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脾移植术后早期管理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脾脏移植术后早期管理的经验。方法 对5例脾移植术后早期病人连续监测循环系统、凝血系统及脾脏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和排斥反应。结果 除1例术后38d死于免疫抑制剂所致脑水肿外,其余病人均存活。脾脏有功能存活最短1个月,者已逾3年。结论 脾移植术后早期系统、严密地监护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重症血友病甲行同种异体异位脾移植治疗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结果:5例中发生术后出血性并发症2例.其中脾门小血管及腹膜后出血各1例。术后5例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术后5d内1例,5~10d 3例,10d以上1例;本组有4例多次发生排斥反应。感染性并发症2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腹膜后感染l例。除1例手术后38d: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突然死亡外,其余4例经及时诊治均存活至今。结论:脾移植术后并发症若能及时、正确地诊断与治疗,对取得良好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进行了17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后总共发生并发症40次。现结合这些并发症,讨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8~68岁,平均50.4岁。均为终末期肺疾病,终末期肺气肿12例,终末期尘肺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例。均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其中1例同种异体单肺再移植。右侧单肺移植10例,左侧7例。供、受者血型相同,供肺采用UW液肺动脉灌注 肺静脉逆灌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治疗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对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患者行病肝、全胰腺十二指肠、远端胃及脾脏切除后,进行肝胰十二指肠原位器官簇移植。结果移植术后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未应用胰岛素维持;术后1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目前已存活5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未发生排斥反应,未见肿瘤复发迹象,一般情况好。结论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为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延长生命的机会,同时更为晚期肝病伴有胰腺功能不良患者的彻底治愈探索出新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5.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胰腺功能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胰腺功能的监测方法。方法:分析我院5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成功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有排斥反应。结论:围手术期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糖、C肽、血胰岛素和血尿淀粉酶、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以及十二指肠减压管引流液淀粉酶,并结合Doppler彩超检查,可以较好地了解移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的动脉窃血综合征虽不多见,却会导致肝脏和胆管的缺血性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肝功能相关酶水平的显著变化、移植物功能异常、胆管炎或肝移植术后的肝动脉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可引起缺血性胆道损伤或移植物功能丧失,但移植界尚未对窃血综合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腔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例胰肾联合移植的患者,通过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抗感染、抗凝,抑制胰液分泌,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地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4例患者中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血栓形成1例,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于术后23d死亡,1例移植肾因慢性排斥失功能,其余并发症均治愈。结论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着胰肾联合移植的效果,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肺移植术后早期监护与治疗经验,以提高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9例原位肺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21 ~ 67岁,平均(46.1 ±14.1)岁;生存6例.病因为肺纤维化4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3例,双侧支气管扩张(支扩)2例;行单纯左肺移植1例,右肺移植3例,双侧单肺序贯式肺移植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2 ~32天;监护室停留3~42天;术后住院3~60天;术后并发急性排斥反应2例.肺感染4例(3例使用体外膜氧合辅助治疗);死亡3例,死因为感染2例,循环衰竭1例.6例生存,生存率66.7%.结论 肺移植术后早期处理应重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处理,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和利尿药物,通过药物和通气调整肺循环阻力,应用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降低机械通气和带管时间,控制术后肺感染的患病率,对于肺移植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收集本中心共实施的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病例,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了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10例患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1个月。随访期内及至患者死亡,10例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肝脏移植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器官保存方法的改进,其疗效已有明显提高。然而,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仍然是阻碍移植肝和受体病人存活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其中血管并发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术后受体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消化道重建与术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中消化道重建和手术后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4年5月为1例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脏转移患者成功实施的亚洲首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资料。结果术中切除了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及近端部分空肠、全胃、脾脏、大小网膜等脏器。采用Roux-en-Y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供体十二指肠近端封闭,受体近端空肠与供体十二指肠水平部吻合,吻合口下方35cm处切断受体空肠,断端远端口与食管行端侧吻合,近端口与距离食管吻合口50cm的空肠行端侧吻合。十二指肠腔内置减压管自受体空肠引出体外,Roux-en-Y吻合口远端空肠造瘘置营养管。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控制胰液分泌,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延迟拔除胃管及十二指肠减压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3天移植胰腺内分泌功能已发挥作用,移植肝脏功能基本正常;消化道功能恢复顺利,第4天肠道排气排便,逐渐恢复至普通饮食;术后1个月除出现腹泻症状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肝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成功为消化道重建及其手术后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多器官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DP  Tang J  He XS  Zhu XF  Ju WQ  Wu LW  Ma Y  Wang GD  Hu AB  Tai 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800-1804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多器官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8例接受器官簇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8~65岁,平均42岁.其中5例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水平;C肽、血糖水平在1~2周达到正常范围.术后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 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外,其余2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18个月,且肝功能维持正常,无需外源性胰岛素血糖控制稳定.结论 肝脏、胰腺联合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是一种治疗多器官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胰腺和肝脏在联合移植时互惠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ao H  Zhu Y  Jiang H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49-752,I111
作者对观察肝脏对胰腺的免疫保护作用和胰腺对肝脏的营养保护作用,采用大鼠单独胰腺移植,单独肝脏移植及肝胰联合移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胰腺联合肝脏移植时,胰腺平均功能存活期较单独移植时显著延长,间质排斥反应减轻,分级分布与单独移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肝脏有联合移植时,术后再生能力以及形态的完整性估于单独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从1999年12月~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结果 全组存活5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腹腔内出血、肺感染、胸腔积液、ARDS、急性排斥反应、高胆红素血症、下腔静脉狭窄等。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较多;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细致的止血,术后凝血功能的调控,感染及肾功能不全的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症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腹部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磁共振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腹部器官移植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肝移植、5例胰肾联合移植及2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检查时间在术后28d至2年,采用GE1.5TMR机型,成像技术包括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肝移植,1例发生肝动脉狭窄伴肝坏死,1例发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1例为左右肝管明显狭窄;5例胰、肾联合移植中,1例并发急性排斥反应,1例为移植胰慢性排斥反应伴纤维化,1例为迟发性胰腺炎,移植肾4例正常,1例并发急性排斥反应伴肾梗死;2例单纯肾移植者,1例为肾动脉局限性中度狭窄,1例为肾动脉与髂内动脉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上述病理改变均经组织病理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结论磁共振可作为腹部器官移植并发症的一种无损伤检查手段,对于血管并发症,有其独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施行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L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18例(2.3%).其中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44.5%),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3例(16.7%),胃十二指肠炎出血3例(16.7%),胆道出血3例(16.7%),空肠憩室出血伴穿孔1例(5.6%).分别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和经内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治疗、血管栓塞治疗和手术探查等措施,除死亡5例(27.8%)外,13例患者临床治愈,术后平均随访3.5年,除1例于术后2年死于移植肝癌复发外,其余均健康存活.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病死率较高:一旦发生,应尽快寻找出血部位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全腹腔脏器整体移植(muhivisceral transplantation,MVTx) 用于治疗腹腔多器官的不可逆衰竭或肿瘤性疾病,其优点是切除全部腹腔脏器,完全去除了病灶,可治愈传统方法无法治愈的良性疾病甚至部分恶性肿瘤.现就MVTx的意义、适应症、发展历程以及手术麻醉等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胰脾联合移植后供、受体脾脏的细胞凋亡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胰脾联合移植后供、受体脾脏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变化。方法 对封闭群大鼠行胰脾联合移植 ,于术后 3、7、12、2 0d摘取供脾和宿主脾脏 ,观察组织学和细胞凋亡变化 ,并与正常脾脏比较。结果 术后供脾肿大明显 ,宿主脾脏不肿大。供、受体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均明显增大 ,宿主脾脏淋巴母细胞转化活跃 ,供脾淋巴母细胞比例较少 ,2 0d时 ,供脾白髓纤维化 ,宿主脾脏则无。供脾细胞凋亡在术后第 3、7、12、2 0天分别为 ( 4 0 .95± 9.40 )、( 4 5 .19±7.93 )、( 3 9.0 9± 8.12 )和 ( 2 8.77± 5 .97)个 /高倍视野 ;宿主脾脏细胞凋亡分别为 ( 4 0 .49± 7.2 6)、( 68.91± 6.94)、( 2 8.40± 5 .2 8)和 ( 2 4.5 6± 3 .5 2 )个 /高倍视野 ;均显著高于正常脾脏 (P <0 .0 0 1)。结论 胰脾联合移植后 ,供、受体脾脏内细胞凋亡活性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10例,发生率为1.29%.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6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2例.10例均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而明确诊断,8例患者在下腔静脉造影的同时施行了气囊扩张或放置血管内支架术,2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转再次肝移植术;该组因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而死亡3例,与静脉流出道梗阻相关的病死率为30%(3/10).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与腔静脉的吻合技术,腔静脉吻合方式以及供肝体积与受者肝床不匹配有关;术后尽早发现流出道梗阻的存在,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如介入治疗或再次肝移植等是改善该并发症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摸索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监测和维持的规律,提高肝移植术后管理质量。方法 分析5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在术后ICU期间经历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常见问题。结果 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呼吸道并发症19例次,包括肝肺综合征、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充血、肺间质水肿、感染及呼吸道出血。结论 呼吸机的使用和呼吸功能的监控是肝移植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了解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改变的规律和特殊性,对于病人安全渡过ICU阶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