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HCC中p53基因密码子249突变的作用机理。方法收集密码子249突变率为329%的70例南方地区手术切除HCC标本,采用SSCP、IHC和RNA斑点杂交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密码子249突变伴LOH情况及其对p53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影响。结果90%的密码子249突变伴LOH。突变组中,p53蛋白和p53mRNA检出率分别为913%和957%,两者均显著高于无突变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p53基因的转录与翻译之间高度相关(r=0.8208)。结论LOH是使p53基因密码子249突变发挥致癌作用的主要因素。p53基因密码子249的突变导致了p53基因在转录和翻译两水平上的增加,其中转录增加是p53蛋白表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5q微卫星不稳定性与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5q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LP及PCR-RFLP技术分析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MSI及APC/MMC基因LOH。结果5qMSI检出率为34.0%(16/47),APC/MCC基因LOH率为31.4%(11/35)。早期胃癌5qMSI阳性率为66.7%(2/3),APC/MCCLOH率为50%(1/2);进展期分别为31.8(14/44),30.3%(10/33)。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MSI及杂合缺失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粘液(印戒)细胞癌APC/MCCLOH率(55.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管状腺癌(P<0.05)。胃、肠两型胃癌5qMSI及APC/MCCLOH差异无显著性及5qMSI与APC/MCCLOH无相关性(P>0.05)。结论染色体5qMSI有APC/MCC基因LOH在两型胃癌的早期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染色体5q可能是胃癌的易感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肝细胞癌p53基因突变谱.方法住院肝细胞癌患者20例,皆经病理证实,长期在重庆地区居住,其中早期小肝癌4例,中期6例,晚期10例.采用PCR-SSCP,PCR直接测序技术分析p53基因5,6,7和8外显子突变.结果p53基因总的突变率为40%.其中外显子5和6各占10%,外显子7占20%,未发现外显子8的突变;测序证实外显子7为第249位密码子G→T的颠换突变.突变病例多为晚期肿瘤.结论重庆地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p53基因突变,反映了该地区肝癌与黄曲霉毒素和HBV或HCV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17 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 和杂合性丢失(LOH) 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关系。方法 对35 例NSCLC肿瘤切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17 号染色体上4 个微卫星位点TP53(17p13-1)、THRA1(17q11-212)、D17S579(17q1221)、D17S855(17q21) 的MI和LOH。结果 35 例NSCLC中,17 号染色体MI和(或)LOH的发生率为63% (24/35),其中MI为40% (14/35) ,LOH 为31% (11/35)。同时表现有MI和LOH 为9% (3/35) 。早期NSCLC( Ⅰ期和Ⅱ期) 17 号染色体MI和( 或)LOH 发生率为79% (15/19),明显大于晚期( Ⅲ期)NSCLC(44% ,7/16,P<0-05) 。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MI和( 或)LOH 发生率(87% ) 亦明显大于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48% ),P< 0-05。MI和( 或)LOH 在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7 号染色体MI和LOH 在NSCLC的发生中可  相似文献   

6.
AFP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甲胎球蛋白阳性+肝实质占位病变=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方法本院1989年~1994年1033例AFP阳性,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肝占位病变组73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303例.AFP的阳性标准>31μg/L.结果肝占位病变组、AFP>200μg/L者620例,>31μg/L但<200μg/L者11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188例AFP>200μg/L,115例AFP>31μg/L但<200μg/L.AFP>200μg/L伴肝SOL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981%,其它恶性肿瘤占08%.AFP<200μg/L伴肝SOL者,HCC符合率占591%,肝良性占位占345%,按诊断标准(AFP>20μg/L),有1/3肝良性占位病变被误诊为HCC.结论对AFP升高的患者应针对病情全面、综合分析.当肝SOL存在时,用AFP>200μg/L作为诊断HCC的标准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抑癌基因p53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重庆地区肝细胞癌p53基因失活机制及突变谱,方法:采用PCR-RFLP,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技术对来自我国重庆地区28例肝细胞p53抑癌基因结构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61.5%的肝癌存在的p53基因的杂合缺失;50%肝癌伴有p53基因突变,其突变模式为突变散在于5,6,7和8外显子,其中第7外显子249位密码子突变率最高(21%);具有突变的肝癌多同时伴有缺失,伴有p53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突变及p53、APC基因缺失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p53基因突变、缺失,APC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PCR-SSCP方法对抑癌基因p53第4、5、6、7、8外显子、第6内含子在87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突变规律以及PCR-RFLP方法对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6内含子、APC基因在2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p53突变率在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分别为37.5% (3/8),42.1%(8/19),53.3%(16/30)。正常组织、浅表胃炎未发现p53突变。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与正常对照组、浅表胃炎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P<0.01)。在肠化、不典型增生病变中未发现Exon8的突变,而在胃癌组Exon8的突变为4例(4/30),提示Exon8的突变主要发生在晚期。在各病变组未发现Exon4、Intron6的突变。对Exon4、Intron6、APC基因的杂合缺失研究表明,25对胃癌标本中有19对Exon4杂合子,杂合率为76.0%,9对有杂合缺失,LOH为47.4%,23对Intron6杂合子,杂合率为92.0%,其中2对为杂合缺失,LOH为8.7%,18对APC杂合子(18/25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N-ras基因突变。APC和DCC基因杂合性缺失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观察(PCR-RFLP)分析技术,对30例外科手术切除原发肝细胞癌组织中癌基因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抑癌基因APC和DCC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结果 原发肝癌中N-ras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率为16.7%(5/30),APC和DCC基因LOH率分别为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dm2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原位杂交检测mdm2基因mRNA的表达,SABC法检测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393%(11/28)的病例有异常的电泳迁移率.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大小、分化及转移无关.原位杂交显示9例HCC出现mdm2基因mRNA增加,7例HCC可检测到mdm2蛋白表达,mdm2基因表达与HCC的大小、分化及是否转移无关.Ⅰ~Ⅱ级HCC中mdm2阳性表达率(133%)明显低于Ⅲ~Ⅳ级HCC中的阳性表达率(538%).11例有p53基因突变的HCC中,只有3例出现mdm2基因表达,另外6例有mdm2过表达的HCC未见p53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的HCC与p53基因无突变的HCC相比,mdm2基因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结论p53基因突变和mdm2基因表达在原发性HC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dm2基因表达与HCC的恶性程度相关.mdm2基因表达与p53基因是否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肠癌APC/MCC基因杂合缺失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检测。结果在大肠癌41例中AP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5例,检出LOH7例,占28.0%;MC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2例,检出LOH8例,占36.4%。若将APC和MCC基因进行综合分析,则信息个体者36例,检出LOH14例,占38.9%。APC和MCC基因的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APC和MCC基因LOH是大肠癌的常见改变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SSCP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组织中p53抑癌基因结构的突变及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的89例AS组织中的9例发现有PCR-SSCP的异常,其中6例经测序证实p53基因突变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用高特异性的p53蛋白单克隆抗体,证实在有p53基因突变的AS组织中也同时有p53突变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动脉管腔狭窄面积、斑块的相对厚度及二者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关系的弹力纤维特殊染色及计算机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突变组的管腔狭窄面积明显严重于无突变组(P<0.025),AS组织的相对厚度也明显大于无突变组(P<0.05~0.01)。结论:在人类的AS病变中存在有p53抑癌基因的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与AS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可能是AS形成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DNA疫苗诱导C57BL/6小 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分别以pUC19-SjCTPI和pcDNA1.1-IL-12为模板设计引物。将PCR扩增到的SjCTPI基因以及IL-12的亚单位P35和P4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大量制备pcD-NA3.1-SjCTPI和pcDNA3.1-P35、pcDNA3.1-P40的质粒DNA,把45只5~6周龄C57BL/6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pcDNA组)肌肉注射100ug的pcDNA3.1;实验组(TPI组)肌肉注射100ug的pcDNA3.1-SjCTPI;加强组(TPI+IL-12组)肌肉注射100ug的pcDNA3.1-SjCTPI及100ug的pcDNA3.1-P35和pcDNA3.1-P40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项酶活性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ILDs: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8例和结节病(Sarc)12例与9例正常对照者的BALF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分类计数BALF细胞成份。结果(1)IPF组BALF中各项酶活性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SOD和GSH-PX降低,ACE和LDH升高)(P<0.05);而Sarc组仅见ACE明显增高(P<0.05)。(2)BALF-ACE与Sarc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BALF中SOD、GSH-PX、ACE和LDH活性测定,有助于进一步探讨ILD发病机理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BALF-ACE对判断Sarc活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抑癌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5例胃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胃癌MCC基因LOH率为37.5%;DCC为33.3%;YNZ22位点为51.6%。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DCC基因LOH率在胃癌Ⅲ、Ⅳ期组(50.0%)显著高于Ⅰ、Ⅱ期组(14.3%)(P<0.05)。结果提示,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LOH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DCC基因LOH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重庆地区肝细胞癌P53基因失活机制及突变谱。方法:采用PCR—RFLP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技术对来自我国重庆地区28例肝细胞癌P53抑癌基因结构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61.51%的肝癌存在p53的杂合缺失:50%肝癌伴有p53基因突变,其突变模式为突普通散在于567和8外显子,其中第7外显子249们密友情子突弯率最高(21%);具有突变的肝癌多同时伴夺缺失。伴有p53基因结构异常的肝癌均属进展期。结论:我国重庆地区肝癌存在P53基因结构异常,P53基因结构异常,p53基因突变模式反映了该地区肝癌发生可能与肝炎病互和黄贡互素两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p53基因结构异常属肝癌晚期事件,可能参加与肝癌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抑癌基因杂合缺失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7例(132%)为微卫星高频率不稳(3个以上微卫星标志),10例(189%)为微卫星低频率不稳(1或2个微卫星标记).肠型胃癌微卫星高频率不稳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34%)(P<005).高频率不稳组未发现有APC,MCC和DCC基因LOH,微卫星高频率不稳与APC/MCC和DCC基因LOH呈负相关.结论微卫星不稳在部分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频率不稳胃癌与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有共同的特点.与此相反,低频率不稳和无不稳胃癌可能通过LOH病理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探讨抗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合成了针对N-ras转录、翻译起始区的12mer硫代磷酸抗基因寡脱氧核苷酸(S-ODHan)、19mer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S-ODNAas)。采用ELISA、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了寡脱氧核苷酸处理的肝癌BEL7402细胞内p21、N-rasmRNA水平,观察了对BEL7402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细胞内N-ras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以S-ODNan组更明显。两者对p21合成的抑制率达80%,67.5%。两者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8%、77%,并呈剂量依赖性。两者处理的细胞3H-TdR掺入降低为对照组的21.8%、30.55%;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直<0.001)。结论S-ODNan.S-DDNas能有效抑制N-ras表达及相关肝癌细胞增殖;也进一步说明N-ras在肝癌发生中起作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因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特异性抗病毒作用。方法在HepG22.2.15细胞中观察了4段16聚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不同功能区的ASON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能显著抑制HBV基因的抗原表达(P<0.001),在S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s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C基因区的ASON(P<0.05)。反之,在C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eAg的抑制作用又明显优于S和Pre-S2基因区的ASON(P<0.01)。4段ASON的联合用药并不能增强其对HBV的抑制作用。结论ASON可能成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与nm23—H1基因突变及mRNA表达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nm23-H1基因的存在状况及其转录表达水平,分析肺癌恶性转移与该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SSCP和半定量RT-PCR方法,以正常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为对照,观察了31例原发性NSCLC中nm23-H1基因的突变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31例肺癌中未发现1例存在nm23-H1基因突变。在20例具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nm23-H1基因m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