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段食管癌222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2 2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2 2例中 86例 (38.7% )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 1342枚 ,转移度 15 .7% (2 11/1342 ) ,其中胸上、中、下段癌转移度分别为 35 .2 %、12 .3 %、2 0 .2 % ,胸上段食管癌转移以颈部、食管旁、支气管旁为主 ;中段癌以瘤旁、胃左动脉旁、食管旁、贲门旁及隆突下转移为主 ;下段以瘤旁、贲门旁、隆突下及胃左动脉旁转移为主。不同浸润深度的转移度有差异 (P <0 .0 1) ,不同分化程度的转移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胸段食管癌病灶部位越靠上转移度越高 ,但胸下段比胸中段转移度高 ,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对178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全部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78例食管癌中发生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1.91%。胸段食管癌病变部位越低、病理分期越晚,贲门旁淋巴结转移越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本资料还显示食管旁、隆突下和贲门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其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也均在18%以上。结论:食管中下段癌需常规进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这对于有效的控制癌肿术后复发转移,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回顾分析106例胸段食管癌标本及淋巴结清扫标本和临床资料,作淋巴结转移癌与癌长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相关分析。结果食管癌长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上胸段食管癌同样需要清扫胃左血管旁和贲门旁淋巴结。提示,胸段食管癌需作胸腹甚至颈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近端胃癌191例手术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合理的切除范围。方法: 分析191例近端胃腺癌根治手术临床资料,评价各组淋巴结清扫效能。结果: 淋巴结清扫效能指数从高至低依次是: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脾动脉旁、左肾静脉上旁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侵犯食管时,下段食管旁和膈上淋巴结清扫指数较高。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根据肿瘤部位来定,进展期近端胃癌应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瘤侵犯食管时应清扫低位食管旁和膈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食管中下段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食管中下段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作治疗探讨。方法:术中将87例食管癌病人的胃左动脉周围组织整块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下段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阳性率高于中段;随着病变长度的增加,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食管下段癌根治手术中,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十分重要,能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评价,指导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150例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为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长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11.8%,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8.6%)。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不同部位的食管癌应采取不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中、上段食管癌应行颈、胸、腹部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切除胸段食管癌胃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食管癌胃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腹腔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对117例手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周淋巴结转移率29.1%(34/117),转移度11.7%(143/1227)。其中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9.2%(22/117)、贲门旁淋巴结为12.4%(14/117)、胃小弯侧淋巴结8.1%(9/117)。影响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部位和浸润深度。有胃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27.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40.0%。结论胃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对胃周淋巴结的根治清除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少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97-1899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便探讨提高胸段食管鳞癌的根治性、减少复发、改善长期疗效的术式.方法 选择2000-2004年在我院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0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Ivor-Lewis术145例,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55例,清扫的淋巴结详细标记后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部位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本组共清扫淋巴结3 219枚,有癌转移752枚(23.4%).食管癌旁(252枚,占33.5%)、隆突下(156枚,占20.7%)、胃左血管旁(150枚,占20.0%)、下肺静脉旁(108枚,占14.4%)、贲门旁(80枚,占10.6%)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占60.0%)、隆突下(占33.3%)和颈部(占6.7%);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38.2%)、隆突下(28.8%)、下肺静脉旁(16.1%)等;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别是食管癌旁(28.6%)、胃左血管旁(27.0%)、贲门旁(15.6%)、隆突下(14.6%)和下肺静脉旁(14.2%).患者5年生存率达54.3%.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的4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食管癌CT扫描影像学表现、肿瘤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分析CT检查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47例患者食管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管壁环形增厚39例,偏侧性增厚8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19例,其中侵犯气管8例,血管5例,纵隔胸膜5例,心包1例。淋巴结转移:食管肿瘤旁8例,隆突下5例,胃左动脉旁4例,气管食管沟3例,贲门旁2例。CT诊断原发性肿瘤分期的准确率为85.11%,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99%、76.60%、78.72%。结论:CT扫描可显示食管癌的形态、大小、周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利于指导术前肿瘤分期,对确定手术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并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34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349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T分期是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常规对胸上段、分化程度差及侵犯程度深的食管鳞癌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胃窦肿瘤术前的评价。方法应用超声术前检测74例胃窦肿瘤肝转移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程度,判定其术后的预后,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依据。结果超声检查与手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3.8%。超声判定胃窦肿瘤无转移,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或轻度肿大为手术切除适应证;超声判定胃窦肿瘤轻度粘连至肝脏,肝转移左叶或右叶(病灶不超过2个),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中度肿大为手术相对适应证;超声判定肿瘤明显侵犯肝脏或广泛肝转移或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重度肿大为非手术适应证。结论胃窦肿瘤术前超声检查可判定其肿瘤转移状况,为其手术切除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南疆地区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钙化性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生存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规范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96例食管鳞癌合并隆突下钙化性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隆突下淋巴结钙化严重程度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分为淋巴结清扫组(n=168)和淋巴结未清扫组(n=28)。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钙化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淋巴结清扫组肿瘤长度及其TN分期、脉管神经侵犯对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存在一定影响(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晚TN分期、脉管神经侵犯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隆突下钙化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168例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患者中,1年存活135例,生存率为80.36%。肿瘤长度、肿瘤TN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神经侵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对食管鳞癌隆突下钙化淋巴结患者术后生存率存在一定影响(P<0.0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大长度肿瘤、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隆突下钙化淋巴结患者...  相似文献   

15.
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附4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方法对486例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9.7%。其中胸中及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7%和4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转移率明显低于髓质型、溃疡型及缩窄型食管癌(P<0.0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随病变浸润深度而增加,其转移部位以胃左动脉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及小网膜淋巴结为主;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结论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型密切相关。蕈伞型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胸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层次有一定关系,当肿瘤浸润食管肌层时,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中段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将胃小弯"裸化"可提高腹腔淋巴结清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不同临床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病例23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区、肉眼分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以及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5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3)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胃下部癌,第6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6%);对于胃中部癌,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3.6%);对于胃上部癌,第1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结论对于肿瘤大小超过20 mm以及分化程度低的早期胃癌患者,不建议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212例单纯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1.1%(66/212),转移度11.1%(242/2174),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3.8%(8/212)。胸上、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5/39)、32.5%(40/123)、42.0%(21/50)。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腹腔淋巴结的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胸中、下段食管癌较胸上段更易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特点,各段食管癌均应常规行腹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预后评估和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5年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行筛选和评价独立预后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20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7.7%和49.0%,平均生存时间为39.606(95%CI:36.509-42.703)个月。(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侵犯层次、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和手术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临床分期越高、侵犯层次越深、分化程度越低和采取姑息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越低,P0.05。(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RR=1.524)、临床分期(RR=1.697)、侵犯深度(RR=2.258)和肿瘤分化程度(RR=1.394)入选以5年死亡风险模型。结论: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侵犯深度和肿瘤分化程度是食管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早诊早治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因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994-1995年手术切除的50例食管癌病人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蛋白的表达。其中有食管旁淋巴结转移者18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5例。光镜下行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细胞的计数。结果 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同皮生长因子受体(Flt、KDR)蛋白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食管癌中MVD、VEGF、Flt、KDR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