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水苏糖在猪到猕猴异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猪到猕猴腹腔内心脏异位移植模型。根据是否经水苏糖处理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只猕猴,观察移植心脏移植后24h内持续搏动时间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移植心脏持续搏动时间分别为5、15、20min;心肌间质弥漫性出血、水肿,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实验组移植心脏持续搏动时间分别为50min、97min和24h;心肌间质未见出血、坏死,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肿胀。结论水苏糖可能对猪到猕猴异位心脏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豚鼠对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移植心切取时、林格氏液(4℃)保存1小时和移植后1小时移植心整体超氧阴离子(O2^-)发光峰值和心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合光镜和电镜检查,探讨移植心超急性排斥(超排)时组织损伤和氧自由基的关系。结果显示异种移植超排时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参与超排和多种组织损伤。前列腺素E1具有一定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可稍延迟超排。  相似文献   

3.
猪供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体外实验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通过转基因方法在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表达人CD59蛋白,抑制猪供人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法 体我2的猪主动脉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得到鉴定。构建含入CD59CDNA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LXSN-CD59,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法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将LXSN-CD59转化进猪血管内皮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化子流式细胞仪筛选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睛蛇毒因子 (CVF)对血清总补体活性及对豚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1 5只正常大鼠随机分成 3组 ,按组分别一次性静脉给予 2 0、50、1 0 0 μg/kg的CVF ,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补体活性 ;在豚鼠到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前 2 4h静脉给予CVF50 μg/kg,观察CVF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给予CVF后 6h ,3个剂量组的血清总补体活性均显著降低 ,3个组用药后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使用CVF的实验组 ,移植的异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平均达 56 .1 3h ,对照组仅为 0 .1 9h(P <0 .0 0 1 ) ,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实验组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仅见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 (DXR)的病理特征 ,对照组均见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 ,且总补体活性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眼镜蛇毒因子有良好的降低大鼠补体活性的作用 ,且副作用不明显 ;使用眼镜蛇毒因子可克服豚鼠到大鼠的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时的免疫学及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检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的血液中补体、天然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移植心脏进行免疫组化(测定C3、C4、C5b9、IgG及IgM的沉积)及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总补体活性及抗猪内皮细胞天然抗体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D4 /CD8 T淋巴细胞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移植心脏中均有补体C3、C4、C5b9的沉积,IgG及IgM也均有沉积,但IgG和IgM沉积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心肌间质弥漫性出血、水肿,毛细血管内普遍淤血。结论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参与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血中天然抗体水平明显下降;CD4 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过程并有所消耗;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物突出病理表现为间质出血。  相似文献   

6.
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05年,法国医生Princeteau就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异种移植手术。近几年来,由于人同种移植飞速发展,导致供者器官再次严重短缺,所以,自90年代初,异种移植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美国匹兹堡Starzl等[1]预测,器官移植的最终发展趋势将逐渐走向使用动物器官,通过基因工程和其它调节供者器官的方法,将使异种移植的广泛开展成为可能。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临床异种移植最常用、最理想的供者动物是猪。猪与人类的非协调性异种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由体液免疫造成的、发生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超急性排…  相似文献   

7.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xenogeneic 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又称急性血管性排斥),急性细胞性排斥和慢性排斥。  相似文献   

8.
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肝细胞凋亡,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三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应模型,普通组织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中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肝中Fas-L,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肝出现细胞凋亡,并表达Fas-L、TGF-β1,随着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加重,其细胞凋亡增多,Fas-L,TGF-β1表达增高。结论的细胞凋亡作为细胞死亡的一种机制,存在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其机制与Fas-L,TGF-β1有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异种器官移植早期排斥反应研究的不断深人,对其分类、发生机制、对策和病理改变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就近期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建锋  李霄  韩炜  窦科峰 《器官移植》2012,3(6):301-305
现代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使同种器官移植受体的存活时间越来越长,而供体短缺成为阻碍同种移植发展的首要难题.开展异种移植研究,用来源广泛且功能完备的动物器官代替人体器官进行移植治疗,是解决供体短缺的有效方法[1].猪的繁殖速度快,各项生理指标与人类近似,且伦理学争论较小,因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倾向将小型猪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供体[2].然而,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移植术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生理屏障及潜在交叉感染三大问题,其中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困扰异种器官移植发展的最主要问题.随着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敲除猪和转染人补体调节蛋白编码基因小型猪的成功克隆,异种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已基本解决,但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的急性排斥反应仍是异种器官移植应用于临床之前必须克服的免疫障碍.参与异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细胞种类繁多,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就异种急性细胞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希望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补体在异种大动物猪到猴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梅山猪为供者,中国猕猴为受者,行异种腹腔异位心脏移植.随机将受者分为3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受者心脏移植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5只):为照射预处理组,受者于心脏移植前28 d、即1.5个月龄时接受60Coγ3 Gy全身剂量照射,其余同A组.C组(8只):为照射+胸腺注射预处理组,心脏移植前21 d,将供者的脾细胞(按照5×107个/只的数量)注入受者的两侧胸腺内,其余同B组.观察心脏移植术后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猪对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刺激效应;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补体C3和CD46的血清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者外周血细胞表面IgM、IgG阳性细胞百分比水平.结果 A、B、C三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分别为:(36.6±5.8)h、(65.6±6.5)h和(91.1±22.8)h,C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C组在猪对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刺激效应较A、B组明显下降(P<0.01).B、C组移植前补体水平(C3)无明显变化,但随着IgM、IgG水平的上升,发生排斥反应时C3和CD46水平显著降低.C组猕猴特异性抗猪抗体IgM及IgG的上升速度均较A、B组明显延缓.结论 对受者进行异种胸腺注射联合全身照射预处理在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无法抑制异种排斥反应中补体的激活,补体通过经典途径参与了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Wang JW  Liu YB  Xu B  Li JT  Qian HR  Zhang M  Peng S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54-125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非协调性异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干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豚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膜表面CD34、CD45、CD44和CD29的表达,脂肪细胞诱导液培养诱导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豚鼠MSCs输注大鼠后检测不同时相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的浓度变化。豚鼠和大鼠各30只随机分为3组,所有大鼠受体经环磷酰胺预处理,A组为MSCs输注组;B组为生理盐水输注组;C组为地塞米松输注组。各组行豚鼠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手术,观察受体的存活情况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MSCs膜表面CD34阴性、CD45阴性、CD44阳性、CD29阳性。脂肪细胞诱导液培养后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着。MSCs细胞悬液输注受体后各个时相的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较输注前有显著降低(P<0.01),而IgA和补体C4与输注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后的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各个时相点之间的浓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移植模型A组受体存活时间为(431±27)min,较B组和C组的存活时间[(148±16)min、(141±22)min]显著延长(P<0.01)。A组受体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较迟,程度轻。结论MSCs的鉴定可根据细胞形态,膜表面标志物和分化能力来确定,MSCs可干预异种肝脏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异种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猪-犬肾移植建立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以研究此时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分别在移植前、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发生时和排斥肾切除后10~15分钟检测外周血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结果异种肾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时,血小板聚集显著增高,移植肾切除后血中的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血小板聚集也恢复原有水平。提示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参与了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而血小板聚集可能是诊断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纯化的眼镜蛇毒因子(CVF)对猪到狱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幼猪为供者,施行猪到狱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实验组(n=4)使用CVF完全清除受者体内补体,对照组(n=5)不使用CVF,两个组术后均采用环抱素A、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抑制排斥反应,通过检测血清C3、C4水平及总补体活性验证CVF的效果,移植心停跳时切取移植心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在使用CVF后,实验组血清C3降为0,总补体活性CH50值也几乎为0,末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移植猪心存活时间平均为lld,最长达13d,病理学提示均发生了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对照组3个移植心在移植后60min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另2个分别存活22h及6d。结论 纯化的CVF有良好的清除补体的作用,且末见明显副作用;使用CVF可克服猪到狱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抗人C5单克隆抗体对补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获取8例临床心脏移植供者的主动脉血20ml和主动脉血管,分别用于提取淋巴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同时,采集相应8例心脏移植受者移植前的中心静脉血20 ml和外周静脉血5 ml,分别用于提取淋巴细胞和制备补体.供者主动脉内皮细胞经培养后,依次加入供、受者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上清50μl和受者静脉血浆(含补体)20 μl,建立主动脉内皮细胞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模型建立后,将供者主动脉内皮细胞平均分为2组,C5组:加入20 mg/L的抗人C5单克隆抗体20μl;对照组:加入M200培养液20 μl.经台盼蓝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染色情况及活性,并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刺激指数(SI).结果 经观察,对照组大部分主动脉内皮细胞蓝染、肿胀死亡,而C5组大部分主动脉内皮细胞未见蓝染,存活良好;对照组和C5组吸光度值分别为1.528±0.046和1.644±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为1.076±0.038.结论 在离体主动脉内皮细胞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抗人C5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补体介导的主动脉内皮细胞溶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受体血清“封闭”供肝对异种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豚鼠和SD大鼠各2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供受体随机配对;移植前采集受体大鼠近交系其他个体血清,45℃水浴灭活补体备用;实验组(n=10)术前用0.1%受体血清(recipient serum,RS)的Ringer液“封闭”供肝,对照组(n=10)仅用Ringer液灌洗供肝;采用改良“双套管法”行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供肝植入后形态学改变、受体存活时间、术后1h存活率,HE染色法检测移植肝微血栓、出血和肝细胞水肿等病理损害积分;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评价肝功能.结果 两组大鼠供体异种肝移植时间和无肝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体大鼠供肝充盈缓慢,灌注不均,实验组供肝充盈迅速,灌注较均匀;实验组受体大鼠术后存活时间和术后1h存活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移植肝微血栓、间质出血(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肝细胞水肿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受体血清“封闭”供肝对异种肝移植HAR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预防器官移植HAR的潜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