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西藏族地区不同人群HCV感染状况及HCV基因现分析,对采自西藏地区藏族不同人群781份血清分别进行了抗-HCV ELISA和HCV RNA基因型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该地区自然人群、急性肝炎、慢性迂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分别为2.4%、8.3%、15.8%、25.9%、34.8%及24.3%,HCV感染者中有5l.6%具有输血史及使用血制品史.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经血传播是该地区HCV的主要感染途径.该地区人群HCV基因型分布以Ⅱ型为主(51.4%),其次是Ⅲ型(27.0%)和Ⅰ型(6.8%),并有少量混合型(14.8%).  相似文献   

2.
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方法根据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基因序列,合成一条通用引物和四条型特异性引物用于RT/PCR扩增反应,所得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分别对应于HCVⅠ、Ⅱ、Ⅲ、Ⅳ的基因型,用此方法对采自西藏的69例藏族和新疆的81例维吾尔族的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了分析。结果藏族的69例中3例为Ⅰ型(3/69,4.3%),33例为Ⅱ型(33/69,47.8%),4例为Ⅲ型(4/69,5.8%),29例为混合型(29/69,42.1%);维吾尔族的81例中8例为Ⅰ型(8/81,9.9%),14例为Ⅱ型(14/81.17.3%),3例为Ⅲ型(3/81,3.7%),56例为混合型(56/81,69.1%),这同我国内地汉族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明显不同。结论 HCV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浙江温州地区102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浙江温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初步评价微流芯片分析仪在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特点.方法:用HBV基因型特异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温州地区1 0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其扩增产物应用微流芯片检测.结果:该地区1 020例患者中966例有基因分型结果,其中B型20.49%(198/966)、C型66.46%(642/966),B、C混合型4.87%(47/966),C、B混合型6.21%(60/966),D型1.97%(19/966).结论:浙江温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具有北方流行特点,微流芯片在同类检测方法中具有灵敏、准确、快速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特征及人群易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及基因芯片技术对5 79例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以及30例HCV感染者以及30例健康人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东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基因型特征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易感性。5. 79例患者中Ⅳ/ 2b型HCV感染率最高,为5 1 .12 % ;约34 .72 %的HCV感染者ALT持续正常;Ⅱ/ 1b型和混合型HCV感染在ALT反复升高组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ALT持续正常组(P <0 .0 5 )。Ⅰ型和Ⅲ型HCV合并HB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混合型HCV合并HBV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与单独感染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 ;混合型HCV感染主要见于有2次或2次以上输血史者。HLA -DRB1 0 4和DRB1 13在HCV感染者中的出现频率较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 5 )。因此,中国东北地区HCV感染以Ⅳ/ 2b型为主,约34 72 %的HCV感染者不表现出肝炎的症状,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染源。Ⅱ/ 1b型和混合型HCV感染更容易导致肝细胞损伤。Ⅰ/ 1a型和Ⅲ/ 2a型HCV可能更易于同HBV共存,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共存的HCV则不易于同HBV合并感染。反复接受血液或血制品可能是出现混合型HCV感染的主要原因。HLA -DRB1 0 4和DRB1 13等位基因可能与HCV的人群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多重PCR HCV RNA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建立单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管引物特异性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分别对72例HCV RNA阳性的标本,设计HCV的C区特异性引物,采用Trizol提取RNA进行单管巢式PCR分型,1a、1b、2a、2b和3a在一管内扩增。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丙型肝炎流行主要以1b(Ⅱ)和2a(Ⅲ)2种基因型为主,但有部分1a、2b、3a的HCV感染者检出,其中1a占1.4%(1/72),1b占68.1%(49/72),2a占13.9%(10/72),3a占1.4%(1/72),1b/2a型混合占11.1%(8/72),未分出型或其他型者为4.2%(3/72)。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省时、省力,方便检测,可同时区分5种HCV基因型;我国北方地区发现有1a和3a基因型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CV感染在肝炎发生中的病原学作用。方法对89例急性肝炎进行HCV标志物分析,并从HCVRNA阳性的5例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CVRNA,经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先以型别特异的PCR法分型,再用巢式PCR扩增部分核心基因区序列,将产物连接p-GEM-T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测序分析。结果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中HAV、HBV和HCV阳性分别占47.2%、28.1%和15.7%,HAV和HBV双重感染占14.6%,非甲、非乙和非丙肝炎占9%;HCV分型显示Ⅱ型、Ⅲ型和Ⅱ/Ⅲ混合型分别占85.8%、7.1%和7.1%;Ⅱ型血清用于序列分析,扩增序列424bp与原设计完全一致。急性肝炎株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8.1%~99.5%。氨基酸同源性在97.6%~99.2%;前者的同源性在Ⅰ型为91.9%,在Ⅱ型为94.3%~95.6%;后者与Ⅰ型、Ⅱ型的同源性在92.3%~95.8%。结论HCV为引起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的主要病毒之一,以Ⅱ型为主,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基因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分型方法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并与HBV携带者血清中HBV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在63份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B、C、混合型B C和混合型B D基因型分别占20份(31.8%)、37份(58.7%)、4份(6.3%)和2份(3.2%).与HBV携带者血清相比,两者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国南部地区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HBV基因型B、C、混合型B C和混合型B D,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分布与当地HBV携带者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查台湾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的流行情况,使用 Okmoto型即一种特异引物方法的聚合酶链反应,对280人中的122人的基因型进行了测定。这122人中36个抗-HCV 阳性输血者,44个抗-HCV 阳性的土著居民,28个血液透析病人,14个慢性肝疾病患者。在抗-HCV 阳性输血者中,基因Ⅱ型是主要类型(66.7%),接下来的是Ⅲ型和Ⅳ型,均为16.7%。而基因Ⅰ型未检测出来。土著居民,血液透析和慢性肝疾病组三种人群基因型分布的流行率如  相似文献   

9.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PvMSP-3α)基因多态性。方法套式PCR分别对PvMSP-3α和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进行扩增,并应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对PvMSP-3α的PCR扩增产物酶切进行分析。结果31个PvMSP-3α基因型中Ⅰ型、Ⅱ型和Ⅲ型比例分别占77.42%、6.45%和16.13%。其中云南勐腊24份样本中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79.17%、4.17%和16.17%。PvMSP-3α的Ⅱ型和Ⅲ型均为PvMSP-1的Belem型,而PvMSP-1的Sal-1型均为PvMSP-3α中的Ⅰ型。结论云南分离株的PvMSP-3α存在广泛多态性,PvMSP-3α和PvM-SP-1之间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太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nested-PCR方法扩增6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5’ UTR区,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h1236Ⅰ进行双酶切得到不同长度基因片段,分析结果,确定基因型。结果62例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1b型43例,2a型9例,1b/2a混合型5例,1a型1例,3a型1例,未分型3例。基因1b型患者肝功能、肝脏脂肪变性均较非1b型严重。结论本地区丙型肝炎以基因1b型为主,且该型患者临床病情较其它型严重。  相似文献   

11.
12.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