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备了三种反应性单体和两种PP接枝物改性的PP/PS共混物,用DSC研究了改性PP/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PS的加入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两种接枝物的加入进一步提高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少量反应性单体对结晶温度影响不大,但高用量时则明显提高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外加接枝物或者反应性单体对共混物中PP的熔融温度影响不大,但是熔融峰形与结晶温度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后对聚酰胺的相容作用,本文研究了聚酰胺1010(PA1010)/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PE-g-MAH)共混物在不同MAH接枝量下的结晶性与力学性能。研究表明,MAH的存在导致PE-g-MAH-co-PA1010共聚物的形成,而该共聚物在标题共混物中起着相容剂的作用。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变化显示了共混组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溶性。在一定的MAH含量内,标题共混物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聚(β-羟基丁酸酯)和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经共混改性所得到的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性、热性能、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电子能谱和动态力学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中马来酸酐的含量。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技到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中顺丁橡胶的分子链上,接技率为4.7%。研究了该接枝共聚物对PA1010/HIP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电镜照片显示,随着共聚物中接枝物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相区尺寸明显减小,说明增容效果显著。测定了共混体系的拉伸行为,研究了  相似文献   

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过氧化物引发下,通过硅烷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层间剪切强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ATRIR)及浸润性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了接枝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硅烷接枝改性,改善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乙烯基酯树脂的浸润性,提高了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配比(2.5/97.5-75/25)的PEI/PES-C共混物,使用WAXD、DSC、锥板流变仪、力学性能测试、SEM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研究。共混后强度、模量均有提高,在高剪切速率下,共混物的粘度有所降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共混物具有“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融共混法制备了PB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功能化改性SBS的共混物,用FTIR、WAXD,DSC,MI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熔融共混过程中PBT和SBS-g-GMA的反应机理,研究了SBS-g-GMA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醇与胶原共混支架药膜的结构与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PVA)与胶原共混支架药膜的结构与降解性能.方法采用PVA与胶原原液共混、冷冻干燥成膜的方法制备含PVA的长春新碱胶原药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差热扫描分析对药膜进行理化表征,考察改性后胶原药膜的结构和降解性能.结果加入PVA不会破坏胶原膜的热性能稳定性;含PVA的胶原药膜PVA与胶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加入PVA后孔隙更加均匀,孔径减小有助于提高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可以改善膜的降解性能,延长膜的降解时间.结论PVA作为一种胶原膜的改性材料,可以改善胶原膜的微观立体结构,延长胶原药膜的降解时间.  相似文献   

9.
以改性聚磷酸铵(MAPP)和改性淀粉(MST)分别作为酸源和碳源,以聚合物Jonctyl®ADR-4368(简称ADR)作为体系增容剂,通过共混及热压成型制备了阻燃聚乳酸(PLA)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来表征共混物的阻燃性能,采用热重分析(TGA)表征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共混物的热学性能,扫描电镜(SEM)表征各样品以及刻蚀淀粉后样品的表面形貌,拉伸试验表征各样品的韧性以及强度。PL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及韧性相对聚乳酸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加入MAPP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增加,加入聚合物ADR后体系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引入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对体系进行增容。利用SEM、小振幅震荡剪切、溶剂提取、拉伸测试考察组成和增容剂含量对共混物相形貌、动态流变性质、相连续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DPE质量分数达到20%~30%时,PVA/HDPE/HDPE-g-MAH共混物呈现接近共连续的结构;储能模量-频率图中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第二平台;PVA相的连续度达到98%;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5%显著提高到25%左右。另外,当HDPE-g-MAH的含量增大时,共混物的相界面变得模糊,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头颅B超、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期对照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异性。方法:对50例患儿在头颅B超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1.颅内出血中的室管膜下出血超声诊断为20例,CT诊断为0例;2.脑室内出血超声诊断为9例,CT诊断为4例;3.脑实质出血超声诊断为3例,CT诊断为3例;4.硬膜下出血CT诊断为2例,超声诊断为0例;5.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为8例,超声诊断为0例。结论:超声、CT对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的诊断特异性不同,临床应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1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的急慢性白血病进行快速、有效地免疫分型,协助临床诊断,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三色(FITC、PE、Per-CP)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型根据抗体积分系统,并与FAB分型进行比较。结果:①2例临床形态学拟诊断毛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表达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得以确诊;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诊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②4例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L3)的患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③3例临床形态学诊断困难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FCM免疫分型确诊3例为髓系白血病。结论: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弥补FAB分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白血病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霍奇金淋巴瘤 3例 ,分类诊断准确率为 5 5 .6 % (15 / 2 7) ;细胞学高度怀疑淋巴瘤 8例 ,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 ,细胞学分类诊断符合率为 85 .2 % (2 3/ 2 7) ;细胞学诊断转移性癌 3例 ,2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 ,1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学诊断反应性增生 1例 ,组织学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部病例诊断阳性率 96 .3% (2 6 / 2 7)。 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组织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的性质、组织起源与分类。免疫组化技术对淋巴瘤的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清AFP、GGT结合CT和肝动脉造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结合CT和肝动脉造影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7例PHC患者血清AFP、GGT水平结合CT和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7例肝动脉造影检查均为PHC.其中21例AFP和GGT正常的病人,CT检查为PHC17例(80.9%),34例AFP正常GGT升高的病人,CT检查为PHC31例(91.2%),142例AFP和GGT同时升高的病人,CT检查为PHC131例(92.3%);CT检查为巨块型肝癌的163例中,经肝动脉造影检查为弥漫型有7例;CT检查为结节型肝癌的20例中,经肝动脉造影检查为弥漫型有2例;163例CT检查为单一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存在癌肿周边子灶有41例。197例患者中,38例肝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存在动-静脉揍。结论对血清AFP和GGT的联合检测结合CT及肝动脉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率;肝动脉造影检查更能明确PHC的临床分型、肿瘤血供情况和是否存在早期肝内转移病灶,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我院1990—1999年10年间经纤维胃镜活检取出之胃粘膜,常规石腊切片、光镜诊断为异型增生的65例标本,依胃镜及光镜观察来探讨胃粘膜异型增生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发病部位、胃镜下病变特点、光镜下形态改变,以提出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诊断要点,从而为正确判断胃粘膜病变性质、指导治疗提供形态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3例子宫角部妊娠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发基  宋文彬 《吉林医学》2011,(10):1906-1907
目的:探讨子宫角部妊娠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误诊为其他疾病而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子宫角部妊娠的患者13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3例超声误诊的病例中,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变性2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不全纵隔子宫一侧子宫妊娠4例,滋养细胞疾病3例,炎性包块1例。结论:子宫角部妊娠因部位特殊,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病情,结合临床病史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赵一岭 《医学争鸣》1995,16(2):134-136
作者用透射电镜观察了14例瘤性浆膜腔积液,并与常规细胞学光交易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光镜诊断的胸腹膜转移性腺癌(AC)4例中,电镜证实其中3例为AC,1例为恶生间皮瘤(MM);光镜诊断的9例MM中,电交易诊断其中7例为MM,2例为AC。电镜技术的应用为区别瘤性胸腹水中瘤细胞的组织起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解决了常规细胞学检查对AC和MM鉴别诊断的困难,提高了MM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超声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超声检查误诊为其他疾病而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子宫角部妊娠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1例超声误诊的病例中,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变性3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不全纵膈子宫一侧子宫妊娠的7例,滋养细胞疾病3例,炎性包块3例。结论宫角妊娠部位特殊,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病情,结合临床病史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可提高诊断宫角妊娠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20.
佟朝霞  陈颖 《中国病案》2013,(10):74-76
面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巨大压力,我院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妊娠合并心脏病转会诊中心,通过成立以院内妊娠合并心脏病抢救小组为核心的抢救组织、建立抢救绿色通道、健全工作制度和流程、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职能处室监管等手段,建立整套全院统一协调支持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抢救体系.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720人次,共死亡8例,但经过专业评审,这8例孕产妇的死亡均为不可避免死亡.抢救体系的建立对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多学科联合抢救水平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