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体表小肠电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检测小肠电的方法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体表小肠电的主频有无变化。方法应用自适应滤波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生物电检测分析系统检测正常对照组24例及IBS组26例受检者的小肠体表电活动。结果体表检测小肠电活动波形清晰;经功率谱计算对照组和IBS组小肠体表电的主频分别为10.88±0.70周次/分(cpm)和11.03±0.84cpm,范围均为9-12cpm,两组比较p=0.106。结论本实验方法可在体表清晰地记录小肠电活动,IBS患者空腹状态下体表小肠电主频可能与正常人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在脾虚和应激状态下结肠动力及结肠组织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改变及治疗后变化.方法实验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治疗组、冷应激组;其中治疗组以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实验采用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同步记录结肠电-机械活动,即结肠运动、慢波和快波,并采用Ag-AgCl电极记录结肠体表电活动.信号由计算机系统软件采集并分析;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SP,VIP;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结肠组织内nNOS.结果脾虚组同正常组相比,结肠组织SP含量增高[(18.31±2.37)ng@g-1,(1.45±0.43)ng@g-1,P<0.05],VIP含量降低[(3.43±1.12)ng@g-1,(6.48±2.56)ng@g-1,P<0.05],结肠肌层中nNOS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增多,运动频率降低[(3.6±1.1)min-1,(5.8±2.6)min-1,P<0.05].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应激组同正常组相比,SP含量增高[(28.41±11.56)ng@g-1,P<0.05],运动振幅增高(1.6g±0.6g,0.9g±0.4g,P<0.05),体表结肠电活动与慢波的相关性比较,脾虚组和应激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①脾虚状态下结肠SP、VIP含量及nNOS发生改变,结肠动力紊乱,但体内仍存在调节稳态的机制;nNOS升高VIP则降低.②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结肠动力紊乱有一定调理作用.③冷束缚应激时SP升高,结肠动力紊乱以振幅升高为主.④体表结肠电活动与慢波的峰值频率相关性在各组间发生的变化,提示脾虚和冷应激皆为包括肌肉和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病变,对体表电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检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电-机过程变化和影响因素,选择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 筛选2008年2月至6月重庆市永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通过谱分析方法,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对患者进行数据采集.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的频率,功率谱、动态谱、节律、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系统提供.结果 患者的胃动力参数,2-4 cpm功率比例为59.2±4.4,频率百分比为(70.4±25.5)%,频率变异系数0.182±0.059,功率变异系数为1.576±0.481,与正常人群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1周后,患者主诉症状还没有缓解,或者消除,但是患者胃电功率和频率变异系数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有变化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胃阻抗和同步胃电信号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的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糜烂性胃炎的生理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对胃肠道功能的检测一般采用内镜、X线、放射性核素、电活动描记、核磁共振等方式.然而,这些检测方式却难以反映出胃肠肇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胃肠道超声包括腔内超声(ES)、内镜超声(EUS)应用可插入胃肠道的腔内探头进行超声检测,可详细显示出胃肠壁及其邻近结构[1].腔内超声目前主要被应用于上消化道与直肠,也可通过小探头来进行结肠与远端回肠的腔内超声成像以及胆道和胰管的管内超声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内吗啡肽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内吗啡肽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慢传输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泻剂结肠动物模型,测定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大鼠结肠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泻剂组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分别为(28.19±7.51)次/min和(0.076±0.018)mV,与对照组比较[(36.05±8.94次/min)和(0.600±0.310)mV]明显降低;内吗啡肽1、内吗啡肽2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泻剂结肠的慢波肌电活动,振幅明显降低,频率[(2 8.18±7.51)次/min3无明显变化,内吗啡肽1的作用强于内吗啡肽2。注射内吗啡肽不能阻断乙酰胆碱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能逆转内吗啡肽的抑制作用。结论内吗啡肽参与了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和结肠动力的调控,可能是慢传输性便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标准餐、平板运动试验对健康人体表胃肠电图的影响, 为胃肠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至6月招募100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分别在空腹、标准餐和平板运动后进行体表胃肠电描记。受试者空腹8 h以上, 在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体表投影位置放置电极。受试者平卧待安静、呼吸平稳后进行胃肠电采集, 记录6 min空腹胃肠电图;进食标准餐(面包100 g, 牛奶250 mL)后平卧5~10 min, 记录6 min餐后胃肠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后平卧5~10 min, 记录6 min平板运动后胃肠电图。比较3个时间点的胃肠电波形平均频率和幅值, 以及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等。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进行胃动力分层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标准餐后胃电的波形平均频率与空腹时比较无改变;波形平均幅值较空腹时显著增高, 在胃小弯[(148.5±8.7) μV比(113.2±5.0) μV]、胃大弯[(176.3±11.3) μV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迷走传入神经在醋酸诱导的结肠敏感鼠模型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乳大鼠于出生第10天给予0.5%醋酸灌肠,建立慢性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观察直肠内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stension,CRD)下腹壁撤离反射(withdrawal reflex,AWR)及腹外斜肌放电活动(electromyography,EMG)的变化,评估内脏敏感性.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颈部迷走传入神经自发放电,观察在CRD下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迷走神经放电活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孤束核及结肠中c-fos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WR评分及EMG幅值显著增高(P<0.05),HE染色及MPO水平显示两组大鼠结肠均无明显炎症表现,结果提示内脏高敏感模型鼠建立;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后模型组迷走神经放电活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孤束核及结肠肌间神经丛中c-fos表达明显增加(孤束核15.00%±1.85%vs47.30%±2.79%,近端结肠1.00%±0.12%%vs1.90%±0.17%,中端结肠1.10%±0.17%vs1.90%±0.18%,远端结肠1.10%±0.12%vs2.10%±0.17%,均P<0.01).结论:乳鼠醋酸灌肠诱导形成的内脏高敏模型大鼠迷走神经活化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引导下,探讨起源于左心室后乳头肌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并探讨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例,常规采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完成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统计和分析心电图和腔内电图的特征,随访12个月观察导管消融的有效性。结果:36例的体表心电图(ECG)QRS波具有相同的特征:均为右束支阻滞图形,平均时程(147±10) ms, QRS波起始段斜率较大。Ⅰ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Ⅱ、Ⅲ、aVF)主波以负向为主,aVR导联呈特征性的qR型,aVL导联则以正向为主。胸前导联V1~V3主波为正,而V5、V6导联可见到较深的S波。36例均成功完成标测和消融,有效消融靶点电位具有类似的特征。随访12个月无原发心律失常发作。结论:左后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相似体表和腔内心电图特征。应用三维心腔内超声技术可以直视下明确定位,导管消融能够有效安全地终止该类室性心律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豚鼠近端结肠平滑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观察IL-6对结肠收缩的影响;用河豚毒素(TTX)阻断肠神经后观察不同浓度IL-6对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损伤Cajal间质细胞(ICC)后观察IL-6对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在带有ICC的近端结肠纵行肌加入IL-6后,结肠平滑肌的收缩振幅增加和频率加快,呈浓度依赖性:加入TTX后,收缩的幅度和频率,同拮抗前相比分别降低和减慢(0.206±0.027 g vs 0.300±0.039 g;9.770±1.711 s vs 8.483±1.113 s:P<0.01,P<0.05):TTX阻断后加入IL-6(80μg/L),振幅增加和频率加快(P<0.01,P<0.05):破坏结肠ICC,收缩幅度和频率分别与损伤ICC后加入IL-6无显著性差异(80μg/L),而与正常结肠收缩振幅和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6对豚鼠近端结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有兴奋作用,其兴奋效应主要是通过肠神经元介导.ICC是IL-6对平滑肌兴奋途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监测下麻醉部分下尿路腔镜手术禁食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监测下麻醉部分下尿路腔镜手术缩短禁食时间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性.方法:选择监测下麻醉部分下尿路腔镜手术46例,与同期传统方法50例进行比较.禁食时间研究组>1h、腰麻组>4 h;麻醉前测定血糖、酮体.记录三个时段(手术区间前、中、后1/3时间点)平均呼吸频率和心率.术后1 h进食,观察有无消化道反应(上腹部饱胀、恶心或/和呕吐).结果:研究组46例,血糖5.3467±0.9762 mmol/ L、血酮体1.1933±0.4876 mmol/L、平均呼吸频率19.73±2.02次/分和心率76.8±19.6次/分.术后6例(13%)有消化道反应.腰麻组50例,血糖4.8765±1.2390 mmol/L、血酮体1.568l±1.0368 mmol/L、平均呼吸频率20.53±3.26次/min和心率80.2±21.4次/min.术后36例(72%)有消化道反应.统计分析禁食时,两组血糖和酮体有显著差异(P<0.05),而术中平均呼吸频率和心率无显著区别(P>0.05).早期肠内营养项目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监测下麻醉部分下尿路腔镜手术缩短禁食是安全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