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心肾相交根基于阴阳五行学说,从水火升降之观点演绎而成。源于《周易》,本于《内经》,发挥于汉唐,至宋明方成体系。心肾相交是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的高度概括。 心属南方热火,肾属北方寒水。心火下降以暧肾水,则肾水得以蒸腾,滋养周身;肾水上乘以济心火,则心火降而不亢,神明守舍,血脉亦周流有序。如此水升火降,阴平阳秘,生机盎然。故有“阴阳的平衡,根本在心肾的相交”之说(刘保和: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集,33页,1981年)。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原有的“心-肾-子宫轴”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心-肾-肝-脾-子宫轴”。认为“心-肾-肝-脾-子宫轴”失衡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其中心肾不交是中心环节,肝脾气血升降失调是重要影响因素,肝脾对心肾相交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应以调节“心-肾-肝-脾-子宫轴”为主要方法,心肾合治,肝脾同调,同时顺应女性生理周期进行调周治疗,注重防治结合,如此方可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试论“神明”的体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认识“神明”涵义的的基础上,提出了“神明”之体根于肾而通于脑,神明之用出于心,神明寓于心肾交感之中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心肾两脏通过脾脏的中介作用建立起了两极一枢的“心-脾-肾轴”,是心肾相交功能的结构概括。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水火既济、精神互用等方面。“心-脾-肾轴”通过在心肾相交等生理活动中的各种作用,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心、肾二脏分别属火水之性,其位分居上下,在生理功能上具有协同互制、相温相滋的特点。张崇泉教授认为心肾相交是心、肾、肺、胆、脾、胃多脏协同作用的结果,并根据心、肾等脏腑的五行关系、生理特性对“心肾相交”之机制以及“心肾不交”的病变特点、治疗方法提出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心肾两脏通过脾脏的中介作用建立起了两极一枢的“心-脾-肾轴”,是心肾相交功能的结构概括。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水火既济、精神互用等方面。“心-脾-肾轴”通过在心肾相交等生理活动中的各种作用,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何谓“心肾相交”、“肝肾同源”?】“心肾相交”是指心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古人认为心位于上,其性属阳,五行配火;肾位于下,其性属阴,五行配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以资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滋助心阴,以制心阳,使心阳不亢。心肾之间的这种上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一书,对神志病变的论述比较广泛,例如痉病、百合病、狐蜮病、虚劳病、奔豚气病、妇人脏躁、核核气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立法方药周密灵活,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医家师表。祖国医学认为,神志病变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关系甚为密切,因心“主血脉”、“舍神明”、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血的  相似文献   

9.
心肾相交理论史略、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肾为“水火阴阳之主宰”。肾阴升济于心,心阳降交于肾,如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不但维持着心肾两脏之间的阴阳动态平衡,同时,对机体整体的阴平阳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心肾相交理论的研究却很不够,特别是心肾相交过程中阴升阳降这一机制至今尚未得到较为科学的、符合中医基础理论的解释。故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心肾相  相似文献   

10.
遗尿是小儿时期以夜间尿床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历代多数医家认为主要病机为膀胱虚冷,不能约束,然大量临床病例及文献提示心肾失交证为其主要病机之一。文章基于“心肾相交”理论,探讨小儿遗尿心肾失交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主要病机为心肾失交致遗尿频作,并与脾胃受损、肝肺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交通心肾、水火既济之法为重,方选交泰丸加减清补并用,标本兼施;脾胃失和者,予保和丸加减以健运脾胃;脾气不足者,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气健脾;肝经湿热者,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泻火;肺气不宣者,予甘草干姜汤加减以益气温阳。  相似文献   

11.
在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的教材中,“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存在矛盾,把“心肾相交”解释为心火和肾水的关系,而把“心肾不交”阐述为心阴和‘肾阴的关系。如果不搞清楚“心肾不交”的发病机制就无法决定“交通心肾”的具体治法。对其理论、临床证候及其治则方剂进行梳理及探讨,认为心肾不交之证,首先当识别心肾水火之盛衰,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火火亢盛者,黄连阿胶汤证主之;而心火独亢,不能下交于肾,肾乏心火之助,真阳亏损者,交泰丸主之。以此规范教材,更好为临床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心肾不交”辩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13.
“神明”一词,一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又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神明统属于心,但笔者认为其与肾的关系亦不容忽视,故本文试从神明与心肾相关论方面略作初步探讨。祈望同道予以指正。1 神明与肾《明堂》谓:“肾者,引也,为言引水谷和利精神。”“引”者,不独“引水谷”,更能“和利精神”。大抵肾之气化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之精下藏之,精足持守则气化常行而不已。又肾藏先天之精,而脾化后天之精,两精相搏,神即随之始生。故《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集注·卷一》曰:“《平人绝谷篇》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盖…  相似文献   

14.
中医博大精深 ,语言却极其言简意赅 ,一词多义极为常见。而“主”字是中医语言中常用之词。如 :有心主血脉 ,心主汗 ,心主舌 ,心主言 ,心主神明 ,心主喜 ,心主夏等 ;有肾主纳气 ,肝主藏血 ,肝主疏泄 ,肝主升发 ,肺主治节等 ;还有五色主病 ,如青色主风、主惊、主寒、痛、主瘀等等。这些中医用词中都有一“主”字 ,但若要将其译为英语 ,却不能一视同仁 ,要逐一弄清其不同含义 ,才能译得正确。“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与“心主脉”)是指心主持血液运行 ,并给予血循环以动力 ,这是心的生理功能之一。心、血液、脉管三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女科》是明末清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的汇集,是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的中医妇科典籍之一。从书中能看出傅氏治疗不孕症从肝出发,注重肝与脾肾、心肾、经络之间的联系。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傅氏在治疗不孕症时重视肝肾同治,治法宜滋肾填精、养血柔肝。另外,情志失调致肝脾失调,气血生化乏源导致不孕症时,傅氏以肝脾同调为重,治法上宜扶土抑木、疏肝健脾,选方用药也遵循辨证思想。傅氏在书中还提及心肾之间,肝为枢纽,调畅心肾气机,使心肾相交,上下交通,气血相济,胞宫温暖,易于摄精受孕。最后傅山认为肝统领奇经八脉,肝可通过调节经络从而达到调理生殖之力。该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傅氏治疗不孕症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心肾相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肾相交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概括了心肾生理上的有机联系。历代医家对此尚乏专论,或有论而不详,因此实有整理发扬之必要。本文在复习古典文献的基础上,对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心肾相交的机理、心肾相交的生理特点及心肾相交理论的临床应用作进一步研讨,提出自己的主观看法,以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主要是从阴阳水火升降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是古典哲理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阴阳源于《周易》,《易》以阴阳水火  相似文献   

17.
心主神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中医学中“神”及“神明”的内涵,分析“心主神明”的生理基础及其病理变化,论证“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两种学术观点、方法和认识体系的差异,认为“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是对中医神明问题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论述,提出在多学科交叉渗透,中西文化互相合参的今天,学术上应提倡对比研究,不宜妄断谁是谁非。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病理生理联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其病理过程的本质主要是“病在元气之虚”,与五脏虚损、功能失调有关..脾通过“主运化”和“主肌肉四肢”为运动过程提供物质与能量补偿;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抗疲劳能力,促进疲劳后恢复肾不仅以其“藏精”、“生髓”、“主骨”直接影响运动训练和竞技水平,而且肾还通过与肝、脾的病理生理联系影响运动状态。肝“主疏泄”、“藏血”、“主筋”、“藏魂”等功能,在不同的环节上对运动性疲劳产生重要影响心、肺共同治理运动机体的气血,同时“心主神明”与运动意志、机敏状态和环境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心肾相交思想是内丹医学对《内经》心肾水火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内丹心肾相交理论体现了心肾气液升降和合、精气神交融合一及体质改善的层次递进等特征,促进了中医学心肾相交理论的确立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从而确立了心肾相交作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体质改善模式的内涵。它体现了传统医学关于生生不息的人体生命是形、气、神多层次、有规律运动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卢苏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99-1201
夏桂成教授临床诊治盆腔炎后遗症认为:盆腔炎后遗症虽在下焦盆腔内发作,与肾有关,与心亦有关。基于“心-肾-子宫轴”理论,治疗强调“心肾相交”。特点是:治心为主,调周治疗,扶正改邪、改邪归正。治疗中灵活运用清心、养心、舒心促使疾患较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