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弱阳性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HBsAg高低值质控血清和 86例患者血清标本作为检测对象 ,用加样时间和试剂平衡时间 2个条件进行实验。结果 立即加样与 30min ,4 5min ,6 0min后加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试剂平衡 37℃ 30min与室温 (2 2℃ ) 0min ,30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加样时间影响弱阳性HBsAg检测的重复性 ,试剂平衡时间影响ELISA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59-1462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在人体粪便孵育液中的代谢转化。方法:人体粪便孵育液与酸枣仁皂苷A在体外37℃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通过ELSD对孵育液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酸枣仁皂苷A与人体粪便孵育液在体外37℃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24 h之后,19 min处酸枣仁皂苷A峰消失,并于22 min处出现一个新峰,经ELSD检测后鉴定代谢产物为酸枣仁皂苷B。结论:酸枣仁皂苷A在人体粪便孵育液中代谢转化为酸枣仁皂苷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深部热疗对AD离体细胞的最佳治疗模式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制备离体AD细胞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对照组热疗组、AD模型组、AD模型热疗组,分别置于41.5℃加热30、45、60、75、90min,于600nm处测吸光度(A)值,计算最佳热疗时间。造模成AD细胞后置于41.5℃加热60min,加热后继续置于37℃恒温孵育24h,分别于加热后2、4、8、12、24、72h取出,使用流式细胞仪行活细胞膜HSP70表达量,计算最佳热疗间隔时间。4组细胞热疗后分别加入20μmol/L的Aβ25-35溶液培养24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评估热疗治疗AD效果。结果:对照组和AD模型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41.5℃热疗,两组细胞从加热60min开始细胞增殖趋势与非加热细胞相比开始下降(P0.05),这种下降趋势在75min达到最大,确定细胞加热的安全有效时间为60min,同时对照热疗组与AD模型热疗组对比,两组细胞随温度变化的细胞增殖趋势基本相同,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细胞的最佳热疗时间均为60min。AD模型组细胞在热疗后2、4、8、12、24及72h各时间段监测的HSP70表达量均不同,AD细胞在24h HSP70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P0.05),其后HSP70表达量开始下降,表明24h是最佳的热疗间隔时间。4组细胞与Aβ作用后加热,MTT检测表明4组细胞活力呈温度依赖性上升趋势(P0.05),表明热疗可有效的减少Aβ的聚集,促进Aβ的清除,保护AD细胞。结论:深部热疗对AD离体细胞的最佳热疗时间为60min,最佳热疗间隔时间为24h,深部热疗可以有效的清除Aβ,促进神经元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4.
杨宝  范真  周联  朱锦萍  杨滔  丘茂松  金晶  赵钟祥 《中草药》2015,46(9):1333-1337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方法将紫丁香苷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的孵育液分别培养O、4、8、12、24、48 h后取样,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HPLC和LC-MS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扩大培养24h的孵育液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ODS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制备代谢产物NMR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在0~48 h代谢组的孵育液中共检测到2个代谢产物芥子醇(M_1)和右旋丁香树脂酚(M_2)。12h时有81%的紫丁香苷被代谢转化,24 h时紫丁香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并且检测到12h之前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_1,24h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2,且24h后未能检测到M_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在24h内将紫丁香苷完全代谢转化为M_1,然后再将M_1代谢转化为M_2,且8~12h内转化紫丁香苷的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温度和存放时间对大鼠血清3种心肌酶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魅力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集20例大鼠的血液标本,分别放置于4℃,20℃和30℃保存,存储时间分别0、1、4、8、12、24和48 h,对3种心肌酶CK、LDH、α-HBDH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相同温度条件下,CK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LDH和α-HBDH升高。在4℃时与0 h相比,CK放置48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1),LDH和α-HBDH分别放置4 h和8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在20℃时CK放置12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1),LDH和α-HBDH放置24 h和48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5);在30℃时CK仅放置4 h后就出现显著差异性(P<0.01),LDH放置48 h未出现差异性,但有升高的趋势,α-HBDH具有显著性(P<0.05)。在相同放置时间的条件下,CK随着储存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CK含量越低。样品放置4 h后,4℃组与30℃组以及20℃组与30℃组均出现显著差异性(P<0.01,P<0.01);放置12 h后,4℃组与20℃组出现差异性(P<0.01,P<0.01)。LDH和α-HBDH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CK的检测样品应该尽可能储存在4℃条件下24 h内检测完,LDH最好在在20℃条件下12 h内检测完,α-HBDH在20℃和30℃条件下24 h内检测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brucin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B-SLN)对Hep G2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情况。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B-SLN对Hep G2细胞的毒性,利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摄取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不同条件下的细胞摄取情况。结果:马钱子碱组和B-SLN组对Hep 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时间延长和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马钱子碱组48,72 h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08.5,78.5 mg·L~(-1),B-SLN组48,72 h的IC50分别为563.3,114.9 mg·L~(-1);药物质量浓度在125~500 mg·L~(-1)时,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摄取量由50.2%增加到71.2%;温度在4℃和37℃条件下,细胞摄取量由43%增加到55.2%;摄取时间在30~240 min时,随孵育时间的增加,细胞摄取量由9.7%增加到56.4%。结论:SLN给药系统能显著提高马钱子碱对抗癌细胞的活性,且B-SLN具有增加药物被细胞摄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5):136-139
目的:UVB辐射细胞损伤程度依赖于辐射剂量及辐射后孵育的时间,观察不同辐射剂量及辐射后孵育不同时间的细胞损伤程度,可以建立适宜的UVB损伤模型,为天然抗紫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有助于天然紫外防护品的开发。方法:分别用10mj/cm2、20 mj/cm2、30 mj/cm2、40 mj/cm2的剂量辐射细胞,辐射后孵育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调亡率以及彗星电泳试验观察细胞DNA损伤程度;对于优化的模型条件用阳性药维生素C进一步验证。结果:发现用30 mj/cm2以上的剂量辐射细胞,辐射后孵育24 h可明显观察到DNA损伤,且该剂量下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维生素C对该条件建立的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采用30 mj/cm2的辐射剂量,辐射后孵育24h条件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浮针与传统毫针刺对急性腰扭伤镇痛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比较两组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传统针刺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治疗1次,留针30 min。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开始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及24 h的压痛VA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开始后30 min、1 h、2 h、4 h、8 h及24 h的两组活动相关性疼痛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浮针组总有效率93. 3%,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80%(P 0. 01)。压痛VAS评分:浮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差异明显;组间比较:浮针组治疗开始5 min、15 min、30 min、1 h、2 h、8 h和24 h各时间点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差异明显(P 0. 01),4 h与传统针刺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活动相关性疼痛VAS评分:浮针组治疗开始30 min、1 h、2 h、4 h、8 h和24 h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差异明显,组间比较:30 min、1 h、2 h、8 h和24 h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差异明显(P 0. 01),4 h与针刺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浮针疗法对急性腰扭伤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作用,与传统针刺比较,镇痛作用起效更迅速,作用效应更强更持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TT法和CCK-8法对细胞活性检测的最佳实验条件,并比较二者的优缺点。方法:取传至第5代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TT试剂和CCK-8试剂检测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MTT法最佳检测波长为570nm,最佳检测时间在加入试剂后4h,细胞数量在1.25×103~2×104之间检测较好;CCK-8法最佳检测波长在450nm,最佳检测时间在加入试剂4~6h,适宜的细胞检测范围为1.25×103~1×104。结论:MTT法较CCK-8法细胞检测范围更广,孵育时间更短,是一种优于CCK-8法的细胞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皮抑素对雌激素影响下的子宫内膜癌系HEC1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加药组为对照组,实验1组以不同浓度内皮抑素注射液作用24 h,实验2组以17β-E2 10-8雌激素作用30 min。实验3组以17β-E2 10-8雌激素作用30 min后加入不同浓度内皮抑素注射液作用24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MT)法分别检测各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验1组子宫内膜癌系HEC1B随内皮抑素处理浓度增加,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2组用雌激素17β-E2 10-8mol/L作用30 min后,吸光度A值增加。实验3组经过2种药物处理后,内皮抑素浓度增加,吸光度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系HEC1B细胞增殖,雌激素能刺激子宫内膜癌系HEC1B细胞增殖,高浓度的内皮抑素能阻抑雌激素对癌细胞的诱导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浴不同温度和时间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经检测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血液标本50份,每份均分成8段(A、B、C、D、E、F、G、H组)分别行(4℃保存,37℃加热10,20,30,60,120,180 min和40℃加热30 min)处理,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红细胞免疫酵母菌花环法检测各处理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结果经过37℃加热30 min(D组)后,库存血的RBC-C3bRR、TRR逐渐升高,之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经过37℃加热60 min后,库存血的RBC-ICR逐渐升高。结论库存红细胞37℃温浴30 min以内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库存红细胞37℃温浴30 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取酒精测定标本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血液标本后,分别在加入不同种类抗凝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放置位置条件下,检测即时和保存后的血液酒精水平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抗凝剂、放置位置4种因素对血ETOH结果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血清和血浆空白血液ETOH结果无显著异常(P>0.05),水平放置血浆ETOH值与直立放置比较明显下降(P<0.05);三种抗凝剂对血液ETOH结果无明显影响,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温敞开瓶盖情况下30minETOH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h明显下降(P<0.05),密封情况下血浆ETOH含量24h无明显改变(P>0.05),3d和7d明显下降(P<0.05),血清均无明显变化;在2~8℃密封保存条件下3d内ETOH结果无明显改变(P>0.05),7d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标本或肝素锂、氟化钠、EDTA抗凝的血浆标本均可用于检测血液ETOH,标本最好即时或在30min内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则应放2-8℃冰箱密封直立保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血标本在不同保存条件(温度和时间)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60例门诊病人静脉血标本,观察4℃、室温(24℃)条件下,在采血后即刻、4h、8h、12h、24h、48h和72h血标本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变化。结果:室温保存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及"分群"在12h内与即刻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从24h开始各项参数与即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保存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HRF 72h内与即刻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FR、LRF、MRF从48h开始与即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检测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时,应在标本离体后室温保存12h内、4℃保存2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对氧糖剥夺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与PC12细胞作用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预给药1 h,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预给药1 h+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方法给药,细胞复氧复糖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预给药1 h+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组在造模结束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PC12细胞用10~(-8)~10~(-4)mol/L淫羊藿苷孵育24 h后,细胞活力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10~(-8)~10~(-5)mol/L淫羊藿苷预给药1 h均使模型细胞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10~(-8)~10~(-4)mol/L淫羊藿苷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均使模型细胞的活力显著下降(P0.01);10~(-8)~10~(-5)mol/L预给药1 h+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均使模型细胞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使模型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形态改善。结论:淫羊藿苷与细胞的作用时间不宜过长,预给药1h+氧糖剥夺期间给药2 h对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尿液不同保存方法对24h尿蛋白(M-TP)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留取24h尿测定M-TP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尿液后,分别在加入不同防腐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的条件下,检测初始和保存后的尿M-TP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防腐剂3种因素对尿M-TP结果的影响.结果:在2-8℃保存条件下,M-TP可稳定保持24h,在24h内测定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在室温下2小时内测定值无明显改变(P〉0.05),24小时结果显著升高(P〈0.05);加入甲醛会降低M-TP测定值(P〈0.05),而二甲苯对M-TP测定值没有影响(P〉0.05).结论:留取24h尿测定M-TP,需将尿标本放于2-8℃冰箱保存或室温下加入1ml/L二甲苯防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血液系统的变化,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500例高龄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500例分娩年龄35岁的产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妊娠12周以内,30~34周、37~42周及产后24~72 h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2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血常规WBC、Plt、RBC、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脂TG、TC、HDL-C、LDL-C、LP-a水平在30~34周、37~42周及产后24~72 h 3个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这3个时期指标均高于12周以内(P均0.05)。观察组FBG、1h PG、2h PG在4个时期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凝血功能PT、TT、APTT、FIB及血液流变学BVH、BVL、PV、HCT、ESR与对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龄孕妇在血液系统的监控重点为血脂及血糖,结合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指标,从而有效监控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痔疮术后疼痛的治疗筛选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止痛如神汤组和肛泰贴剂组,每组40例。于术前30 min分别将肛泰贴剂与止痛如神汤药饼贴敷于神阙穴,记录两组痔疮术后患者术前30 min及术后30 min、1 h、2 h、4 h、6 h、24 h、48 hVAS评分与血浆5-HT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 min、1 h、2 h、4 h、6 h、24 h与术前30 min比较VA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48 h与术后24 h比较VAS评分显著减低(P0.05),肛泰贴剂组术后48 h与术前30 min比较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止痛如神汤组术后48 h与术前30 min比较VA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血浆5-HT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术后48 h血浆5-HT含量较术后24 h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及术后30 min、1 h、2 h、4 h、24 h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 h、48 h肛泰贴剂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止痛如神汤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血浆5-HT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肛泰贴剂组血浆5-HT含量明显低于止痛如神汤组(P0.05)。结论与止痛如神汤相比,肛泰贴剂对痔疮术后的镇痛起效时间早,维持时间长,其疗效更好,且更利于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性能,为在今后工作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对323例体检标本同步进行HBsAg检测,以ELISA法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323例标本中,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出HBsAg阳性分别为17例和16例;两法均法阳性16例,均阴性306例,两法符合率为99.7%。胶体金法漏检1例,漏检率为0.3%;胶体金法单个样本的检测时间为30分钟,较ELISA法的1小时快。结论:胶体金法测HBsAg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的漏检率,适合急诊或健康体检筛查,用于临床诊治则以ELISA法为优。  相似文献   

19.
雷好连  马玉清 《新中医》2018,50(1):111-1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观察组于麻醉前选择双侧足三里、梁丘穴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诱导前、诱导5 min、切皮时、切皮1 h、手术结束即刻、手术结束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于围术期不同时刻抽取静脉血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CD4~+/CD8~+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同组诱导前比较,观察组切皮时HR升高,对照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5 min、切皮时MAP、HR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2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降低,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1 h、手术结束30 min时NK、CD4~+、CD4~+/CD8~+水平升高,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健药液及其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HepG2.2.15细胞,24 h后加入6组不同浓度乙肝健药液和其含药血清,并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对照,继续培养48 h,MTT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力;根据MTT结果选取3组浓度乙肝健药物,ELISA法检测各组48 h和96 h后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3组不同浓度乙肝健药液48 h后对HepG2.2.15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乙肝健各药液组和含药血清组细胞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血清组(P<0.01);乙肝健不同药液组及其含药血清组作用HepG2.2.15细胞48h及96 h后,除乙肝健1组96 h的HBsAg的OD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血清组外,其余各组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血清组(P<0.01)。结论乙肝健具有一定抑制HBV体内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