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男12例,女6例,分别进行急诊数字电影血管造影(DCM)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针对性采用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18例中阳性发现有15例,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检出阳性率83.3%。灌注缩血管药物治疗11例,即时止血率62.5%,动脉栓塞治疗7例,即时止血率100%。结论 消化道出血急诊血管造影同时行针对性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率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6例,发现率76%。对10例行栓塞治疗,栓塞成功止血率100%,6例行药物灌注止血,3例止血,3例48h后再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动脉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非手术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颅底骨折伴鼻出血2例,肺癌大咯血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脾挫裂伤出血4例,肾脏出血6例,产后大出血2例,骨盆骨折出血1例。结果:25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21例,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2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出血均止住,1例产后出血未完全止血。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大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1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0例(80%),其中血管畸形12例,肿瘤5例,小肠憩室3例。介入治疗20例,均先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4例,止血率70%;6例未能即时止血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即时止血,1例术后244,时出血停止。结论DS憷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斯锐  吴宁  林福煌  赵军  邢丽 《海南医学》2005,16(6):115-116
目的探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脉性消化道出血41例,男33例,女8例。皆经内科治疗后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筛选出出血动脉后,留置导管于肠系膜上动脉或于出血动脉,必要时采用同轴导管法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阳性率是70.73%。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33例中28例有效,2例复发;超栓塞治疗组有效率100%,无复发。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不明原因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超选择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 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0例(80%),其中血管畸形12例,肿瘤5例.小肠憩室3例.介入治疗20例.均先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4例.止血率70%,6例未能即时止血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即时止血,1例术后24小时出血停止.结论 DSA检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及筘疗价值。方法对38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出血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即时灌药、栓塞。结果经DSA检查38例均为阳性发现,34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止血率89%。结论DSA在治疗消化道出血及诊断中有较高阳性发现率及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术后1个月再出血率为13.3%(4/30),其中1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1例患者动脉造影后再次栓塞,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内镜止血治疗。结论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靶血管的正确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和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4例急性或慢性反复咯血患者,先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血管减影显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超选择性插管,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均1次栓塞成功,咯血立即停止13例,咯血明显减少1例,即时止血率92.8%,有效率100%,近期复发率7.14%,均无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疗效满意;复发咯血与原病变及栓塞材料有关;推荐用微导管超选和用PVA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出血病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动脉栓塞治疗28例,即时止血率为92.9%(26/28),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4例,即时止血率为50.0%(2/4),本组总的即时止血率为87.5%(28/32).结论各部位大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同时行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35例均行动脉造影,灌注凝血酶针+明胶海绵栓塞,确诊有门静脉高压者21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不明原因出血6例,单纯动脉内灌注凝血酶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结论:经动脉灌注凝血酶、灌注+栓塞、PTVE及PSE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中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PCI成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7 d内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2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预防性使用泮托拉唑能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建平  张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77-879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8年5月我院7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并提出体会。结果76例得到了确诊,确诊率为96.2%,69例治疗后未发现有再出血现象,止血成功率为88.2%。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行急诊胃镜检查,其诊断率高;明确诊断的同时最好采取内镜下给予止血治疗,内镜下病灶直观,止血效果好。在行急诊胃镜同时要强化术前准备,做好外科手术及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对175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25例年龄为18~59岁(中青年组)以便血为主诉的就诊者,采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前4种疾病是:老年组为大肠癌56例(14.0%)、大肠息肉32例(8.0%)、痔23例(5.75%)、溃疡性结肠炎16例(4.0%),中青年组为溃疡性结肠炎45例(11.3%)、大肠息肉37例(9.25%)、结肠炎(不明原因者)35例(8.75%)、痔30例(7.5%)。并且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约占63%。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痔为两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大肠癌居老年组首位,溃疡性结肠炎居中青年组首位。结肠镜检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高压消毒过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新鲜明胶海绵条栓塞靶血管。结果18例患者DSA首次血管造影阳性者16例。在16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5例,有效止血率为93.75%(15/16例)。对2例DSA结果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试验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有效止血率为50%(1/2例)。结论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延洲  王琳  常青  梁志清 《重庆医学》2006,35(19):1779-1780
目的 探讨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 除1例因栓塞失败而切除子宫外,其余均一次栓塞成功,均恢复正常月经.结论 介入疗法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迅速、有效、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但是介入治疗仍无法取代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7.
何秋娟  陈兰  廖少媚 《河北医学》2010,16(7):872-87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0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护理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治愈28例(70%),好转10例(25%),死亡2例(5%);1例死于胃癌,1例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休克。结论:全面的护理是救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再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并经介入治疗后再次出血1-6 h内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小肠、结肠出血或可疑出血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收缩剂,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出血或可疑出血直接栓塞。结果:24例阳性中第2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9例,小肠憩室3例,血管畸形2例,多发假性动脉瘤2例和肿瘤2例;第3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2例,肿瘤3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再次造影阳性和阴性出血控制率分别为79%(19/24)和53%(10/19),其中17例阳性1次灌注收缩剂或栓塞后止血,2例2次栓塞止血,4例小肠和1例结肠止血失败行手术止血;19例阴性患者采用灌注收缩剂后止血10例,7例失败行外科止血,2例死亡。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再出血的患者再次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不仅能提高血管造影的阳性率,而且也能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愈合8例(47.05%),3年内多次复查仍末愈合者2例(11.70%)。结论:肝源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消化道出血率高,且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月丌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和内支架植人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注化疗栓塞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Il的疗效.”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105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做为同顾性分析研究埘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绀采用的是单纯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共45例患者;而观察组则采州的是胆道支架置人+靶向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双途径介入治疗,该组患者共60例。并对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忠者术后4-6周较术前TBII与ALP均明娩减退,但两组之间比较变化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支架置入术后联合进行经动脉靶肿瘤灌注化疗栓塞患者术后发生冉梗阻的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是同前周际上公认的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血管介入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的控制和减缓肿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体积缩小。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联合靶向性灌沣化疗柃塞,能有效增加支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问,延长患者的术后相对高质量生存期,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