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胃粘膜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80例肝硬化病人分为门脉高压组(50例)和非门脉高压组(30例),分别观察内镜下胃粘膜改变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门脉高压组内镜下胃粘膜花斑叶征、猩红热样疹、红斑征、消化性溃疡及糜烂病灶的发生均显著高于非门脉高压组,除糜烂病灶发生随肝功能Child分级增加而增多外,均与肝功能和静脉曲张程度无关;门脉高压性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多发,而其它改变均以胃底及胃体多见。在门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中,胃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仅占512%,而胃粘膜病变的出血达488%。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它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表胃电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体表胃电图,探讨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3名DF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DigtlapperEGG记录仪进行EGG检查,检查时间为餐前半小时、餐后回小时,试餐4%Kcal(50g火腿肠、营多牌方便面1包、400ml开水)。结果健康组餐前主频(pF)、主功率(DP)、正常节律百分发比(N%)为:2.9±0.1cpm、57.6±15.2bp、90.9±1.9%;餐后:3.010.ICpm、212.78±72.5bp(P<0.01)、92.6±2.1%。FD组餐前DF、DP、N%为:2.8±0.1cmp、489.1±157.9bp、81.86±5.5%;餐后分别为:3.1±0.2cpm、475.5±122.3bp、67.5±4.4%(P<0.05)。结论m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此种节律紊乱主要表现在餐后功率降低及正常节律百分比下降,提示FD患者可能存在胃肌电活动异常。EGG作为一种无创性胃动力检查方法,可用于FD患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患者的体表胃电图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应用体表胃电图研究尿毒症患者是否存在胃肌电活动损害.方法应用双电极DiggtrapperEGG对25例有胃肠道症状的尿毒症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餐前、餐后各30min胃电图检查,试餐200832KJ(100g营养麦片,200mL开水).结果健康组餐前主频(DF)、主功率(DP)及正常节律百分比(N%)分别为29min-1±01min-1,576bp±152bp,909%±19%;餐后:30min-1±01min-1,21278bp±725bp(P<001),926%±21%.尿毒症组餐前DF、DP、N%分别为11min-1±02min-1,6504bp±480bp,470%±39%;餐后12min-1±02min-1,3648bp±245bp,338%±31%.以上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此种节律紊乱主要表现在正常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及餐后功率降低,提示尿毒症患者存在胃肌电活动异常.EGG作为一种无创性胃动力检查方法,可用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选择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Pugh 分级B级)20 例及健康对照者20 例,快速静脉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20m 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6 分钟分别测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和胰升糖素(Gc)水平。对照组另行葡萄糖(Glu)兴奋试验,方法同上。结果显示,对照组经葡萄糖和L-Arg 刺激后2 分钟Ins、C-p 分泌达峰值,前者峰值虽高于后者,但无明显差异(P> 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组空腹时Ins和Gc高于对照组(P均< 0.05),L-Arg 兴奋后2 分钟两组Ins、C-p 和Gc达峰值,门脉高压组Ins和Gc峰值虽高于对照组,但峰值较空腹值升高倍数却低于对照组(P均< 0.05)。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升糖素血症及胰岛早期储备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雄  李健  陈秋夏  王秀玲 《胃肠病学》2006,11(2):107-108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可能是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的:通过胃电图检查探讨FD患者胃肌电紊乱的发生率,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68例FD患者行餐前和餐后体表胃电图榆查,对正常胃慢波百分比和胃电主功率两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本组FD患者可分为胃电节律正常组(43.2%)、胃动过缓组(33.2%)、胃动过速组(6.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17.4%)。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者中,34.0%(54例)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结论:本组71.5%的FD患者存在胃肌电紊乱,证实胃动力异常在FD的发病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电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患者胃运动功能研究较少,有关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varicealligation,EVL)对PHG患者胃电节律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作者总结30例PHG患者EVL前后胃电节律变化,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研究。一、研究对象 :PHG患者30例 ,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男25例 ,女5例 ,年龄21~58岁 ,平均43.7岁 ,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7例 ,B级15例 ,C级8例 ,其中轻度P…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24小时胃窦运动及胃电图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24h胃窦运动及胃电变化规律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方法:用24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联合检测仪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31例FD患者同时进行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测定。 结果:FD患者较健康人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周期数显著减少,I相 Ⅱ相时程显著延长(P<0.01);餐后FD患者胃窦收缩次数、收缩幅度及动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但不同临床类型FD患者胃窦运动无明显差异。FD患者还存在明显胃电节律异常,运动障碍样型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FD患者存在胃窦运动异常,但与FD临床分型无关。胃电图对FD患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有严重的胃排空障碍,本文着重探讨胃窦平滑肌电生理水平上的改变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可能的发病意义。方法:对1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R组),10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C组)的胃窦平滑肌电连续检测30分钟以上,比较平均慢波频率和胃节律紊乱的发生率和节律异常的严重程度。结果:各组平均慢波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组均可见胃节律异常,发病率在R组较高,为53.8%(7/13),C组和N组较低,分别为14.3%(1/7)和30.0%(3/10);程度上R组>N组>C组。结论:严重的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可能是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刺调整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验性家兔胃节律紊乱模型,观察腧穴之间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选穴的实验依据.方法家兔60只,体重20kg~25kg,禁食12h~14h,浆膜下双极胃电引导,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家兔节律紊乱模型,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条口、天泉穴对胃电紊乱波及胃电频率调整效应的差异.结果足三里与内关穴组针刺前紊乱波百分数分别为570785±102644和555173±60500,针刺后分别为437823±101518和435147±68983;针刺前频率分别为22870±03800和24020±03536,针刺后分别为27090±05865和29220±04923.均呈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组穴位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特定穴条口、天泉针刺前后对照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特定穴足三里与同经非特定穴条口,特定穴内关与同经非特定穴天泉调整效应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模型适用于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研究;特定穴足三里、内关对胃节律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有严重的胃排空障碍,本文着重探讨胃窦平滑肌电生理水平上的改变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可能的发病意义。方法:对1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R组).10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C组)的胃窦平滑肌电连续检测30分钟以上,比较平均慢波频率和胃节律紊乱的发生辜和节律异常的严重程度。结果:各组平均慢渡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组均可见胃节律异常.发病率在R组较高.为53.8%(7/13),C组和N组较低,分别为14.3%(1/7)和30.0%(3/10);程度上R组>N组>C组。结论:严重的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可能是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