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痛经宁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宁颗粒剂对痛经模型大鼠、小鼠的影响,了解痛经宁的药效学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作用环节;同时作急性毒性实验了解其安全性。方法(D利用缩宫素所致SD雌性大鼠痛经模型,观察病经宁颗粒荆不同刺量对大鼠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子宫组织中内皮素及前列腺素等的影响。②观察痛经宁颗粒对醋酸所致ICR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记录小鼠出现疼痛的时间(潜伏期)及15min内的扭体次数。③观察痛经宁颗粒对热板法所致ICR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④将痛经宁颗粒刑制成最大浓度水溶液给小鼠灌胃,计算最大给药量。并观察小鼠给药后7d内重量,进食量,饮水量,活动,二便及死亡情况。结果:①痛经宁颗粒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降低扭体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月月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内皮素覆前列腺素F2a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及NO的含量,其效果与月月舒及阿司匹林组相似(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对于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痛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与空白组比较,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P〈0.01),延长潜伏期(P〈0.01),与月月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痛经宁颗粒最大浓度给药后7d,小鼠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痛经宁颗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②有改善子宫组织内皮素及前列腺紊活性的作用;③博理学试验表明痛经宁颗粒无毒性作用,间接说明痛经宁颗粒是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沉默痛经大鼠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和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利用己烯此酚造成原发性痛经的大鼠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将5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模型组(己烯雌酚),针刺组(己烯雌酚+针刺),针刺+干扰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x43-shRNA)和针刺+干扰对照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on—shRNA)。末次注射催产素后,观察痛经大鼠30min的扭体数。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催产素(OTR)和加压素(VPR)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干扰组穴位处的Cx43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和干扰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②与模型组、干扰组比较,针刺组能显著延长痛经大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数。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TR和VPR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干扰对照组的OTR和VPR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干扰组之间OTR和VPR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Cx43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有效地沉默了穴位Cx43的表达,并显著地影响了针刺效应,表明Cx43可能与针刺疗效有密切关系。针刺通过调节子宫内膜OTR和VPR的表达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PG,Prostaglandin)水平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和空白组(20只),以缩宫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并将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刺组(D组)、隔药灸组(E组)。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GF2α和PGE2的水平。结果①空白对照组无扭体,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且有扭体潜伏期,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扭体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且针刺组与隔药灸组相比,隔药灸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最少(P0.01)。而且三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抑制率最高。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大鼠血清PGF2α含量显著增加,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及隔药灸组PGF2α显著降低,PGE2显著增加(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及隔药灸组PGF2α显著降低,PGE2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2α降低不明显(P0.05),但PGE2显著增加(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痛经大鼠血清PGF2α含量,增加血清PGE2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同一经脉上的同神经节段支配的不同属性穴位对大鼠实验性类痛经反应和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阿片肽类物质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方法: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血海组,每组1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制备类痛经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后,给予穴位组即刻电针。随即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相应节段脊髓背角浅层κ-受体的表达和PAG内ENK、β-EP的含量。结果:模型制备后,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次数和评分明显增加(P〈0.01)。电针两穴后,扭体评分和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且电针三阴交穴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电针三阴交和血海穴可使各节段脊髓背角浅层κ-受体均有明显表达(P〈0.05,P〈0.01);但电针三阴交穴的L2、S1节段IOD值比血海穴明显升高(P〈0.01,P〈0.05);电针三阴交穴可使PAG内ENK和β-EP(P〈0.01)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电针同一经脉上的同神经节段支配的不同属性穴位均可缓解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并可调节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的阿片肽类物质的含量。但穴位属性不同。调节效应不同。特定穴的调节效应优于非特定穴。说明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对大鼠痛经模型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对痛经的作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己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造痛经模型,腹腔注射催产素致大鼠扭体反应,观察并记录给催产素后大鼠扭体发生的潜伏期及给催产素后15m in内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于给予催产素1h后,测子宫匀浆中按NO水平及NOS活力.结果:复方益母口服液及益母草口服液均显著延长大鼠扭体反成发生的潜伏期,显著减少15m in内大鼠扭体发生次数;模型组子宫组织中NO、NOS水平显著降低:复方益母口服液及益母草口服液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子宫组织中的NO、NOS水平.结论: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对实验性痛经症状有姓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NO,Ca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是否对痛经大鼠模型子宫NO和Ca2 有影响。方法:采用催产素所致大鼠痛经模型,选择治疗痛经的常用腧穴关元和三阴交对痛经大鼠模型进行针刺治疗,测定其子宫NO和Ca2 水平,并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推测针刺治疗痛经的机理。结果:针刺痛经模型大鼠关元、三阴交后,能明显减少痛经大鼠的扭体次数(P<0.05),对痛经大鼠子宫重量无明显影响(P>0.05),经针刺治疗后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NO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Ca2 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针刺的镇痛作用再次得到实验证实,针刺痛经大鼠模型的关元、三阴交能明显升高子宫组织中NO的水平,这可能是针刺治疗痛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经赞育丸对痛经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催产素按20U/kg以及PGF2a按1.3mg/kg腹腔注射,制造小鼠痛经扭体模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调经赞育丸能明显延长催产素所致小鼠痛经扭体潜伏时间(P〈0.05或P〈0.01),但对痛经扭体反应次数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调经赞育丸对痛经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和PGF2a等激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对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对痛经的作用。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己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造痛经模型,腹腔注射催产素致大鼠扭体反应,观察并记录给催产素后大鼠扭体发生的潜伏期及给催产素后15min内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于给予催产素1h后,测子宫匀浆中按NO水平及NOS活力。结果:复方益母口服液及益母草口服液均显著延长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潜伏期,显著减少15min内大鼠扭体发生次数;模型组子宫组织中N0、NOS水平显著降低;复方益母口服液及益母草口服液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子宫组织中的N0、NOS水平。结论:复方益母草口服液对实验性痛经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痛经小鼠及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前列腺素F2α(PGF2α)致小鼠痛经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小鼠扭体次数、血浆β-内啡肽(β-EP)、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复制缩宫素(OT)致大鼠痛经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扭体次数、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前列腺素F2α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升高血清中β-EP含量(P0.05),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缩宫素引起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桂枝茯苓胶囊高、中剂量组PGF2α/PGE2比值降低。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β-EP、6-Keto-PGF1α、PGF2α、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痛经宝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方法取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为痛经宝和对照组,分别以对应药物灌胃3天,再用缩宫素和PGF2α造成2种痛经模型,考察小鼠扭体反应率。另取20只雌性大鼠子宫,分为对照组、痛经宝组,分别加药后,观察两组的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和活动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痛经宝可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率(P〈0.05);痛经宝对缩宫素所致的子宫收缩有明显拮抗作用(P〈0.05)。结论痛经宝对鼠原发性痛经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桂儿脐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文超  李松梅  朴晋华 《山西中医》2010,26(6):50-52,54
目的:研究丁桂儿脐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药效学作用。方法:观察药物对催产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药物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时催产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剧烈收缩的影响;药物对寒凝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丁桂儿脐贴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延长扭体潜伏期;能强烈对抗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正常收缩和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剧烈收缩;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大鼠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和全血黏度(P〈0.01或P〈0.05)。结论:中药丁桂儿脐贴能明显抑制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缓解动物实验性痛经,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能够有效改善湿寒所致的寒凝血瘀症状,可用于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合剂(当归、川芎、香附、益母草等)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作用。方法:对小鼠子宫、卵巢进行重量测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和前列腺素E1诱发小鼠痛经模型法,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温经化瘀合剂能明显增加小鼠子宫重量,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度,减少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前列腺素E1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既能使正常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又能对抗缩宫素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结论:温经化瘀合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痛经小鼠止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雅琴  黄光英 《中国针灸》2008,28(2):119-12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未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针刺组(A)及药物组(P)。M组、A组和P组均采用乙烯雌酚和催产素造模。A组于造模第7d针刺“三阴交”“地机”,每日1次,连续治疗5d;P组于造模第7d予益母草膏0.6mg/g灌胃,连续5d。观察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及30min内扭体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子宫组织中催产素受体(OctR)及血管加压素受体(VasR)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A组及P组扭体潜伏期较M组延长(P〈0.05);A组及P组30min内扭体数低于M组(P〈0.05);M组OctR、VasR mRNA表达水平与另3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痛经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对小鼠体内激素介导的受体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影响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痛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益母草膏组,每组10只,己烯雌酚灌胃12 d建立痛经模型。针刺组取"关元",双侧"地机"三阴交"穴,留针30 min;益母草膏组采用益母草膏(每日80 g/kg)灌胃治疗。两组均在灌服己烯雌酚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予己烯雌酚1 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观察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RT-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卵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子宫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①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的大鼠扭体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潜伏期高于模型组(P<0.05);②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与模型组比较,FSH、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5),P含量明显升高(P<0.05);③针刺组和益母草膏组下丘脑、卵巢GnRH,垂体GnRH-R,子宫E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子宫PR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振腹治疗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优效参数。方法 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缩宫素注射法建立寒凝痛经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以及9个振腹组,共11个组,每组6只。在冷冻5天、振腹干预5天,同时每日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致敏后,注射缩宫素致痛,立即测定大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和子宫体表投影温度,并计算扭体评分。(1)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盐水组、模型组和9个振腹组间的差异。(2)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差分析9个振腹组的行为学结果,找出影响振腹疗效的主因素,并得出疗效最优参数组合。结果 (1)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扭体评分明显增加,子宫体表投影温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4个振腹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8个振腹组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所有振腹组子宫体表投影温度均显著增高(P0.05)。(2)振腹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振腹疗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时间(P0.01)。综合考虑痛经发作潜伏期、疼痛程度及子宫温度,振腹治疗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综合优效参数组合为长时间、高频、低幅。结论 振腹疗法能够延长寒凝证痛经大鼠的潜伏期,减轻疼痛,提高子宫温度。治疗时间是影响振腹法治疗寒凝证类痛经的最主要参数。长时间、高频、低幅振动是治疗寒凝证类痛经的最优效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6.
赵伟国  李运景  黄民 《中成药》2012,34(7):1224-1228
目的观察痛经康口服液(延胡索、当归、川芎、香附等)抗痛经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大鼠股部皮下注射己烯雌酚,1次/d,连续11 d,其中第1天及第11天注射量为0.8 mg/只,第2天至第10天注射量为0.4 mg/只。于最后1次给药40 min后,所有大鼠按4 U/kg体质量腹腔注射缩宫素致大鼠扭体反应。采血,处死,取子宫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催产素受体(OTR)及加压素受体(VP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痛经康低、中、高剂量组出现扭体反应的动物数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少。田七痛经胶囊组、痛经康中、高剂量组出现扭体反应潜伏期较模型对照组延长,30 min扭体反应次数较模型对照组减少,其中痛经康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但扭体反应次数无统计学差异。痛经康低、中、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痛经大鼠子宫催产素及加压素受体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痛经康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痛经大鼠子宫催产素及加压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当归油对痛经小鼠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和钙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当归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测定痛经模型小鼠子宫重量、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和钙离子水平,研究当归油对子宫的作用。结果与阴性组比较,当归油能够减少催产素所致痛经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对痛经模型小鼠子宫重量无明显影响(P>0.05);给药组小鼠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钙离子含量显著降低(P<0 01)。结论当归油对催产素所致痛经小鼠扭体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可升高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同时降低钙离子水平。这些作用可能是当归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满药赤雹果水提取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赤雹果水提取物(WEFT)对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及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影响,为临床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缩宫素制备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以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观察WEFT对缩宫素诱发原发的痛反应的影响;以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观察WEFT对缩宫素诱发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影响,借以评价WEFT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 ①WEFT 2.0 g/kg,1.0 g/kg组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7.23±1.62)min,(6.49±1.81)min 显著延长,与空白对照组(4.32±1.13) min比较差异显著 (P<0.05或P<0.01);扭体反应次数(14.3±3.46)次/30 min,17.4±3.53)次/30 min,与空白对照组(32.3±5.64)次/30 min比较差异显著 (P<0.01).②在大鼠离体子宫实验中,WEFT的终浓度在0.1~1.6 mg/ml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缩宫素诱发的大鼠离体子宫的兴奋性,显著降低离体子宫的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WEFT对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痛反应和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WEFT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香延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定香延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效学。方法:根据文献建立大、小鼠痛经模型,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大鼠0.042 g.kg-1,小鼠0.06 g.kg-1),香延止痛方小剂量组(大鼠5.19 g.kg-1,小鼠7.41 g.kg-1)、香延止痛方大剂量组(大鼠10.37 g.kg-1,小鼠14.82 g.kg-1),观察香延止痛方的镇痛作用。用免疫学方法测量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观察药物的影响。结果:香延止痛方能显著延长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能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中的PGF2α含量,提高PGE2的含量,降低PGF2α/PGE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香延止痛方可能通过提高痛阈及改变子宫中PGE2和PGF2α的含量,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其对模型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其受体(PGF_(2α)-R、PGE2-R)、催产素受体(OTR)、加压素受体(VPR)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各组均为20只。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的扭体次数,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子宫内膜PGF_(2α)-R、PGE2-R、OTR、VP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产生扭体反应,且有扭体潜伏期(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次数较少,扭体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可减轻痛经模型大鼠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