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以改良Mason-Allen(mMA)法及双排缝线桥(SB)法修复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关节病专科诊治的59例肩袖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例,女33例,年龄(58.1±9.1)岁(34~79岁)。行全关节镜下手术,采用mMA法34例(mMA组),采用双排SB法25例(SB组)。术中记录包括肩袖撕裂大小、使用锚钉数量。分析术前及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前举、外展、内旋、外旋)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并用MRI检查评估患者术后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个12月。术前mMA组肩袖撕裂为(1.2±0.7)cm,小于SB组[(1.6±0.6)cm,P0.05];肩关节外展及外旋角度、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SB组均低于mMA组(P0.05)。术中mMA组使用锚钉(1.2±0.4)个,少于SB组[(2.8±0.8)个,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VAS、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临床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随访发现,两组患者肩袖再撕裂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以mMA法和双排SB法修复肩袖损伤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并缓解症状,mMA法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植入锚钉相对较少,而SB法可能更适用于肩袖撕裂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治疗的36例肩袖损伤,比较术前、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未出现感染、肩关节再撕裂、无力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SES评分、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间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Versalok法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缝合全层肩袖撕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6月,30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治疗。先于软骨外缘置入内排锚钉,再于足印区前后置入外排锚钉,利用外排锚钉缝线先行组织复位,然后取剩余内外排缝线双滑轮技术打结,不断分配缝线张力,避免传统缝合方法组织的牵拉作用,最终形成“W”线网覆盖肩袖组织。[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4.3±21.4)min,随访时间平均(14.8±3.1)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6±0.9),(1.1±0.8), 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42.6±5.5),(76.4±3.7), P<0.001]、UCLA肩关节评分[(12.6±2.0),(28.8±1.8), P<0.001]均显著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未出现术后肩关节僵硬。影像显示肩袖愈合良好,连续性好。[结论]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简单可行,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双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治疗的44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男22例,女22例,术时平均52.3岁).关节镜下将撕裂按大小分组.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7个月,随访率100%.本组病例小撕裂14例(31.8%),中撕裂21例(47.7%),大撕裂5例(11.4%)和巨大撕裂4例(9.1%).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4±3.4)分降到随访时(0.7±1.5)分,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的(7.9±2.1)分降到随访时(1.8±1.8)分.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的Z值分别为4.789,4.450和4.454,P〈0.01).UCLA评分由术前的(15.3±4.9)分增加到随访时(30.7±4.0)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30.5±17.8)分增加到随访时(84.2±12.6)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9和5.760,P〈0.01).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9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是一种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比无结缝线桥术和传统打结缝线桥术在大型肩袖撕裂修复术后的近期疗效,为治疗肩袖撕裂提供更优的治疗技术手段。方法 将70例大型肩袖撕裂的患者随机分为无结组和打结组。其中无结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71±4.09)岁,病史(5.09±2.90)个月;打结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74±5.70)岁,病史(6.79±1.51)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并且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量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 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肩关节MRI,最后汇总、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的差别。结果 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肩关节VAS评分、活动度、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12月的肩关节VAS评分、活动度、Constant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无结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5.79±5.12)min,小于打结组(82.65±5.2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肩关节镜下两种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肩袖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43例)和对照组(采用全肩关节镜下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43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2个月。(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1、2个月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onstant、ASES、UCLA评分:术后2个月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上举、内收、外展、后伸、前屈:术后2个月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肩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采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  相似文献   

8.
张亮  赵赞栋  康鑫  任博  张宪  郑江 《骨科》2020,11(6):475-47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冈上肌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肩关节脱位合并冈上肌止点撕脱骨折老年病人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3.7±2.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1.3) d,均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固定治疗冈上肌止点撕脱骨折。采用改良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Rowe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测角仪评估病人术后的运动范围(前倾、外展、外旋)。术后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21例随访(23.4±7.1)个月,未见骨折不愈合及肩袖再撕裂病人,2例(9.5%)由于肩关节僵硬进行了松解,1例有一次创伤性再脱位(4.8%)。患侧Constant-Murley评分为84.3%±11.2%,DASH评分为(12.7±7.3)分,Rowe评分为(81.8±9.2)分,与健侧相比,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范围方面,患侧和健侧在前屈、外展和内旋时的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者主动外旋时的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4,P=0.018)。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老年肩关节脱位合并冈上肌止点撕脱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复发脱位率低。  相似文献   

9.
卓鸿武  潘玲  刘诗滦  李坚 《中国骨伤》2021,34(6):504-507
目的:观察并比较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与缝线桥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术后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患者22例,年龄40~81(57.14±10.26)岁;男9例,女13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采用缝线桥缝合治疗中型肩袖...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肩袖撕裂的修补正逐渐由开放手术转向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技术日益成熟。该文综述了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已非常普遍.许多单排锚钉、双排锚钉和经骨隧道修复技术应用于临床,但肩袖修复的最佳方法仍不清楚.生物力学研究证明相比于单排,双排锚钉修复的力度更强,而单排锚钉中的巨大肩袖缝合技术和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力学性能最佳.临床研究显示双排锚钉修复能改善肩袖愈合率,但各种缝合技术的预后功能评分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并取得完整随访的38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无法取得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分析术前X线片、MRI检查,了解肩袖撕裂口大小、肩袖回缩程度、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配对t检验对术前与术后半年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6)岁,所有患者均获半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5)月。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有2条或以上的肌腱撕裂,关节镜下见15例患者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撕裂,8例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腱撕裂,10例冈上肌腱、冈下肌腱撕裂和肩胛下肌腱撕裂,5例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撕裂。术前VAS评分为(6.7±1.6)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4±1.7)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23,P<0.01);术前UCLA评分为(7.9±1.2)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3.4±5.1)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8.979,P<0.01);术后的UCLA、VAS评分均明显升高。术后半年MR检查结果,5例患者出现小型再撕裂,裂口均<3 cm,术后再撕裂患者与无再撕裂患者的VAS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是1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分析足印区骨髓刺激技术结合双排锚钉修补手术治疗退行性较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19-12采用双排锚钉修补手术治疗的28例退行性较大肩袖撕裂,14例在术中结合使用足印区骨髓刺激技术(观察组),14例在术中未使用足印区骨髓刺激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肩袖再撕裂数以及术后1...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5年6月,对16例50岁以上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肩袖撕裂的大小和形状分成新月形和“U”形,新月形撕裂直接采用Mitek(GⅡ)铆钉腱骨缝合的方法,“U”形撕裂采用对边缝合后加用Mitek(GⅡ)铆钉固定的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的功能情况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3.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两种修补方法疗效相同。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人肩峰撞击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节镜下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 方法前瞻性收集简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关节镜下行单排锚钉固定)与观察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修复术),两组各59例,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手术前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并对比两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四种撕裂程度Constant-Murley、UCLA、A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只有轻度撕裂三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大、重度、中度撕裂的三种评分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再撕裂发生率17/59(28.81%)显著高于观察组6/59(10.17%)(χ2=6.535,P=0.011)。 结论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术均可行,但双排缝合桥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对于患者巨大、重度、中度撕裂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19.
巨大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且肩袖撕裂后肌腱回缩、粘连及脂肪浸润会进一步加大手术修复难度,所以如何更好地修复巨大肩袖损伤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不断发展,肩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金标准,但其不同术式的适应证、效果及联合应用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对于功能要求较低的老年患者,可行肩关节清理联合肩峰成形术或肱骨大结节成形术,可短期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对于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或固定术效果显著;完全修补术依旧是巨大肩袖撕裂的一线治疗方法,而对于无法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可行部分修补术;对于功能需求较高的年轻患者,补片增强技术可带来良好的效果;对于肩关节内外旋能力受限且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建议选用肌腱转位术;对于无明显盂肱关节炎、三角肌力量较好、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上关节囊重建术更具优势。此外,肩峰下假体植入术因其创伤小、费用低、相对安全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