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文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59+162-159,162
目的:探讨并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对Hp阳性的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并监测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经Hp检测,均为Hp阳性,全部患者血小板恢均有明显上升,其中阴转率为88.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抗Hp为治疗多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根治性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4/15)低于对照组的73.3%(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泼尼松片1mg/(kg·d),治疗组加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mg,2次/d,克拉霉素片0.5g,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g,2次/日),疗程为1周,观察其疗效6个月。结果 8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3.7%,治疗组有效率为67.8%,对照组为45.2%,成功根除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成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部分有效,是一种值得对此类患者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M抗体。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两种抗生素根治幽门螺杆菌。结果46例中幽门螺杆菌IgM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26.1%,对照组42例,阳性2例,阳性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血小板恢复。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小板过早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过正规抗HP治疗,此类患者血小板明显上升,较单用抗ITP治疗效果好,说明HP感染的ITP患者,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环孢素、咖啡酸联合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对21例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丙种球蛋白、环孢素、咖啡酸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达71.4%,不良反应以多毛症状较为普遍,3例出现手颤症状,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5例出现肝损伤。结论丙种球蛋白、环孢素、咖啡酸片联合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86例ITP患者进行Hp检测,对Hp阳性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根除Hp治疗,监测血小板数的恢复情况。结果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同时加用抗Hp治疗与对照组的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后血小板数恢复明显。结论Hp感染是ITP诸多发病因素之一,根除Hp治疗可能为Hp感染的ITP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均随访,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及反复发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尤其反复发作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李红  董会敏  周洁 《河北医药》2013,35(11):1688-168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免疫机制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导致出血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包括外周血小板急剧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从而导致凝血障碍,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目前临床通常口服常规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但常规剂量对危重患者疗效有限,不能及时纠正异常血象,从而无法挽救生命。有研究表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危重患者能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存率[2]。  相似文献   

11.
王吉如  洪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7-2499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45例HP阳性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小于50×10^9及血小板大于50×10^9两组。血小板小于50×10^9/LHP阳性患者95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未给予根除HP治疗,其余治疗同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大于50×10^9/LHP阳性、无明显出血征象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与对照组。抗HP治疗组进行单纯正规抗HP治疗,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75%)(X2=5.01,P〈0.05),2年内复发率(19%)明显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49%)(x2=9.69,P〈0.01)。单纯根除HP治疗对ITP患者有一定疗效。结论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预防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9月收治的165例合并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进行抗HP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随访期为1年.随访期间每月对两组患者行大便潜血检查,每6个月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追踪HP感染情况.结果 随访6和12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黏膜总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6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感染转阴78例,根治率93.98%.结论 对于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胃溃疡的效果进行比较和探讨。方法4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采用不同三联疗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4例治愈,12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56%;观察组有9例治愈,1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率为60.87%(14/23),观察组HP根除率为86.97%(2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其治疗效果好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可提高HP根除率,促进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法莫替丁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0例经胃镜证实有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两组治疗1周后均停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续用法莫替丁3周,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在整个疗程联合用葡萄糖酸锌,而对照组不用。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每次记录腹痛、腹胀、返酸、嗳气、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及不良反应,并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d内由同一医生胃镜观察溃疡愈合程度及监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溃疡愈合比较,两组完全愈合率、总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能增强法莫替丁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能提高其根除率。  相似文献   

15.
徐晶  王晓峰 《安徽医药》2018,22(12):2400-2403
目的 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无症状HP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机体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3例,分为无HP感染者142例,无症状HP感染未行根除HP治疗者72例,无症状HP感染并接受根除HP治疗者169例。应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观察根除HP治疗对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 结果 无症状HP感染并行根除HP治疗组,其总体血糖控制水平与未行根除HP治疗组相比,血糖水平控制好,夜间低血糖事件少,血糖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波动不明显,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CAM-1水平较低。 结论 根除HP治疗有助改善无症状HP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杲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956-957
目的:观察国产奥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69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窦炎病人,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国产奥美拉唑20mg,替硝唑500mg,进口克拉霉素250mg,口服,一次两次,对照组治疗同观察组,将国产奥美拉唑改为进口奥美拉唑,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观察组,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85.7%和88.2%,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4.7%,均能耐受,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国产奥美拉唑可替代进口奥美拉唑用于Hp根除。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配合整体护理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应用三联疗法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配合常规护理,护理组配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戴前梅  刘仁霞 《安徽医药》2015,36(7):822-82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CU)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88例CU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P检测。HP(+)的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啶联合抗HP药物口服,对照组单独口服枸地氯雷他啶。结果 88例慢性荨麻疹CU患者中62例(70.45%)HP(+),43例健康体检者中15例(34.88%)HP(+),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67%,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对CU患者常规进行HP检测,对于伴发HP感染的CU患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和抗HP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廉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99-400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所有患者均治疗两周后复查胃镜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0.97%,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和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高,用药简单方便,不良反应较少,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