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肋锁韧带压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7例病人按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取其中80例测定肋锁韧带压迹至胸锁关节的距离;取其中的25例行颈部扩清手术者,观察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三角内的走行及与颈总动脉、肋锁韧带压迹的关系。结果 (1)在217例中,一次穿刺成功者171例(78.80%);穿刺时误伤动脉2例(0.92%);颈部血肿2例(0.92%);气胸1例(0.46%)。(2)测量肋锁韧带压迹至胸锁关节的距离:成人男性(1.81±0.16)cm;成人女性(1.78±1.14)cm;儿童(1.30±0.12)cm。 (3)肋锁韧带压迹上一横指(约1.5 cm)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分开。结论经肋锁韧带压迹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中上胸椎经肋椎关节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16具成人胸椎标本,选择T1-T8共128个椎体,测量每个椎体经肋椎关节和经椎弓根固定通路的长度,e角(肋椎关节和椎弓根轴线分别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及f角(肋椎关节轴线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的钉道长度和e角>经椎弓根,不同肋椎关节f角的变化不大。结论中上胸椎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可获得的钉道长度和内倾角>经椎弓根固定,f角提示经肋椎关节固定的进钉方向应基本平行于相应椎体的水平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中上胸椎经肋椎关节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6具成人胸椎标本,选择T1-T8共128个椎体,测量每个椎体经肋椎关节和经椎弓根固定通路的长度,e角(肋椎关节和椎弓根轴线分别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及f角(肋椎关节轴线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所得数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的钉道长度和e角〉经椎弓根,不同肋椎关节f角的变化不大。结论中上胸椎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可获得的钉道长度和内倾角〉经椎弓根固定,确提示经肋椎关节固定的进钉方向应基本平行于相应椎体的水平面。  相似文献   

4.
脊柱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以骨折部位的不同可将脊柱骨折分为颈椎骨折、腰椎骨折、胸椎骨折以及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等类型,其中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相对比较常见,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肿胀、压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和表现。目前针对脊柱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跨伤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促进其胸腰椎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术后内固定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风险较高,且远期矫正度易丢失,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经伤椎置钉技术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的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将针对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经伤椎置钉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胸腰椎骨折进行微创经皮锥弓根置钉的患者40例,按照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置钉治疗腰椎骨折.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腰部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方面,差异显著,并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采用微创经皮锥弓根置钉治疗后,术中出血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患者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矫正后Cobbs角、后凸角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93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66 ml、Cobbs角为6.35°、后凸角为6.12°、治疗有效率为90.3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术后恢复疗效和治疗有效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可三维调节的颈椎椎弓根置钉定位器,该装置作为钻模应用于颈椎椎弓根的钻孔定位,实现个体化置钉。给出了设计原理、使用方法,推导出椎弓根术前影像学数据与定位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腰椎横突间综合征。它是指腰部受到急、慢性损伤后,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的疼痛、压痛和腰活动不便等为主要表现一种病症。常见于从事体力劳动者。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3例,经疼痛部位药物封闭、自拟腰伤方加减结合推拿按摩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髋臼前后柱置钉通道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不足,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大密度点云数据、相关理论、软件内置功能及自编程序的规划方法,实现了对置钉通道总长的全局优化,同时进行了基于7截面、11截面调控规划法以及点云数据的前柱最大内接圆柱体虚拟置钉实验,分析了实验结果及形成机理,验证了基于点云数据规划法的全局优化效果,但对多截面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置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采用椎弓根螺钉置钉法治疗的39例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18例,常规徒手置钉方法置钉(徒手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置钉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的影像学指标(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指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本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54例,按是否经伤椎置钉分为观察组(经伤椎置钉)、对照组(跨伤椎置钉)。结果:术后3d、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伤椎双侧置钉与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段骨折的过程中经伤椎置钉可以更好地恢复及保持患椎AH、Cobb角,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的出现,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药结合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我院的60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交锁髓内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观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肿胀消退的时间、功能恢复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结合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骨科损伤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0)与对照组(n=30)。联合组采用经皮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JOA评分、 VAS评分、 Codd角、 ADL评分。结果 联合组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的JOA评分、 ADL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Codd角小于术前,且联合组的JOA评分、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odd角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皮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颈椎横突孔区创伤中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VA)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因颈椎外伤行椎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运用容积再现(VR)、图像融合、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观察VA有无损伤及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胸椎椎弓根钉不良置钉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AF钉系统固定,椎弓根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胸椎椎弓根钉不良置钉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0例患者椎体高度均得到恢复,无神经并发症和脑脊液漏发生。结论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虽然已经成为口前比较常用的脊柱外科技术,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不过只要熟悉胸椎的解剖特点,掌握正确的置钉技术,就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在外科病人中长期应用的方便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至1998年期间,对60例外科病人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与60例外科病人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三种不同型号的单腔PICC导管、导管尖端的置管位置、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CVC)进行相应比较。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为95%(60例置管/63例穿刺)。PICC与CVC置管时间平均为13天(6~98天)与14天(7~104天)。PICC组中,53例病人(88.3%)于治疗结束时拨除导管;3Fr导管(20G穿刺针)阻塞率(4/20,20%)高于4Fr导管(18G穿刺针)阻塞率(2/20,10%)和SFr导管(16G穿刺针)阻塞率(1/20,5%);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3/60),PICC导管接头破裂1例(1.7%);置管导管尖端异位5%(3/60)。CVC组中仅1例(1.7%)置管导管尖端异位。两组均无置管所致的导管感染、气胸及血气胸发生。结论PICC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需要中-长期接受各种输液、肠外营养液、化疗以及抗菌素治疗的病人。这种新方法不但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20.
为个体化髋臼前柱置钉通道的规划提供一种精确、简约和高效的CAD技术,对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效费比、提高手术响应速度、降低手术难度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虚拟复位、前后柱分离、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取置钉通道方向、在投影封闭区域求取最大内接椭圆的规划路线,对通道参数实现了全局优化,同时给出了应测量的置钉瞄准器的调整参数。相对于现行的髋臼前柱置钉通道规划方法与手段,本技术不但具有更好的规划质量,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