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腹腔高压危害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在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目前研究认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病死率仍很高.因此,早期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显得很重要,唯一有效的方法为开腹减压,本文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布一加综合征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syndrome,ACS)3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8~43岁,平均28.3岁.病程10天~3个月,平均43天.病变类型:单纯肝静脉(Ⅱ型)28例,长节段下腔静脉闭塞合并主肝静脉闭塞(Ⅲ型)7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Doppler超声检查结合下腔静脉造影和/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确立BCS诊断和分型.根据临床综合表现和腔内压测定确立ACS诊断.  相似文献   

3.
股静脉穿刺输液致腹腔间隙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5岁,瓦斯爆炸致全身烧伤后2h入院。查体:意识清楚,体温36℃,脉搏8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5/90mMHg(1mmg=0.133kPa)。患者声音嘶哑,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全身多处创面表皮脱落,基底红白相间或苍白。诊断:(1)瓦斯火焰烧伤总面积75%,其中浅Ⅱ度20%、深Ⅱ度43%、Ⅲ度12%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又称为腹腔间隙(隔)综合征、腹腔室隔综合征等。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影响腹腔内、外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ACS最易累及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其次是胃肠道、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诊治体会。方法 采用膀胱内压检测法间接测量腹内压(IAP),监测术后心、肺、肾功能。术后IAP大于20mmHg,同时有一项或多项器官功能受损诊断为ACS。合理补液,采用腹腔内重新置管引流、腹腔穿刺、肌松药等非开腹减压方法以治疗ACS。结果 9例ACS患者中,6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其中4例表现为少尿或无尿;6例出现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4例心率明显增快,其中3例并发心衰。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外,7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腹胀显著减轻,心肺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肝移植术后加强对ACS的重视、术后早期IAP的严密监测以及尽早的非开腹减压治疗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复流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livertrans plantation ,OLTx)已经成为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其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 ,手术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病肝切除期、无肝期及新肝期。许多学者注意到 ,移植肝复流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包括体循环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和心排出量升高等 ,称之为复流后综合征 (post reperfusionsyndrome,PRS)。本文将综述这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一、PRS的定义及发生率早在 1987年 ,Aggarwal等〔1〕 就指出OLTx 术中移植肝复流后常会发生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表…  相似文献   

7.
布—加综合征继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患者为男性,59岁,因“肝右叶实性占位性病变(巨块型肝癌)”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供、受者血型均为O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梁索型)。抗排斥反应治疗方案为,术前1d静脉应用抗CD25单抗50mg;手术当天开始应用甲泼尼龙500mg/d,共用3d;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霉酚酸酯1500mg/d,3d后减量,3周后因全血细胞减少而停用霉酚酸酯;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他克莫司4mg/d,后根据其血药浓度,调整为5mg/d,并维持。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年,纳差、腹胀20+d”入院。人我院考虑诊断为乙型重型肝炎,后完善相关手续后行不带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的病因及其诊治。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小肝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4例均有高胆红素血症,2例出现顽固性腹水,最终2例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急诊再次肝移植后治愈。结论:小肝综合征是活体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诊治较困难;术前CT评估体积并不能绝对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严重者需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中,移植肝再灌注时常发生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也称之为再灌注后综合征(postreperfusion syncdrome,PRS),它是肝移植围术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麻醉医师应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有利于将其威胁程度减到最小.PRS的发生有很多因素,这里围绕其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腹腔内容积或压力迅速增加至一定程度,会导致腹腔血液供应和各组织、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而引起的综合征,可造成心血管、肺、肾、胃肠道、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异常.ACS若处理不及时,可发生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甚至死亡.现报告2例救治经验与体会,旨在引起麻醉医师的重视,及早发现ACS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罕见,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其预后与早期采取的特异性治疗有很大关系.本病目前缺乏系统性研究报道.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肝移植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病例 受体男,32岁。1998年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黄疸、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于2002年行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但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05年12月入住我院拟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  相似文献   

15.
肝肺综合征与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诱因,发病机制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潜在性的严重低氧血症,其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有直接影响。本文就肝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诊断、治疗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腹腔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因术前长期服用大量抗凝药物,导致术后2次发生致命性腹腔大出血的情况,临床上不多见。我院近期完成的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就曾发生上述情况,经过及时抢救治疗,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腹壁巨大切口疝术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术后并发 ACS 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8例 ACS 中治愈7例,治愈率87.5%,1例 ACS 因合并慢性肺心病,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严重肺部感染而治愈无效死亡,死亡率12.5%。7例治愈患者,出院后随访间期为3个月和6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及机体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结论ACS 是腹壁巨大切口疝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4例肝移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共施行肝移植24例,术后多数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现将结果及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5 5岁 ,系肝炎后肝硬化晚期患者 ,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第 1天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病人出现气道痉挛 ,呼吸困难 ,平喘药物不理想 ,行纤维支气管镜示 :气管隆突附近气道狭窄明显 ,痰液不易排出 ,右下肺阻塞性肺不张 ,故再次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5d后病人全身状况改善后 ,为明确诊断带气管插管行胸部CT示 :纵隔气肿。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 :气道狭窄已较前减轻。考虑气道狭窄为纵隔气肿所致 ,纵隔气肿较前吸收 ,张力减轻 ,故气道狭窄减轻 ,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 ,图 1 术后胸部CT示 :纵隔内积…  相似文献   

20.
朱晓丹  臧运金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34-1036
胆道铸型综合征( biliary cast syndrome, BCS )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一种。“胆道铸型”(biliarycast,BC)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的Waldram医生于1975年提出。BCS由Stall教授于1977年正式提出,是指肝移植术后在肝内外胆道内形成的胆道树样铸型坏死物“胆道铸型”充填于胆道,同时可伴有一处或多处非吻合口胆道上皮坏死或狭窄,并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生率约为7%~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