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增殖信号传递抑制剂(PSI)类药物不仅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细胞增殖及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作用,使其成为防治移植心脏血管病(CAV)并改善患者长期存活率的较有前景的免疫抑制剂。在Ikonen等^[12]进行的第1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Bestetti等研究显示,对于移植术后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以细胞增殖信号传递抑制剂(PSI)类药物替代CNI,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肾功能明显改善,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率并不增加。更有甚者,对于移植术后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改用PSI类药物后,肾功能也可以得到部分改善,甚至可以免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移植免疫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安全、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临床上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心脏移植的前进步伐,提高了其临床效果,使之成为根治终末期心脏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心脏移植受者术后1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50%。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磷脂酸的结构,生成途径及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磷脂酸抑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使得临床医师们有了更大的空间来探索新的免疫抑制方案,做到合理而精确的个体化用药(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更好的免疫抑制效果,提高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本文就肾移植中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肝癌肝移植受者特殊的免疫抑制状态和潜在的排斥反应风险导致这部分群体的免疫治疗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通过预测排斥反应发生风险、优化免疫抑制方案、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和探寻最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癌肝移植受者将有望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常用的抗排斥药物神经碱钙蛋白抑制剂类(calcineurin inhibitor,CI)均有肾毒性,因此,肝移植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排斥治疗较为棘手。我们从2003年4月至2006年5月,对28例合并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肝移植患者,采用以雷帕霉素(rapamycin,Rap)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预防肝急性排斥反应,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胰腺移植的短期效果显著提高,移植胰腺的1年存活率在80%左右。随着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排斥反应将成为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4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与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IPTR)的统计,术后1年导致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磷脂酸的结构、生成途径及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磷脂酸抑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大量动物实验证实,来氟米特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因此,我们在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来氟米特(LE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LEF组)与CsA+霉酚酸酯(MMF)+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MMF组)进行对比观察,评价肾移植受者使用LEF的免疫抑制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排斥反应仍然是肾移植成败的关键,而当今的器官移植依然处于免疫抑制剂时代,新的高效低毒性免疫抑制药物不断问世,免疫抑制方案不断优化,需要我们及时跟踪研究前沿,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四、肝移植围手术期常规免疫抑制方案 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由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组成,或在上述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基础上加以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单克隆抗体进行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免疫学研究业已证明,临床上多数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免疫炎症反应介导。因此,免疫抑制疗法在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近20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以及对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免疫抑制治疗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及对肾科医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抑制治疗在肾移植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免疫抑制方案的推陈出新,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非移植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思路,给肾科医师带来丰富的启示。本文就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对肾科医师的启示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居肿瘤发病率第6位,病死率第4位[1-3]。我国每年新发肝癌46.6万人,死亡42.2万人,分别达到全球的55.4%和53.9%[4]。肝移植术是目前肝癌合并失代偿肝硬化的有效治疗方式,其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肝癌肝移植术后一旦发生复发转移,疾病将迅速进展[5-7]。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系统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在肝移植患者上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8]。ICIs虽然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也可能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本文从肝癌肝移植术前、术后应用ICIs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肝癌肝移植应用ICIs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2.合并严重感染时的免疫抑制方案:(1)严重感染是指:①体温<36.0℃或>39.0℃;②胸片提示严重的肺部浸润性改变;③连续血培养发现同种细菌;④白细胞计数<2.5×109/L或>20×109/L;⑤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⑥进行性加重的肝、肾功能损害(除外排斥、胆道并发症、肾灌流不足及免疫抑制剂毒性作用所致);⑦系统性真菌感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系统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相似文献   

17.
器官移植后恶性肿瘤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芸  于立新 《器官移植》2010,1(1):55-57
<正>在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免疫或非免疫因素引起的移植物失功的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生仅仅被认为是移植后的一种并发症。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急性排斥反应以及相应的移植物丢失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沈璟 《器官移植》2011,2(4):237-239
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已超过40年,应用初期一直受到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和术后感染等难题的困扰,导致发展缓慢。近20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免疫抑制剂和小肠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个体抗感染监测的持续进步,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在器官移植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PRA阳性说明患者已致敏,而且与超急性、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关。术前PRA阳性并非移植的禁忌,可以通过选择良好的HLA配型、进行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治疗,使PRA下降,而重新获得移植的机会。术后PRA水平升高的受者,排斥反应、移植物丢失的概率明显升高,如PRA急剧升高预示排斥反应的发生,并早于临床表现的出现,可选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武桢 《器官移植》2011,2(5):298-300
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最理想疗法。然而,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往往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因素,严重降低人、肾存活率。研究显示,使用免疫诱导治疗可显著减少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