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9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每日0.5~1 mg/kg,用药10~61 d,中位数26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6.9%,真菌清除率42.4%,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6%~24.5%,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两性霉素B输注的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反应,低钾血症,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静脉炎。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虽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只要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仍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近3a来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25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6-42(平均29)岁。所患疾病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例。其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病原菌白色念珠菌12例,近平滑念珠菌5例,热带念珠菌5例,克柔念珠菌2例,毛霉菌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性霉素B与其脂质体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82例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29例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中位累计剂量为617(60~1895)mg,治疗中位时间18(7~60)d.脂质体的中位累计剂量为925(140~3420)mg,治疗中位时间13(7~50)d.结果 两性霉素B组及其脂质体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寒战、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21%、10%,低血钾症分别为34%、14%,肝脏损害分别为22%、17%,肾脏损害分别为9%、3%.以上不良反应中除低钾血症(P=0.03)外,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与其脂质体总体疗效相近,两性霉素B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只要合理使用,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危重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应用于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收住我院危重病房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19例,应用由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的剂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变化。结果:19例中痊愈13例,显效4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的剂量应用于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发生率在接受化疗人群中为2.1%[1],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人群中达7.7%[2]。曲霉与念珠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毛霉则相对少见[2-3]。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常应用化疗或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骨髓增生抑制、自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及免疫功能减退,常合并严重感染。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使得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运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编号ATCC90028)的体外MIC值,在此基础上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依据FIC值判断两药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2)经真菌培养及鉴定确定为耳真菌病60例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轻重的得分标准,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两性霉素B(A组)、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B组)、3%水杨酸酒精滴耳液(C组)外耳道局部治疗1周、2周后,观察三组愈显率;并随访1年。结果:(1)两药联用的FIC指数小于0.5;(2)三组愈显率比较,第1周:B组愈显率最高,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A、B组愈显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分别与C组愈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C组复发率比其它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真菌有协同作用;(2)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外用制剂是治疗耳真菌病较理想的外用药物,且具有便于取材、配制简单、使用方便、起效快等优点,值得向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两性霉素B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但其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使用。近年国外已有3种不同脂质体剂型的两性霉素B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性霉索B第1、2,3天剂量5、10、20 mg,第4天起每天25-4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144例用药7-66 d,平均25 d,累积剂量平均670 mg,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IFI临床有效率78.4%,不良反应发生率寒颤、发热39.1%,低血钾42.2%,消化道反应24.5%,肾功能受损9.5%.结论 国产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疗效好,每天剂量稀释后静脉滴注12 h以上,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和肝肾功能变化,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和皮疹.结论 只要合理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防治,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8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7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50 ~ 60 mg/d;实验组51例,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为25~ 30 mg/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性霉素B中位累计剂量对照组为725(175,1595) mg,实验组为735(225,1485)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4);治疗中位时间对照组为19(8,34)d,实验组为29(1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14 d对照组与实验组可评估疗效者分别为37例和48例,两组总有效率、无进展率、热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对照组14例(29.8%),实验组6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对照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实验组[27.7% (13/47)与11.8%(6/51),P=0.047].结论 两性霉素B维持剂量25 ~ 30 mg/d临床疗效不低于维持剂量50~60 mg/d,不良反应少,临床可操作性强,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剂量为5 ̄50mg/d,用药天数8 ̄66d,中数22d。结果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真菌清除率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57.5%,低血钾40%,消化道反应20%,肾功能损害15%。结论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IFI的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新方法。方法将34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除传统口腔护理外联合含两性霉素B的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意义。结论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可促进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愈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PICC在11例两性霉素B治疗肺真菌病患者中应用的护理经验。认为PICC置管应用于两性霉素B治疗肺真菌病患者,能确保用药的及时、准确及持续性,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性,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真菌病患者的有效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5.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总结2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采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用药护理,药物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特别注意该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输注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胸闷、气促情况;严密监测血清钾、肝肾功能变化,及时纠正低血钾;首选中心静脉输注以避免发生静脉炎.本组1例因经费不足自动出院;20例治疗1个疗程(10~16 d)后停药,并再继续动态检测及随访1周,有18例患者痊愈,连续真菌培养阴性,真菌清除确切,未见复发病例;另有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6%.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对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经痰培养有真菌生长并经X线胸片证明有肺部感染征的住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用氟康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1.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例血肌酐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对照组4例血肌酐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用优于单用氟康唑,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病例数量较少,且是不同时间段的病例比较,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能否将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真菌感染替代单独使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作为主要的抗真菌治疗手段,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徐艳  王慧群 《护理研究》2011,25(32):2965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对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2例艾滋病并发口腔真菌感染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3%碳酸氢钠液+制霉菌素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真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真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两性霉素B用于治疗艾滋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化疗药物、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也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受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