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成功进行了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前诊断:1.乙肝后肝硬化.2.肝移植术后感染丙型肝炎导致移植肝无功能,3.硬化性胆管炎、肝功能衰竭。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和甲基泼尼松龙两联免疫抑制疗法。结果3例肝移植术后共出现3次急性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时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急剧升高。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经过冲击治疗后.3次急性排斥反应均被控制。结论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关键.应用环孢素A可适当延长术后早期静脉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患者为女性,14岁,于2003年9月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高度致敏受者的肾移植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后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4.4%),急性排斥反应9例(20.9%),经激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治疗后均逆转。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5.6%/91.1%。结论 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是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短程诱导、并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治疗,能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患者感染血吸虫的报道较少,我院2000年收治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13个月,无血吸虫感染史。于2000年1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以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联合用药预防排斥反应。术后7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22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后逆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抗IL—2R单克隆抗体)的不同给药时间对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1例肝移植患者分为两组,均于手术当天及术后第4d分别应用20mg的抗IL—2R单克隆抗体,不同的是前10例患者的首次剂量于移植肝恢复血流后给予(术中组),而后11例患者在移植术开始前2h给予(术前组)。两个组术后均同时使用环抱素A和激素。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经活检病理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术中组的发生率为5/10(50%),术前组为3/11(27%);术中组还有3例急性排斥反应未经病理证实,但抗排斥治疗有效,而术前组无类似病例,若综合考虑,则术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11)明显低于术中组(8/10,P<0.05)。在抗IL—2R单克隆抗体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2h给予抗IL—2R单克隆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移植肝恢复血流后用药。  相似文献   

6.
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和探讨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经支气管活检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分别为3例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了单肺移植。其中后2例为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第2例受者HLA无1个位点匹配。结果第1例左肺移植术后第9d发生1次急性排斥(A2b级),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第2例右肺移植第7d持续发生急性排斥(A4c级),经甲泼尼龙冲击并用OKT3治疗无效,术后第15d死亡;第3例左肺移植第9d、第15d发生2次急性排斥(A3a级),经甲泼尼龙冲击并用OKT3治疗8d后缓解。结论选择组织相容性好的供、受者进行肺移植,是成功的保证。肺组织活检成为诊断急性排斥的金标准,对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及时诊治是减少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撤药诱发受体急性排斥反应的肝脏动态病理学变化,为临床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停药或者用药不规律所致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amada二袖套法,建立雄性DA大鼠至Lewis大鼠的原位肝移植模型60例。受体大鼠术前1 d和术后7 d内饲喂治疗剂量的他克莫司,之后半量递减至停药。分别于术后7、14、21及28 d处死部分受体大鼠,获取肝组织标本,观察受体大鼠肝脏大体和镜下的动态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排斥活动指数评分,同时观察受体大鼠的术后生存时间。结果受体大鼠术后7 d内由于受他克莫司的保护,肝脏未出现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表现,至术后14 d由于他克莫司的减量及撤出,迅速发生肝脏的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4、21及28 d排斥活动指数评分分别为(3.7±0.9)分(、6.3±0.9)分和(8.1±0.7)分。受体术后生存时间为(20.85±0.71)d,中位生存期为21 d。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短期饲喂治疗剂量他克莫司并逐渐减量至撤药诱发肝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动态观察该实验条件下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限和严重程度,对临床肝移植术后类似情况下所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严重程度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96年12月24日为1例严重肺功能损害患者施行右侧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患者存活了45天,死于脑干、脑实质多发性出血。在此期间,成功地控制了4次急性排斥反应及防止了严重肺部感染的进一步蔓延。认为(1)诱导-辅助性T细胞/抑制T细胞的监测有助于发现肺急性排斥反应;(2)支所管纤维镜检查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3)术后应选用有针对性抗生素及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抗感洒。  相似文献   

9.
达利珠单抗和OKT3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达利珠单抗和OKT3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肾移植受者在使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 )、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基础上加用达利珠单抗 (42例 )或OKT3(12 8例 ) ,观察 2个组肾移植术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肾移植术后 3个月内 ,使用达利珠单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2 .4 % ,明显低于使用OKT3者的13.3% (P <0 .0 5 ) ,且前者无耐激素者 ,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推迟 ,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早于使用OKT3者。结论 达利珠单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OKT3。  相似文献   

10.
血浆置换治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置换治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一例任野平,刘素雁,赵长宏我院于1994年7月16日对1例晚期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在术后第16天出现了急性排斥反应,经两次血浆置换,排斥反应得到控制。受者是一19岁男性,患"亚急性肝坏死、晚...  相似文献   

11.
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性小肠衰竭的有效方法,但因术后排斥反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影响其发展。亲体小肠移植组织相容性较高,可减少排斥反应或减轻其严重程度,且有缺血时间短、不需供体等待等优势。我院于2005年1月11日实施1例亲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常规治疗几乎都是增加糖皮质激素用量,仍有一部分病例排斥反应不能逆转。我们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对1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45岁。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法为:环孢素A10mg·kg-1·d-1,分次口服;甲泼尼龙于术日至术后2d500mg/d静脉滴注,以后改为泼尼松2mg·kg-1·d-1,开始每日递减5~10mg,至30mg/d口服维持;硫唑嘌呤2mg·kg-…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肝病患者行17例次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12例次,围手术期死亡5例,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现存活6例,其中1例存活已超过3年。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ARDS2例,血管并发症2例,胆道并发症3例,急、慢性排斥反应各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应用达利珠单抗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达利珠单抗(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后的抗排斥反应疗效。方法对1999年9月~2004年4月间使用达利珠单抗的62例患者进行随访和统计。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血管开放前1h应用达利珠单抗50mg,术后常规应用激素、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根据达利珠单抗的用量分为1剂组、2剂组和大于2剂组。结果随访时间最长达4年9个月,最短3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急性排斥7例(11.3%),最早1例发生在术后2个月,最晚为术后14个月,平均10.3个月;4例经过激素冲击治疗,完全逆转,2例部分逆转,仅1例发生于术后10个月的排斥,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术后第13个月移植肾失功而切除。结论应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降低,并使急性排斥发生时间推迟,程度减轻;可以安全、有效的减少环孢素的剂量。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1996年7月26日为一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但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由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急性排斥反应很快得到控制并逆转,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肾移植患者术后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4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6岁。其中乙型肝炎感染29例、丙型肝炎感染9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感染2例。患者肝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普乐可复组(n=20),环孢素A组(n=20)。观察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情况及人/。肾存活率。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普乐可复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环孢素A组(分别为15%vs30%,5%vs20%),2组2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 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首选普乐可复作为基础免疫制剂方案,可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对肝脏的损害程度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供受者HLA致敏原性错配(IM)对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首次肾移植受者IM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时间及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IM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IM患者1年内急性排斥率明显增加;各类位点IM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进行比较,A位点影响不大,B位点与急性排斥反应有关,DR位点IM可致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增加。结论:在临床采用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判断组织配型的同时,IM不容忽视,HLA-B位点IM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HLA-DR位点IM明显影响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对3例肝移植术后高热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认为肝移植术后高热除了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原因外,可能存在疟原虫感染。细致的护理对查找高热原因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方法,而影响移植肾存活主要原因排斥反应,尤其是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移植肾不可逆损伤导致手术失败。组织配型是肾移植病人寻找合适供者,减少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对38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进行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探讨其与淋巴细胞交叉配合试验(CDC)和术后排斥发生的关系及该技术在临床肾移植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淋巴因子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表达与肝移植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高发(如术后血管闭塞、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移植费用据高不下及影响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淋巴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的激活仍是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因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通过检测器官移植受体术后血浆淋巴细胞因子(lymphokine,LK)水平,作为诊断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具有可行性。但体内监测到的LK水平易受感染、缺血损伤、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特异性,从而限制了LK的临床应用。而供受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则可排除各种体内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测MLC中LK的表达水平在研究肝移植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淋巴因子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表达与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