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1、DC2亚群检测方法,探讨DC1、DC2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改变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7名健康人、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不表达lin(CD19、CD20、CD56、CD14、CD3),但高表达HLA-DR及CD11c;DC2不表达lin(CD19、CD20、CD56、CD14、CD3),高表达HLA-DR及CD123。结果健康人组外周血DC1为(0.28±0.07)%,绝对计数为(18.6±5.3)×106/L,DC2为(0.22±0.09)%,绝对计数为(14.4±5.8)×106/L。慢性肝炎组DC1变化不明显(P>0.05),DC2百分比和绝对数显著下降(P<0.005),DC1/DC2升高(P<0.005)。肝炎肝硬化患者组DC1、DC2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简便、可靠,适合于临床常规开展。DC1、DC2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程及机体免疫状况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检测循环中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pDC)亚群对评估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等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检测pDC设门方法。一般以Lin^-HLA^-DR^+细胞群设门。Lin^-抗体含CD3、CD19、CD14或在此基础上增加CD16、CD56。有的进一步增加了CD34^-设门。我们在建立pDC亚群检测四色荧光分析方法的过程中,逐一比较了这些设门方法。本研究探讨了以Lin^-HLA^-DR^+细胞群和以CD34^-Lin^-HLA^-DR^+细胞群设门检测脐血、外周血pDC亚群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免疫状态,观察T细胞亚群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共147例肝病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病例组CD3+及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则高(P<0.05),使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肝硬化上PHC组变化更为明显,PHC组的上述指标甚至与慢性乙直炎组之间也存在着差异(P<0.0)。同时PHC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甚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P<0.05),但其他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虱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其检验结果,对了解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态,指导肝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CD4阳性淋巴细胞的检测方法是通过计数外周血总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来计算T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数。这一方法需用手工或血细胞计数仪来计数总白细胞(WBC)和各分类白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或显微镜得出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相乘得出CD4T淋巴细胞的绝对数。这种双平台方法由于多步骤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很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比例以及替比夫定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机制.方法 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外周血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CD25nt/hiCD127lo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7.5%±1.7%),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6.0%±1.4%,P<0.01),替比夫定治疗后则明显下降(6.5%±1.9%,P<0.01).结论 CD4+CD25nt/hiCD127loTreg细胞的增多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替比夫定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