诊时间、损伤部位、训练科目及状态-特质焦虑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训练伤损伤部位多见于头面部与关节,占83.00%,手外伤、胸部软组织损伤及腰椎骨裂损伤相对较少;伤员主要是在越野跑、3 km跑及器械训练中受伤,占83.00%;虽然器械损伤只占18.00%,但腰椎骨裂伤全部发生在此训练科目中;7月份全年就诊达到高峰值,最高就诊例数达到51例;2月份是全年训练伤伤员就诊最少阶段,仅8例;6-10月份是各类损伤高发时间,1-4月份损伤较少;训练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评分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程度与时间、训练科目显著相关,并且训练伤的发生会导致伤员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伤员的心理素质,所以在训练时应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加强训练防护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军事训练等级考核期间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就诊登记,定期巡诊的方法,整群调查8个建制连的男性官兵在训练考评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该部队在8个月的军事训练等级考评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23.22%;训练伤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逐渐下降;急性创伤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慢性过劳性损伤,急性创伤性损伤中关节扭伤发生率最高(占9.47%),其次为挫伤(占2.00%)、擦伤(占1.60%)、急性腰扭伤(占0.67%)和撕脱撕裂伤(占0.26%);慢性过劳性损伤以滑膜炎发生最多(占2.54%),其次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占1.87%)、跖筋膜炎(占1.74%)、肌腱炎(占1.20%)、腰肌劳损(占1.07%)、疲劳性骨折(占0.53%)、髌骨软骨软化症(占0.27%)。损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占78.74%;其次为上肢、躯干和头部。下肢损伤以踝关节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腿、膝关节和足部。训练伤影响因素主要有训练强度过大、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心里紧张、思想麻痹、有外伤史、睡眠不良、身体素质差等。伤员住院及伤休人均3.63d,其中有45.98%恢复良好。[结论]在高强度军事体能训练中,要普及训练伤防护知识,科学施训,特别要重视入伍1~2年士兵下肢急性创伤性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华北某部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提高训练质量和预防军事训练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华北4个部队9856名战士,收集12个月内发生的训练伤信息,对兵龄、伤类、训练科目、危险因素4个方面与训练伤的关系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4个部队12个月内共发生训练伤868例次,年发生率为8.8%。受伤战士中以第1年度兵最多(40.5%),新兵次之(33.3%),二者合计占总数的73.8%;伤类以骨折、关节损伤为多(55.5%);致伤科目以400 m障碍为多(42.5%),其次是器械及拉练、演习、专业训练等。结论训练伤的高发人群主要是第1年度兵和新兵,高发训练科目是400 m障碍、器械及其他训练科目(拉练、演习、专业训练)等,影响因素是强化训练、动作要领未掌握、训前未热身、心理紧张、用力过度、保护不当等,应将其作为训练伤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部2006-2010年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部队制定针对性训练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查阅门诊、转诊、住院记录的方法,对某部官兵2006-2010年发生的410例训练伤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2006-2010年各年度训练伤发生例数分别为83、83、81、95和68例,各年份训练伤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10例训练伤中,骨折145例,关节损伤134例,软组织损伤93例,器官损伤38例,分别占35.4%、32.7%、22.7%、9.3%;314例痊愈,占76.6%;不同军龄、学历、任务阶段训练伤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训练伤是影响军人身体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有效措施如加强训练伤的防护指导、落实科学施训、提高救治水平,可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及规律,以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减少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方法 以2006-2010年度某部军事训练伤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按ICD-9诊断标准和《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对出院第一诊断进行军事训练伤病例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军事训练伤住院病例2 014人次,占该部军人住院总人次的8.71‰,其中2010年最高,为11.4‰.战士1 709人次,占军训伤人次构成的84.85%.军训伤住院病例中,骨折853人次,占军训伤住院人次的42.35%,居军训伤类别首位.关节扭伤与脱位、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分别为26.07%、17.97%和12.26%.2009、2010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高峰时间均呈三高峰期现象.结论 2009、2010年军事训练伤年度发生率呈明显上升态势.训练中应严格执行《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护,其中骨关节损伤应作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5.
北方寒区某步兵部队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摸清北方寒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预防措施,以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全训步步部队战士1998年3月初至1999年2月末的军事训练伤进行调查。结果:该部队军事训练伤的总发生率为32.38%,其中骨关节损伤37.67%,腰腿关节痛32.04%,软组织损伤22.89%,冻伤7.39%,训练伤的月平均发生率在3-10月份和11-2月份无明显差别,骨关节损伤和软组织的损伤主要集中在3-10月份,11-2月份以腰腿关节痛和冻伤占绝大多数,且南方兵训练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北方兵(P<0.01),训练伤的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受伤原因与环境气温低,对寒冷适应能力差及训练方法不当,技术不熟练,训练强度过大等因素有关。结论:北方寒区冬季训练应注重士兵居住条件及防寒保暖措施的改善,对南方兵应加强耐寒训练,逐渐达到冷习服;其它季节训练伤防治的重点为新兵,应在部队中普及防护知识,科学训练,反对超重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警新兵基础训练期间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情况,为进一步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参加3个月基础训练的驻济南武警新兵训练伤总发生率,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周发生率,训练1000h训练伤发生率及6种常见的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率。结果823名武警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32.8%,训练1000h发生率(人次·1000h-1)为1.04;第4、7周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率最高;6种常见的下肢过度使用性损伤中,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发生率最高(0.20);应力骨折发生率为1.46%;训练伤共导致缺失3%的训练时间,主要由骨的应力性损伤所致。结论在新兵基础军事训练期间,应重点预防骨的应力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某医院医疗队首次伴随保障空降兵某部在高原地区开展军事演习卫生防疫工作经验,为使高原演习部队官兵身体健康,防止非战斗减员,确保演习成功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演习中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开展卫生防疫的5项措施:(1)对拟进驻地区开展卫生流行病学侦察,做好进驻前的准备工作;(2)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努力改善生活环境;(3)严格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4)注重训练卫生指导,努力降低训练伤发生率;(5)加强疾病监测监控,及时调整卫生防病工作重点。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驻训期间无疾病暴发流行,无食物中毒发生,军事训练伤发病率较低,确保了军事演习的顺利进行。结论总结出的高原军事演习卫生防疫工作实践中采取的做法,为演习提供了有力的卫生保障,对未来战争的卫生防疫保障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基层部队不同军龄人员对军事训练伤身心防护和救治的认知情况,以制定训练伤防护相关的措施。方法运用自制问卷对某海军陆战部队官兵军事训练防护认知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军龄≤1 a、2~3 a、3 a组认为骨折是较为严重伤病的分别为16.3%、21.2%、50.0%,军龄3 a组认为400 m障碍跑为易致伤训练科目的分别为97.0%、95.7%,训练伤发生后选择中医治疗的占41.9%。军龄≤1 a、2~3 a、3 a组训练中自我感觉承受压力很大的分别占3.7%、17.4%、15.2%。结论该部队官兵对军事训练伤防护知识认知较差,应加强训练伤宣教的力度,加强中医救治技能的培训,提升心理卫生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查明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部807名男性武警新兵随访1年。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进行。结果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6.1人次/100人年,骨骼骨肉系统的过劳性损伤占77.7%,应力性骨折最多,占各种损伤的63.8%。开始训练的前5个月是训练伤的高发期,发生的损伤占全年损伤的90%。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损伤项目以5公里跑最多。全年人均训练日损失12天。受伤新兵就诊率低,仅为60%。结论 武警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低于解放军,但训练伤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0.
《rrjk》2014,(4)
<正>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