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良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进套管吻合技术,建立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1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者(68只)、受者(68只),采用改良的套管吻合技术完成左肺原位移植。结果供肺由灌注到摘取时间为13±2min,供肺完成体外套管所需时间为9±1min,供受者完成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吻合所需时间为10±1min,手术时间60±3min。肺移植手术成功60只(88%),手术失败8只,其中吻合口漏血1只,肺淤血3只,肺复张不佳4只。术后存活时间最短为1d,存活12d53只。手术成功的大鼠术后10d行胸部CT扫描提示左肺复张良好,血气分析显示肺功能正常。结论改良的三袖套管吻合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吻合方法,可以成功、有效地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通过改进的三袖套管吻合技术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将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 ,采用三袖套管技术完成肺动静脉和支气管的吻合。结果 在 2 0例手术中 ,供肺灌注到摘取需时 (8± 1)min ,供肺完成套管需时 (6± 2 )min ,供受体动静脉和支气管吻合需时 (11± 2 )min ,移植物总缺血时间 (3 6± 7)min ,手术平均时间 (5 9± 4)min ,手术成功率90 % (18/ 2 0 ) ,术后生存率 10 0 %。结论 采用改进的三袖套管吻合技术成功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 ,为开展大鼠肺移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鼠自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自体左肺模拟原位移植模型 ,探讨缺血 -再灌注 (IR)对移植肺功能损伤的可能影响。方法 模拟临床肺移植建立大鼠自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分别于游离左肺门 (对照组 )、缺血 4小时 (缺血组 )和缺血 4小时再灌注 4小时 (IR组 )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气道峰压 (Paw)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蛋白含量和左肺含水量 ,并取左肺组织作病理学观察。 结果 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 Pa O2 、Paw、BAL F蛋白含量及左肺含水量 ,IR组与对照组和缺血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3组间 Pa CO2 无明显差别 (P>0 .0 5 ) ;IR组病理改变最严重。 结论 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 IR对移植肺损伤机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的实验中,经过连续1年的比较与探索,在原有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改进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使大鼠肺移植模型的建立更加简便、有效和稳定。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的吻合,内支架进行支气管重建,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正式实验20对,供肺灌注到摘取时间为15±3min,供肺完成体外套管时间为5±2min,供、受体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吻合时间为30±3min,总手术时间63±4min。手术成功18只,手术成功率90%;失败2只,其中操作失误死亡1只,肺静脉撕裂1只。血气、病理学等检查证实成功复制了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改进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采用套管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技术进行改进,以建立稳定实用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取大小匹配的Lewis大鼠,分2组行左肺移植,50只采用传统套管技术进行动、静脉以及支气管的吻合,完成左肺移植;48只采用改进的套管技术进行吻合,主要不同点在于按传统套管法安置好套管后,先行剪掉套管尾部,然后再进行吻合.所有操作均由一人完成.对比两种方法的供肺热缺血时间以及吻合口扭曲发生率,术后30 d行X线检查,并对移植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传统套管技术的手术成功率为98%(49/50),简化套管技术为100%(48/48);供肺热缺血时间,传统套管技术组为(15.1±2.4)min,简化套管技术组为(11.2±2.1)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套管移植者肺动脉、肺静脉或支气管吻合口扭曲发生率为32.0%(16/50),简化套管移植者为2.1%(1/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d,X线检查显示简化套管移植者的移植肺基本正常,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简化的套管法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技术可靠,克服了传统套管技术的弊端,能明显缩短供肺的热缺血时间,降低套管吻合口扭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改进袖套式血管吻合技术,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动物分A、B两组。A组(6只)以SD大鼠为供、受体,于移植肺获再灌注4小时,阻断右侧肺门,于阻断前及阻断30分钟后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选择性检测移植肺气体交换功能。B组(6只)以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于术后半个月对受体进行胸片、肺动脉造影及病理检查。结果肺门阻断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半月后移植肺见片状浸润阴影,无血、气胸,血管及支气管吻合处通畅,光镜下移植肺呈2~3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此模型对于研究供肺保存及肺移植排斥反应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和解析大鼠左肺原位肺移植改良模型的关键步骤,为大鼠肺移植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多经验。方法  两名术者(术者A、B)分别连续做完整移植手术15例,并将每5例手术分为1个练习阶段。详细记录各移植程序的操作时间,计算总体成功率和1周存活率在不同练习阶段之间的差异,并采用累积和法构建学习曲线。结果  术者A、B首次移植成功的手术次数分别为第5次、第6次,移植总体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大鼠1周存活率均为92%。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两名术者的心肺整体获取、套管制备、冷缺血、热缺血、移植和总手术时间均呈下降趋势(均为P < 0.05)。术者A、B分别有3只、2只大鼠因麻醉过度导致心力衰竭死亡,各有1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 d、7 d死亡,死因分别为静脉扭曲和肺不张。累积和法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92 8和0.976 6,两名术者分别于第7例和第8例移植手术时达到学习曲线拐点。结论  本课题组改良的大鼠左肺原位肺移植模型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且具有学习曲线短、手术时间短、受体存活率高且并发症少的优点,在肺移植基础研究领域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气管移植后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OB)是肺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也是导致移植后存活 3个月以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实验通过大鼠的气管异位移植来建立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模型 ,为国内OB的研究奠定基础。一、实验材料及方法1.实验组采BN大鼠为供体大鼠 ,Lew大鼠作为受体大鼠 ;对照组采用Lew大鼠做为供体和受体大鼠。均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2 .供体气管的切取 :BN大鼠经苯巴比妥 (4 0mg/kg体重 ,腹腔注射 )麻醉 ,颈前区去毛 ,常规消毒后 ,取颈前正中线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颈前诸肌群 ,充分暴露气管 ,将气管全长切下 ,…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大鼠肺移植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建立更简单有效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的吻合,采用内支架法进行支气管重建,建立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结果 20 只大鼠移植后均存活10 d以上,胸片基本正常,阻断受者自体的右肺门前后血O2 分压和CO2 分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种新的模型对于研究大鼠肺移植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供肺的保存问题,具有简单、经济、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改进的两套管一支架吻合技术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左单肺移植模型.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配成供受、体两组,受体组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20)两亚组.其中对照组(n=10)采用传统两套管一支架的方法进行动脉、静脉和气管的吻合;实验组(n=20)在沿用传统方法的过程中获取供肺时采用边灌注边游离的方法,移植时吻合肺静脉后即刻开放,再吻合气管及动脉.结果 30例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供肺灌注到套管完成用时及手术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成功率提高从60%到90%.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轻.结论 经改进后的两套管一支架吻合技术使移植操作更加便捷、可靠,为肺移植的研究奠定了更为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取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40只作为肺移植的供、受者,每对供、受者间大小和体重基本匹配,采用三套管法进行原位左肺移植.术后1个月,取受鼠进行胸部CT检查,取阻断右肺门前、后的移植左肺静脉血进行血液气体分析,取移植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共行肺移植20例,除1例因肺静脉撕裂导致手术失败外,其余19例均成功进行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5%(19/20).成功模型的套管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1例受鼠因发生感染而死亡,死亡率为5.2%(1/19).套管准备时间为(2.0±0.5)min,供肺切取时间为(5.0±1.3) min,供肺冷缺血时间为(35.6±5.9)min,热缺血时间为(25.3±7.2)min,供、受者血管套管耗时(21.0±5.6)min,受者手术耗时(30.0±4.2)min,建立模型总耗时(85±15) min.术后1个月,显微CT检查结果显示,受鼠移植肺野清晰,支气管套管通畅;血液气体分析结果显示,阻断前、后的氧气分压分别为(106.9±5.8) mm Hg(1mm Hg=0.133 kPa)和(105.0±8.7) mm Hg,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肺结构正常,肺间隔正常,肺泡通气良好.结论 采用三套管法建立的小鼠肺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支气管吻合口径更大,手术成功率高,以及模型稳定等特点,这对于推动肺移植的基础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人裸眼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方法 将作者不同阶段制作该模型的600例手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各阶段的供体时间、冷灌注时间、无肝期、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长期存活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第Ⅰ阶段各手术操作时间均较后三阶段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成功率从第Ⅰ阶段的26.7%逐渐上升至第Ⅳ阶段的接近100.0%,1周存活率以及长期存活率均稳步提高.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早期的血管并发症以及晚期的胆道并发症.第Ⅱ、Ⅲ、Ⅳ阶段的手术死亡率较第Ⅰ阶段大幅下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下降,建立模型的技术逐渐稳定.结论 初学者经过系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学习,可逐渐掌握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建立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探讨移植物体积对受体生存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0%肝切除组(A组)、全肝移植组(B组)、中等移植物组(C组)、小移植物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行肝组织常规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D组第3天生存率为56%,显著低于A、B、C组(P<0.01);各时间点D组各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C和D组肝脏组织学以肝细胞再生的表现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D组术后第3天光镜下和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分裂肝细胞;第21天移植肝体积已达正常水平。结论 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供肝量应超过全肝重量的45%。影响小移植物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长希  赵亮  李剑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12):1553-1554,F00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实验组(DA-Lewis)和对照组(Lewis-Lewis)各行20例心脏移植。切取大鼠供心时,留取主动脉和右肺动脉备吻合,而将其余血管分别结扎;植入时,将供心主动脉和右肺动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后受体和移植心均存活≥5d视为手术成功;术后第6天两组各取10例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仅对照组1例失败,手术成功率由传统术式的85%提高到97.5%,供心缺血时间缩短至20~30min。实验组呈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用新法建立模型较传统术式更为快速有效且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并改进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00只Wistar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麻醉方法、供心灌注切取、受体血管准备、吻合方法等进行了改良,术后统计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供体准备、供心摘取时间共(13±3)min,受体血管准备时间(8±2)min,受体腹主动脉吻合时间(10±2)min,受体下腔静脉吻合时间(7±3)min,供心冷缺血时间(30±6)min。手术成功大鼠恢复血供到开始心室纤颤时间(5±2)s,心室纤颤期为(10±3)s。100只中,成功94只,成功率为94%,死亡6只,包括术中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中误伤心耳出血死亡2只,肺血管结扎处出血死亡1只。结论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操作方法经过改进后,降低了手术难度,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