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卫气分证中邪损络脉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热疫毒损伤机体,可使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郁而化热,火毒壅盛而发温病。在治疗温病时,于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下一个层次证象尚未出现之前予以“先治透热”,以防传变,使邪热不致内入,血络通畅而药物直达病所,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地截断病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
赵美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1)
痧症,是多发于夏秋两季,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之秽浊出现的一些病症。临床表现为头痛、咳嗽、烦闷、头面肿痛、眩晕胸闷、手足肿痛、身体肿痛、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指甲青黑等等,古代称之为痧症,又称痧气或痧胀。考察“痧”字来历,可知“痧”是从“沙”字 相似文献
3.
燥邪与燥证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燥证研究亟待理清燥邪与燥证关系,而古今论燥理论多有疏漏或歧义。鉴此,本文以审证求因为本,综览既往文献,从六气气化属性认识燥邪与燥证内涵,倡论燥邪之正化、兼化、从化及内外传变,以"类燥"阐释内生燥邪,分析燥邪与类燥之邪引发内外燥证之情。其后得出燥邪与燥证关系之结论:1.燥证均由燥邪所致;2.燥邪有本气燥邪、变生燥邪和内生燥邪之别,均能导致外燥证和内燥证;3.外燥证多由本气燥邪引起,内燥证多由内生燥邪引起;4.外燥证病因除本气燥邪外,尚含有六淫他邪变生燥邪成分;5.引发内燥证之内生燥邪可称作"类燥",系由阴虚血虚而津少、内火里热而伤津、寒凝血瘀湿阻痰结而滞津等原因产生;6.燥邪淫盛时,可通过经络、形体组织内外相传,故内燥证可兼见外燥证,外燥证亦可迁延而伴生内燥证;7.无论外燥内燥,倘若其证候内出现不能以燥邪属性解释之症状,则属伴有"非燥证",当责燥邪之兼夹邪气所致。 相似文献
4.
5.
“痧证”是一种传变迅速、症情复杂、病势危重的内科急症,通过对数则“痧证”医案的整理及评析,发现古代医家对“痧证”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对本病的诊治规律研究,探索中医药辨治急危重症的特色及诊疗思路,既可丰富中医药学术传承,也可为临床辨识与诊治此类疾病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和胃汤加减方在络脉瘀阻证胃脘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12例络脉瘀阻证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计算机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和胃汤加减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汤加减方应用于络脉瘀阻证胃脘痛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H22荷瘤小鼠邪毒壅盛证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采用GeneChipMouseExon1.0STArray等技术及芯片分析方法,观察H22荷瘤小鼠邪毒壅盛、早期气虚、中期阳气虚及中晚期气阴阳虚证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筛选到邪毒壅盛证独特性高表达的基因32个,其中包括Tete3、Phf7、Ldhc等参与睾丸发育、精子或卵子发生的基因22个,Adipoq、Nream、Tnfaip6等与肿瘤有关的基因4个,以及Atp8b3、Pnpla3、Retn等其他功能的基因6个。筛选到邪毒壅盛证独特性低表达的基因2个,有Cort和LOC668417。结论邪毒壅盛证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独特性表达的基因,可能是该证候与其他证候区别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8.
舌下络脉诊法古已有之,现代更从微观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其对诊断血瘀证有重要作用.把DME方法应用于血瘀证的舌下络脉诊断研究中,将进一步证实舌脉诊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王亦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504-2504
痧证多见于高温、高湿或烈日照射环境,使体内热量不能顺利发散,影响产热、散热平衡。热量在体内大量积蓄,或体内水和盐大量丧失,或疲劳过度而出现头晕、头痛、头重、胸闷、呕恶、全身乏力、口渴口干,或大汗淋漓,或汗不发,闭汗等。笔者采用健脾防暑汤防治痧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12.
痧症是畲族医药学中历史最悠久,发病最广的病症之一。畲医对痧症的治疗极具特色,疗效显著,但对痧症的症型至今尚无完整和统一的说法。课题组在原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痧症的发病特征,发病部位,治疗经验总结了108种痧症,同时阐述了分类、名称、症状、治疗,为畲医痧症的继承、发掘、和整理构筑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14.
论《痧胀玉衡》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痧胀玉衡》作者为清代医家郭志邃。郭氏字右陶,李人(今浙江嘉兴西南)。其出身于儒门世家,由于身处明清更迭乱世,经儒治国之术无从施展,于是转从医学。他遍阅仲景、东垣、丹溪诸家医论,颇有己见。后因战乱流徙至江淮、吴越一带,17世纪中叶,该地一度疫病流行,痧症频发,郭氏鉴于痧症为天地疫气所致,发病甚暴,变化甚速,辨治失宜则症转凶险,而世间却无专著论述,遂搜求前人有关学术治验,并向杏林先辈、贤异隐人请教,提纲挈领,立说定义,明列治验,广搜文献,精心参酌,于公元1675年著上中下3卷,公元1678年续后卷,合成《痧胀玉衡》一书,实为清代刺络… 相似文献
15.
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分布规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参照国内经前期综合征与相关证候诊断标准,对山东地区不同职业成年女性人群本病证临床表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526例完整资料详细辨证分析,结果表明:本病证候分布明朗,呈现以肝疏泄失常证为主的规律,肝气逆、肝气郁、肝火上炎与心脾两虚四证覆盖本病95%,前两证分别占58.9%与27.5%,是其主证与常见证。表明此病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图像数据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6例,辨证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脾胃湿热证(63例)、肝胃不和证(56例)、脾胃虚弱证(51例)、胃阴不足证(44例)、胃络瘀阻证(42例)。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患者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下络脉颜色RGB、HSV值,以及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等舌下络脉形态特征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胃络瘀阻证R、G、B、V值低于其他证型,但积分值高于其他证型。经相关性分析,舌下脉络颜色与其参数R、G、B、V值均呈负相关(P<0.05)。胃络瘀阻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较高,脾胃虚弱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比其他各证型低。结论 舌下络脉客观化指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应灵敏,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结论基本一致,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分布特点,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通过数据库网上检索结合手工检索,依据纳入标准纳入文献,规范名称,统计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与各证症状的频数。结果:证候规范归纳为55种证候类型,总频次191次。其中出现频次前9位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气滞;阴虚阳亢;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并确定了各证主要症状。结论:以上结果为经前期综合征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依据,为课题组进一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了中医证候的特点,提出证候具有动态性与过渡性。通过对中医证候擎的历史回顾,进一步解析和认识中医证候学的模糊性量化概念,提出量化研究是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发展中医学科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与血清PAF、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102例,观察舌下络脉的特征并进行评分和分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PAF、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舌下络脉特征、PAF、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且不同舌下络脉评分组间血清指标PAF、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下络脉总积分与血清指标PAF、VEGF、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指标PAF与VEGF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与PAF、VEGF存在正相关性,其舌下络脉积分与分级越高,PAF、VEGF表达越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提示舌下络脉的评分与积分以及PAF、VEGF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辨证的重要依据与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