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供者肝脏等器官的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原位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低温灌注,快速多器官联合获取、低温保存技术及体外修整获得可供移植的肝移植物。结果 获取122例供者的移植物,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min30s,平均获取时间为20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0h。均采用4℃的HCA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和UW液灌注和保存。118例修整成适用于临床用的肝的移植物,76例供肝在移植前留取了病理活检标本,病理检查提示供肝结构正常。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发生。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供者肝脏等器官的快速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排斥反应 (CR)是限制实质性器官移植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其特点是移植物血管硬化 ,由于早期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导致血管纤维化、闭塞及最终移植物失功。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但有学者提出免疫损伤学说是CR发病机理的最有力的证据[1] ,认为CR的危险因素 (包括免疫因素 :组织相容性、免疫抑制剂、急性排斥反应。非免疫因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高血脂等 )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通过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连锁反应激活血小板、诱导分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供者胰、十二指肠及肾等器官的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插管、低温灌注、快速整块切取及体外修整获得可供移植的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2例用UW液保存的供胰用于实验研究。结果:获取8例供者的移植物,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min50s,获取时间为18min20s。7例修整成适用于临床作胰、十二指肠及肾的移植物,平均时间为2h。后4次采用UW液灌注和保存的供者器官中,对其中2例供胰进行了保存研究,UW液保存18h的供胰超微结构正常。结论:此方法适合于供者胰、十二指肠及肾的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龄供肝对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及受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其干预策略。方法根据供者年龄≥或<60岁1:1配对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行肝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高龄供者(elderly donor,ED,n=74)组和非高龄供者(non-elderly donor,NED,n=74)组。比较分析受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生存率。结果ED组移植物早期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7.3%,显著高于NED组的28.4%(P=0.018);ED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1.6%,显著高于NED组的9.5%(P=0.041);ED组移植物存活率显著低于NED组(P=0.023)。ED组冷缺血时间>12 h者移植物早期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12 h者(70.6%比40.4%,P=0.003)。结论高龄供肝的使用会影响移植物早期功能恢复及其1年存活率,缩短冷缺血时间可以显著降低EAD的发生率,改善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Ѫ������˹���ֲ���Ⱦ�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血管外科人工移植物(人造血管、血管内支架、血管腔内支架移植血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此出现的血管移植物合并症。也引起外科医生的日益重视。造成血管移植物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移植血管血栓形成,而移植物感染,可造成丧失肢体、组织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故血管移植物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移植物感染。一旦发生移植血管感染,仅用抗生素治疗还不够,必要时还要移除感染血管移植物,并重建血管。  相似文献   

6.
补体系统在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已基本被阐明。通过转基因方法使猪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人补体调节蛋白,可以避免发生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但移植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却不可避免,补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可以引起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并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本文就补体系统在异种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心脏死亡捐献(DCD)器官较脑死亡捐献(DBD)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更长,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也较严重,这就增加了不可逆的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PNF)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因此,对DCD器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保存,选择质量较好的供肾,缩短供肾的热缺血时间,从而减轻组织缺氧和炎症反应等不利因素,是减少PNF和DGF,增加移植物活力及受者存活率的有效手段.现就此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末端直径可调节的新型免缝合人造主动脉移植物并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方法移植物的主体为涤纶人造血管,血管末端为镍钛合金丝网内衬于双层涤纶之中,血管末端的直径大小可调节,血管吻合方式为直接结扎,无需手工缝合。应用该新型移植物施行猪降主动脉置换手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动物实验8例,死亡1例(死亡率12.5%)。血管置换操作方便,主动脉阻断时间8.5~14.0min(平均11.6min)。存活动物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出血及脊髓、肾脏缺血损伤表现,术后近期(3个月)血管造影见移植物定位良好,血流通畅,无移位、血栓或假性动脉瘤形成。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示移植物愈合情况及内皮化情况良好。结论新型主动脉移植物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组织相容性,符合人工血管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维护中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19例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DCD供者在器官切取前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将19例DCD供肝移植的供、受者分为血管活性药物组(用药组)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未用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供、受者间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等.结果 术后两组受者间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者均未出现与供者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等.用药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4.2±4.2)个月,未用药组为(6.2±4.2)个月,两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 在DCD供者的维护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各种器官及组织移植过程中导致早期失去功能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胞凋亡是造成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现将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原癌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以及其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经历长时间热缺血损伤,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率较高,曾一度摒弃不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等待移植的患者数量迅速增加,等待移植患者的死亡率不断攀升,DCD再度作为扩大标准的供者(ECD)被用于临床.为了减轻热缺血损伤,部分移植中心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来自DCD的器官进行保护,认为ECMO对保障DCD的移植受者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ECMO在DC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肺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肺移植技术在供、受者的选择、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抗排斥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肺移植受者的远期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供肺缺乏使大量等待肺移植的患者死亡,所以供肺的来源成为目前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无心跳供者(NHBD)供肺的研究成为肺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肺组织及肺血管的功能在适当条件下可安全保存24h,当供者心跳停止后,肺的气体交换系统可耐受热缺血1h,肺血管内皮细胞依赖型松弛肌及平滑肌的功能可耐受热缺血3h,正确的冷灌注及冷保护方法可使肺组织保存12-24h,改善供肺保护液成份及改进供肺切取技术也能减少供肺移植后的再灌注损伤和改善移植肺手术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移植器官不可避免要遭受一定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可引起术后早期移植物无功能,还可促进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影响远期效果。近来的研究表明,移植器官的存活不仅取决于移植物遭受的免疫攻击,其自身抗免疫损伤的能力同样重要。血红素氧合酵1(HO-1)通过拮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可有效防止器官遭受免疫损伤。现就HO-1的生物学特性、细胞保护功能及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the 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2011年9月8-9日召开了有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对。肾移植效果影响的专题讨论会。与会代表来自FDA药品评估及研究中心、FDA设备及放射卫生中心、美国移植学会、美国移植外科医师学会、国际移植学会以及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相关的议题包括IRI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的发生发展、组织学和生物标志物、供者因素、受者因素、供器官质量和冷藏保存或机械灌注等器官保存方法。会议讨论了可能作为干预靶点的缺血再灌注导致损伤和应激反应的机制,展示了用以研究IRI病理生理机制的特殊动物模型,总结了肾移植围手术期使用的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供者的肝细胞和脾细胞输注对同一供者胰岛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经尿静脉给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注射供者(猪)的肝细胞和脾细胞,腹腔内注射途径进行猪胰岛细胞移植。移植后测定受者的血糖变化,观察小鼠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时间。同时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胰岛细胞移植前输注肝细胞,脾细胞以及肝细胞和脾细胞混合悬液者,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时间延长,其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较低,以肝细胞和脾细胞联合输注者为著。结论 移植前少量多次的供者肝细胞和脾细胞输注可以降低异种胰岛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PGF)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和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右心、左心或全心功能衰竭,需要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升压药物支持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目前,因供器官显著短缺,更多的“边缘供心”被用于心脏移植,最终导致PGF发生率逐渐升高。已经证实供者年龄≥30岁、受者年龄≥60岁、术前受者对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及供心缺血时间≥240min等均为PGF发病的危险因素。改善供心保存策略以及移植前最优化匹配供、受者是预防和最大程度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早期PGF发生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供肝切取与保存技术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和完善供肝切取与保存技术,提高器官利用率,减少肝移植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995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实施了122例原位肝移植,采用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进行了165例供肝和供肾联合切取,先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插管,随即行腹主动脉插管,UW液原位灌洗。灌洗开始后优先处理胆道,用UW液经胆总管冲洗胆道。整块切取肝脏、双侧肾脏。回手术室进一步修剪,对变异的肝动脉(25例,20.5%)整形使之变为单支。结果 165例供肝热缺血时间120~310s,冷缺血时间260~840min。移植肝通血20~30min后均有金黄色胆汁分泌。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无功能和器官功能延迟。结论 对于脑死亡的供者器官切取采取原位灌洗,整块切取及体外修整,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热缺血时间,有效避免变异血管损伤,进而提高供者器官的利用率。确切的胆道冲洗对避免肝内外胆管自溶和术后胆道狭窄非常重要。良好的供肝切取与保存是移植成功的保证,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进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器官保存后恢复血流导致的损伤,是器官移植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IRI是一种不可避免,但需要设法干预的损伤.IRI首先是供者器官切取(有时甚至在切取之前已经开始)和保存所导致器官的缺血损伤,当器官植入受者体内血流开放后随即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正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被誉为"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1])。然而,传统的器官移植技术在器官获取、保存和植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移植物遭受缺血-冷保存-再灌注这三个阶段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缺血后恢复血流,原本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更容易进一步加重损伤~([2])。IRI是引起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  相似文献   

20.
亲属活体胰腺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活体胰腺移植(LDPT)是继肾脏之后应用于临床的活体供者器官移植。LDPT可缓解供胰不足的问题,具有组织配型好、冷缺血时间短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率高等优点,但外科技术复杂,供、受者手术风险高,供者术后胰腺内分泌储备功能降低。本文就LDPT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LDPT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