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提供相关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察小脑幕切开前后的显露范围及周围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并进行测量拍照.结果 颞下入路切开小脑幕之前,暴露的上界平后床突,下界平小脑幕.包括动眼神经起始部至入海绵窦后壁,后交通动脉全长,大脑后动脉的P1P2段,基底动脉的上部和分叉部.动眼神经及后床突可作定位小脑幕中切迹周围结构的解剖标志.后岩床皱襞与小脑幕缘的交点为标志点可定位滑车神经入小脑幕点.幕切开后可明显改善对幕下结构的显露,如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显露,显露三叉神经(Trig.N)的桥池段,及面听神经的显露.结论 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可增大对幕下结构的显露,适合切除累及幕上下及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区肿瘤. 相似文献
2.
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侧方的组织结构间关系,以指导手术入路。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血管内灌注彩色乳胶的10具成人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脉络膜、第四脑室顶、菱形窝、小脑后下动脉等组织血管形态结构。结果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通过脉络膜、下髓帆及蚓小结到达菱形窝的任何部位,通过外侧隐窝到达脑桥和延髓背外侧。小脑后下动脉的扁桃体延髓段和膜髓帆扁桃体段是该入路涉及的重要血管。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通过正常的解剖间隙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的侧方,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嗅沟脑膜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肿瘤切除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3.7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 GCS评分:实验组术后GCS评分(14.57±0.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1.37±0.48)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纵裂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在嗅沟脑膜瘤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对10例鞍结节和5例鞍膈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5例,最后均恢复正常。认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良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鞍区显微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是否具有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鞍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显微手术入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适合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入路及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结果:本组30例鞍区肿瘤患者,其中,垂体腺瘤12例,颅咽管瘤7例,鞍区脑膜瘤5例,蛛网膜囊肿3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翼点入路1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者13例.术后采用MRI观察手术效果,19例眶上入路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15例,部分切除4例;1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者中,全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翼点入路开颅的手术方法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适用;经眶上锁孔入路联合颅底外科技术可减少对额叶的牵拉,对鞍区显露较大,增加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操作路径,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1例垂体腺瘤患者,分冠切额下入路、翼点入路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3组,分析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随访3~36个月,平均25个月。全切肿瘤并同时保护好垂体柄者46例,其余均行近全切。总体全切率90.20%(46/51),额下入路组83.33%(10/12),翼点入路组83.33%(5/6),单鼻孔经蝶窦入路93.94%(31/33)。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全切率比其他两组要高,且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开放相关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均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夹闭满意。17例于术后近期做影像学复查。结果28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28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常规手术更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0.
崔艳魁程鹏邵明晨齐卫涛王庆旭 《中国民康医学》2018,(22):8-9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7.56%(4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可获得与经颅入路显微手术相当的效果,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Noggin mRNA在新生大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Noggin mRNA在新生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外原位杂交法。结果 Noggin mRNA在新生大鼠的多个脑区均有较强的表达,其中在延髓的舌下神经核与楔束核、丘脑的侧核与网状核、下丘脑的室旁核、胼胝体、海马的前下托表达最强,下 脑的视上核、室周区、丘脑的背内侧核与腹内侧核亦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而皮层和海马的阳性信号较弱,仅有部分散在而淡染的阳性神经元。结论 Noggin与新生大鼠脑的发育和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激光穴位照射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后2组均制作缺血缺氧模型,缺血缺氧组动物不加任何治疗,激光穴位照射组于缺血缺氧后2d,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常规饲养22d后,取海马区脑组织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清晰,细胞核膜光滑,胞浆内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缺血缺氧组神经细胞胞体水肿,核膜模糊,细胞器明显减少;激光穴位照射组神经细胞水肿减轻,核膜较清晰,细胞器较丰富。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具有减轻缺血缺氧对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新生大鼠脑缺血时海马区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氯气和8%氧气的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捌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脑区阳性凋亡细胞的病理变化是染色质固缩边集、细胞质浓缩,胞浆内出现浓染颗粒,核膜也可出现,质膜分隔胞质,可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与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在HIBD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分别有显著差异(FTUNEL=334.0。PTUNEL〈0.01;Fbcl-2=42.7,Pbcl-2〈0.01)。凋亡阳性细胞出现与bcl-2蛋白表达在12h呈负相关(r=-0.79,P〈0.05)。HIBD后0.5~12h,bcl-2蛋白表达越多,阳性凋亡细胞越少。海马区bcl-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l-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326例(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26例鞍区肿瘤病例,其中垂体腺瘤158例,颅咽管瘤89例,鞍区脑膜瘤79例。术前主要是进行糖激素的替代疗法和癫痫的预防,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解剖脑底诸池,经鞍区的5个手术间隙切除肿瘤。术后处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预防癫痫和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结果面神经额支的保留率达到92.18%,眶上神经的保留率达到95.72%,无颞肌萎缩发生;肿瘤的全/次全切除率达到95.26%,垂体柄的保留率达到62.4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和电介质紊乱,发生率虽然高达61.42%,但是经过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处理,97.12%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得到恢复。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对面神经额支、眶上神经和颞肌的损伤机会减少。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应用显微解剖技术,结合积极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措施,可以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利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的死亡形式 ,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7日龄SD大鼠 6 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缺氧缺血不同时间 ) ,实验组动物采用阻断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 8%O2 的低氧环境中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HE、硫堇及TUNEL染色技术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缺氧缺血后 3h时脑细胞即有水肿 ,6h时发现有局灶性坏死 ,12、2 4和 48h可发现大量坏死神经细胞 ;在缺氧缺血后 3h细胞凋亡出现 ,之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结论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 ,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46例。术前对临床表现、影像检查进行分析,经额下或翼点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可以提高肿瘤本身和肿瘤壁的全切除率,达到保护视力,改善内分泌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目的。首次手术应尽量全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大鼠脑缺血时海马区bc1-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脑缺血时bcl-2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bcl-2基因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给动物吸入含有92%氮气和8%氧气的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1、3、6、12、24、48、72 h等)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组海马脑区阳性凋亡细胞的病理变化是染色质固缩边集、细胞质浓缩,胞浆内出现浓染颗粒,核膜也可出现,质膜分隔胞质,可形成凋亡小体。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与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在HIBD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分别有显著差异(FTUNEL=334.0,PTUNEL<0.01;Fbcl-2=42.7,Pbcl-2<0.01)。凋亡阳性细胞出现与bcl-2蛋白表达在12 h呈负相关(γ=-0.79,P<0.05)。HIBD后0.5~12 h,bcl-2蛋白表达越多,阳性凋亡细胞越少。海马区bc1-2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6 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结论bc1-2基因强表达于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只出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处理,缺氧缺血组制备成缺氧缺血模型,电针治疗组于缺氧缺血模型制备成功后,电针针刺“百会”、“大椎”两穴。常规饲养22d后,取海马区脑组织制成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氧缺血组海马区脑组织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损伤明显,缺氧缺血后电针治疗组神经组织超微结构与假手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受损程度明显轻于缺氧缺血组。结论:电针具有促进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全身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Ca2 含量的影响。方法 35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5组。吸入 8%O2 和 92 %N2 混合气体建立HIE模型 ,低温处理后 2 4h取海马脑组织 ,测定其水分和Ca2 含量 ,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IE后立即实施亚低温脑水肿和组织内Ca2 含量明显低于HIE或HIE 3h后再实施亚低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结论 HIE后立即实施亚低温能明显减少脑组织的含水量并能降低脑组织内Ca2 的含量。HIE后 3h再实施亚低温对减轻脑水肿的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