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0-01/2012-01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5例45眼,其中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7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C3F8填充术或硅油填充术。结果:患眼45眼均行巩膜环扎术,均于手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6眼行C3F8填充,39眼行硅油填充术,45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其中23眼术后视力≥0.1。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环扎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首选玻璃体手术治疗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32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PVR低于C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体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并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黄斑裂孔者17例,27例无PVD,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7.5%(28/32),有2例2或3次手术成功,余下2例失败。结论对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选玻璃体手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02/2005-02间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患者共36例36眼,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0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6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外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等。结果:36只患眼于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硅油填充30眼、C3F8填充6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36眼术后视力为手动至0.3,其中26例术后视力≥0.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术是处理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7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最终视网膜复位率,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患者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初次手术复位率为47.0%,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53.0%,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2.4%.患者术前平均LogMAR视力2.54,术后平均视力1.90,手术前后视力有明显提高.患者术前平均眼压8.41 mm Hg,术后平均眼压13.88 mm Hg,手术前后有明显改善.除白内障及一过性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86只眼,分析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并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手动~数指31只眼,0.01—0.1者32只眼,0.1以上者23只眼。术后眼压9-23mmHg,平均眼压(13.2±0.5)mmHg(1mmHg=0.133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黄斑孔伴视网膜周边裂孔的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合并脉络膜脱离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48例(48只眼)随机分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组和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对比术后视力变化、眼压、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黄斑裂孔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一次手术38只眼视网膜脉络膜完全复位,平均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加剧及复位不成功等。结论对于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无论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术后疗效视功能相近。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必要性值得探讨。及时采取玻璃体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明确诊断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的患眼并行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37例病例37只眼纳入研究.记录术前视力、眼压及眼部病情,手术中切除玻璃体后采用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腔,术后采取面向下体位.术后平均随访4.34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至随访期结束,视网膜复位31例(83.7%);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1例(29.7%),持续性高眼压2例;发生并发性白内障18例(48.6%)结论 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一些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在视网膜复位手术中的特征和预后。方法在87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患者中,在脉络膜上腔放液术中发现为血性积液有5眼,其患眼术前视力LP-HM,B超均显示:视网膜,脉络膜脱离,患侧平均眼轴较对侧眼明显缩小。1眼接受常规视网膜脉络膜复位术,4眼接受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和视网膜复位术。追踪观察6个月~34个月(平均18m)。结果1眼常规视网膜复位术成功,1眼玻切术+环扎术成功。3眼再次或3次手术成功。最终4眼在硅油充填下(80.0%)视网膜获得解剖和功能复位,术后视力CF-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患者伴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少见,这类患者常伴高度近视,眼部病变发展迅速,常伴后极部血管弓处裂孔,早期眼球就发生明显缩小。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牢固粘连,首次PPV术中不易发现和剥除玻璃体后界膜多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术中植入的硅油多不能取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3例(23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术前7 d即开始口服强的松,采用标准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中新发现裂孔 5个(21.74%);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86.96%),部分复位2眼(8.70%),未复位1眼(4.35%);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以上为5眼(21.74%);术后并发症较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 tinopathy,PVR)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对眼内增殖明显,视网膜裂孔位于大范围脉络膜脱离区或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是可以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例1:患者男,45岁。糖尿病,双眼高度近视,双眼白内障。眼底不能窥清,眼前段(-)。两眼视力均为指数/20cm。2009年3月2日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手术,术中脱出玻璃体较多,术后眼压很低,不能测出眼压。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脉络膜脱离,第3~4天进行性加重,B超提示脉络膜脱离并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2.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洲  朱赛林 《眼科研究》2002,20(5):464-465
目的 探讨伴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 术前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低眼压,视网膜下液少为手术时机不放液手术。结果 手术一次性复位率91.66%,裂孔封闭后炎症消退,玻璃体改善,眼压回升,视力提高。结论 术前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不放液手术和术中顶压找孔,缩短了术前等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观察脉络膜眼内光凝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8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在施行玻璃手术中,于巨大裂孔区的赤道至周边部脉络膜上联合眼内半导体激光光凝,及视网膜裂孔边缘松解性切开或楔形切除。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寻求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9例(19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给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4mg,并对病人症状、眼压、手术条件的改善以及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曲安奈德成功注入18只眼的玻璃体腔,1只眼误入脉络膜上腔。注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都有缓解;前房闪辉、浮游细胞及玻璃体情况改善;17只眼眼压回升,UBM检查脉络膜、睫状体复位;2只眼眼压不升,UBM检查脉络膜、睫状体未能复位;视网膜复位手术一次性成功17只眼(89.5%),2只眼需行二次手术。随访2个月至13个月,18只眼视网膜复位。1只眼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能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润琦  周永祚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90-790
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因左眼视物模糊2月余于2005年10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d前曾在某专科医院诊断为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予口服强的松等药物,建议行左眼玻璃体切割术。门诊检查:左眼视力0.1,角膜透明,前房深,闪光强阳性,4∶00~10∶00虹膜后粘连,瞳孔不圆,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压9mmHg(1kPa=7.5mmHg);B超示:除鼻上周边象限外,余范围均视网膜浅脱离伴脉络膜脱离;三面镜检查视盘边界清,黄斑水肿,下方周边部玻璃体混浊伴陈旧性积血,后极部及颞上视网膜脱离,1∶30赤道前视网膜见一2/3PD大小圆形裂孔,脉络膜脱离隆起贴近裂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未经有效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 1只眼),于手术前经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和healon,注药后观察眼压葡萄膜炎反应及脉络膜脱离消失情况,并于5日之内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注药后11只眼眼压均恢复良好,葡萄膜炎反应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10只眼脉络膜脱离眼于注药后5日内消失,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1只眼均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0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6-06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3眼,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5 d后行23 G玻璃体切割和硅油填充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和并发症情况.随诊6~9 mo.结果:曲安奈德注射后前房反应均减轻,眼压升高,由入院眼压4.02±1.47mmHg升高到术前13.69±4.68mmHg,术后升高到17.72±5.88mmHg,入院时眼压与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改善,视力术后≥0.3者9眼(39%),术后≥0.05者18眼(78%).术后1wk,1、3mo和末次随访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后2 wk有23眼(100%)全视网膜在位,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率87%,二次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术后1 mo时3眼出现下方视网膜局限性脱离,经二次手术巩膜外垫压后视网膜复位.无眼内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感染、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一过性高眼压7眼,均出现在术后12~14d,减少局部激素滴眼液使用和点用降眼压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进行预手术处理,能够提高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视力,避免了全身使用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