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组移植后即时给予奥美拉唑,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肝移植术后分为5组(n=8),观察术后3、5、7、10、14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值、移植肝重/供肝减体积前全肝重比值、移植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指数、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指数及血清胃泌素值。结果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5d肝细胞再生达高峰,实验组的再生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I为(2.54±0.24)%和(1.71±0.16)%(P〈0.01)、PC—NA指数为(26.96±2.09)%和(18.73±1.94)%(P〈0.01)、BrdU指数为(10.24±1.11)%和(5.75±0.88)%(P〈0.01)。术后7d,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肝重/全肝重比值分别为(76.3±1.6)%和(71.2±1.0)%(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为(441.9±25.9)ng/L和(292.9±14.2)ng/L(P〈0.05)。术后14d,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肝重/全肝重比值分别为(94.5±1.7)%和(86.9±1.5)%(P〈0.01),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为(487.8±29.4)ng/L和(291.7±21.6)ng/L(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ALT、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能促进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的肝细胞再生,其作用可能与胃泌素分泌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后早期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进行肝移植.供、受者均为SD大鼠。A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2h、B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4h、C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6h时采取受者的下腔静脉血和左肝叶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移植肝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NF-κB p65)的表达,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每组均于移植肝恢复血流时收集5min的胆汁,测量5min胆汁分泌量。结果A组的5min胆汁分泌量为(3.73±1.11)μl.明显高于B组的(2.35±0.92)μ和C组的(2.23±0.81)μl(P〈0.05)。A组血清ALT含量为(468±36)IU/L.B组为(619±49)IU/L.C组为(820±65)IU/L,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血清NO含量为(14.2±1.5)μmol/L,明显高于B组的(10.5±1.2)μmol/L和C组的(10.3±1.1)μmol/L(P〈0.05)。A组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3.5±1.9)%.B组为(43.8±3.8)%,C组为(48.6±5.1)%.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随着移植肝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组织损伤呈进行性加重。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NO与血清ALT水平及NF-κB p65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和-0.77,P〈0.01)。结论移植肝脏再灌注早期.血清NO下降,NF-κB的活性逐渐增强.移植肝脏的功能和组织损伤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体会。方法6例曾经接受活体肝移植者因胆道并发症(2例)、血管并发症(2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和肝炎复发(1例)而接受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除1例将供肝动脉改为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外,其余均为同名血管的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死亡;1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缓解。随访至今,5例已分别存活12、9、6、4和3个月,目前肝功能良好。结论腹腔内粘连是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难点。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中复杂的肝动脉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供肝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整形重建方式及对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胆道并发症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330例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变异肝动脉进行整形。供肝肝动脉整形、重建及供受者问动脉的吻合在2.5倍放大镜下以7-0、8-0 Prolene或Vascufil缝线完成。术后每日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肝动脉血流1周,其后定期监测。结果 67例供肝肝动脉存在解剖变异,占20.5%(67/327),实施血管重建性吻合79例次。存在动脉变异供肝附加血管整形重建组围手术期HAT发生率与无肝动脉变异供肝肝移植组围手术期HAT发生率比较(1.5%7351.15%);随访期内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与无肝动脉变异供肝肝移植组发生率比较(9.0%vs7.7%),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受者比较,1、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1.3%vs90.7%,86.7%vs88.2%)(P〉0.05)。结论 应用存在肝动脉变异并血管整形的供肝,实施肝移植不增加HAT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取得与无变异肝动脉供肝相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联合免疫抑制下肝癌复发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MMF),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术后10d处死、剖腹探查。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65±0.42)min,对照组为(26.20±0.30)min,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大鼠在试验期间均存活;实验组大鼠体重减轻量(56.70±2.74)g较对照组体重减轻量(45.30±2.44)g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5%(19/20),对照组为400(8/20),实验组大鼠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并改进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施行了16例成人间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手术中改进了技术,包括右肝静脉重建、肝中静脉分支搭桥、肝动脉搭桥及胆道吻合等。结果所有供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移植肝与受者重量比(GRWR)为0.72%~1.24%,其中9例〈1.0%,2例〈0.8%。手术除了采用移植肝的右肝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IVC)直接吻合外,5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5例取自体大隐静脉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间搭桥,保证了右肝流出道通畅。最早手术的2例受者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手术的14例受者均未发生小肝综合征;发生并发症5例,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栓塞、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1例再次肝移植后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活体供肝移植中采用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重建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发生小肝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鼠的工作型与非工作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方法供者为Wistar大鼠(20只),受者为SD大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建立工作型与非工作型腹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工作型移植模型为:供心肺动脉与受者左心房吻合,左心室血液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者腹主动脉。非工作型移植模型为:供心肺动脉与受者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心主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端侧吻合。结果工作型与非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均为90%;总手术时间分别为(75.1±4.9)min和(85.8±7.4)mira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261.1±45.4)min和(387.8±39.6)min。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比非工作型约少10min,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工作型移植心有射血功能。结论大鼠的工作型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总手术时间短、受者存活率高,更接近心脏的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肝移植2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评价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270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267例受者中,术中明确存在门静脉血栓者21例,占7.8%,其中12例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按照Yerdel门静脉血栓分级法,1级8例,2级5例,3级6例,4级2例。肝移植术中根据门静脉血栓分级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方式:1级和2级者选择单纯血栓切除或血栓累及段门静脉切除,然后将供、受者的相应血管行端端吻合;3级和4级者采取供者肠系膜上静脉或髂静脉在供肝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系统属支间架桥等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循环。结果21例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4例Yerdel分级为3级的受者术后早期(8~21d)死亡,死亡率为19.0%,显著高于术前无门静脉血栓者(8.5%,P(0.01)。21例受者中,1例术后3个月时再次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再次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8%,显著高于术前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者(0.8%,P〈0.01)。17例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肝移植后康复出院,其1年存活率为94.1%,与术前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良性肝病受者(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并非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术中根据门静脉血栓分级选择适宜的手术处理方式可顺利完成肝移植手术,并取得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者相近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袖套法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袖套技术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的方法改进。方法用改进的袖套技术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30例大鼠肺移植,手术成功率90%(27/30),术后生存率100%,供肺摘取需时(1.0±0.5)min,供肺完成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时间分别为(1.0±0.5)、(2.0±1.0)和(2.0±0.5)min,供受体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吻合时间分别为(3.0±2.0)、(7.0±2.0)和(1.5±0.5)min。结论改进的袖套技术具有供肺获取、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和吻合更快速、简化、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hen GH  Lu MQ  Cai CJ  Yang Y  Yi HM  He XS  Zhu X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5):295-297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所实行的647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73例,发生率11.3%(73/647),包括血管并发症39例(6.0%,39/647),其中肝动脉23例(3.6%),门静脉6例(0.9%),腔静脉10例(1.5%),其中腔静脉并发症均发生在非腔静脉整形患者;放置内支架治疗肝动脉狭窄2例,均成功;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再次移植治疗,成功率为4/6,再血管化和气囊扩张成功率分别为3/7和2/7;放置内支架治疗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和腔静脉狭窄的成功率为3/3和10/10。发生胆道并发症34例(5.3%),其中放置T管患者发生胆道并发症27例,未放置T管患者7例,两组吻合口胆漏、胆道狭窄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统背驮式肝移植术能有效预防腔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放置内支架技术治疗血管狭窄性病变效果好;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应采取再次肝移植;确保供肝胆道系统的血供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关键;不放置T管的胆管端端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