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病态血管细胞和凋亡细胞碎片产生病理性蓄积形成的动脉闭塞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诱发严重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基础,对于其病因病机的探讨一直是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细胞胞葬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死亡细胞清除方式,指巨噬细胞将凋亡细胞吞噬、降解,防止继发性坏死的过程,是机体生理过程中一种关键的稳态机制。在病理状态下,胞葬功能障碍造成凋亡细胞、坏死碎片病理性蓄积,导致继发性细胞坏死发生和细胞内毒性内容物不断释放,诱导炎症消退障碍和胆固醇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瘀毒”理论是中医学阐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学说,动脉粥样硬化始于血液凝滞不畅的病理状态,血凝日久,成瘀生毒,瘀毒交互为患,壅塞血脉,从而形成斑块附着脉管,而“瘀毒致变”之论是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和疾病演变的的重要认识。从中医理论角度,细胞胞葬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瘀毒”的病因病机存有相似之处。因此,该文以“瘀毒”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细胞胞葬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运用解毒活血法调控细胞胞葬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策略,旨在为解毒活血法防治动...  相似文献   

2.
“瘀毒致变”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假说的提出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对“瘀”、“毒”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提出“瘀毒致变”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假说,探讨了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发病特点、临床表征、治法方药及配伍特点、干预时机,对于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位居足阳明胃经之人迎脉,人迎脉痹阻不通可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拟命名为人迎脉痹。阳明经多气多血,最易化热化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痰瘀互结的基础上化热成毒而成易损斑块,提出从阳明瘀毒论治颈动脉易损斑块。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调脂等多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浩  苏伟  龚少愚  陆曙 《中医药研究》2011,(9):1104-1106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炎症学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理论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瘀毒致病理论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瘀毒致病理论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1理论研究张京春等根据现代医学易损斑块破裂进而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系列病理演变过程,提出了"毒、瘀致易损斑块"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张敏 《河南中医》2011,31(10):1092-1093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即阳虚、阴虚,标实即寒凝、痰浊、瘀血、瘀毒。若心阳不足,则阴寒之邪乘虚而入,痹阻胸阳,使经脉挛急,气血瘀阻;心阳须以阴为体,若体阴不足,则又反制心阳之用。故惟有心阳温煦、推动以及心阴滋润、充盈,阴阳既济、平衡协调,方可心有所主。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包括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两大类,后者的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内因。因此关于易损斑块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对于防治ACS等心脑血管病急症、改善其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即不稳定斑块,是指冠脉粥样斑块中不稳定、易于破裂、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斑块,其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的主要原因,亦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现就易损斑块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易损斑块是指所有易于发生血栓形成以及可能快速进展为罪恶斑块的粥样病变,它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机制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基础。近年来由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对于易损斑块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不但作用肯定而且还具有不良反应轻、适于长期应用的特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易损斑块的研究不断增多,文章拟从易损斑块的中医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从毒瘀论治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宇清 《国医论坛》2001,16(2):23-24
七、八十年代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 ( AP)的大法仍以理气通滞、清里攻下为主。随着中医药治疗AP的广泛开展 ,对 AP的病机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已突破了气滞、湿热、热结之窠臼 ,病理环节中的“瘀”与“毒”已为广大临床医家所认识 ,并在治疗中作了有益的尝试。笔者通过对 AP病因病机、病理演变的进一步研究 ,提出从毒瘀论治 AP的观点 ,兹浅析如下。1  AP病因病机及其病理中心1 .1 血瘀的形成是 AP病理演变的必然 AP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胆道石阻、蛔虫上扰、精神刺激以及创伤、手术、妊娠等 ,导致邪阻气滞 ,肝胆不…  相似文献   

11.
易损斑块与斑块内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不稳定可导致斑块破裂,进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对稳定易损斑块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特点在稳定AS斑块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热血瘀型者,随机分为清热祛瘀颗粒加西医常规治疗的试验组(41例)和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41例),共观察25周。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复杂斑块的数目、简单斑块的数目、斑块的Crouse积分及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颈动脉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0L变化及肝肾功能。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复杂斑块的数目、斑块的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较对照组治疗后为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后hs-CRP及CD40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清热祛瘀颗粒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芪参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58例颈AS斑块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滞证、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和肝肾亏虚证、气虚证5型。给予复方芪参降脂饮口服,疗程为6个月。检查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颈AS患者易损斑块分布以瘀阻脉络证和浊毒内蕴证组远大于其他证组(P〈0.05)。治疗后瘀阻脉络证、浊毒内蕴证、气虚证组颈动脉易损斑块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对稳定瘀血、浊毒、气虚证易损斑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脂及抗炎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重要机制,稳定易损斑块对防治ACS意义重大,中药多靶点干预的作用在稳定斑块方面已露出可喜苗头,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通过分析AS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明确炎症与血栓是斑块易损的关键环节,白细胞与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黏附及其共同的连接机制——PS/PSGL 1在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从抑制细胞黏附、拮抗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的角度,探讨四妙勇安汤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化痰通络方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疗程为6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横切厚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Crouse积分、斑块易损性评分和痰瘀互结证评分,测量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相关蛋白[正五聚蛋白3(PTX3)、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比较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斑块逆转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横切厚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rouse积分、斑块易损性评分和痰瘀互结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LR、MLR、IL-6和hs-CRP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ET-1、vWF、PTX3和Gal-3水平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逆转有效率为51.72%(30/58)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48%(49/5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64%(11/59)和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1、13.799,P<0.05)。治疗期间没有发现与服用化痰通络方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化痰通络方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能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斑块易损性,具有降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病理形态及外膜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通透性的影响,并以VV为靶点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妙勇安汤组(11.7 mg·kg~(-1)·d~(-1))和辛伐他汀组(2.6 mg·kg~(-1)·d~(-1)),给予添加1.1%L-蛋氨酸的高脂饲料喂养;以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喂养8周后进行模型评价,在模型成功基础上,持续药物干预8周,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的病理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外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血管内壁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主动脉内壁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四妙勇安汤组主动脉内壁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外膜MMP-9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与四妙勇安汤组MMP-9阳性表达明显减小(P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四妙勇安汤组MMP-9阳性表达明显减小(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能减轻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斑块外膜VV通透性,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