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舜华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02-1503
临床所见“虚火”为患之病症颇多,无论是肾阴虚,水不制火,还是肾阳虚,虚阳上浮,甚或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不潜,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浮之证,治疗当调补阴阳,引火归元,每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临床所见“虚火”为患之病症颇多,无论是肾阴虚,水不制火,还是肾阳虚,虚阳上浮,甚或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不潜,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浮之证,治疗当调补阴阳,引火归元,每可收到良好疗效。1鹅口疮莫某,女,72岁。2002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于9月发鹅口疮1次,10月复发鹅口疮已6天  相似文献   

3.
引火归原法     
引火归原法(以下简称本法)是治疗肾火上浮的方法。在滋肾药中加补火之品,导浮游之火归于肾,使阴阳平衡,肾火不升,运用得当,疗效卓著。现将本法适应病证、选方择药,以及运用举隅简述如下。 1 适应病证本法适用于肾阴亏耗,虚火上炎。证见头晕耳鸣、颧红目赤、低热口干、口舌糜烂、咽痛牙痛、腰膝酸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2,(12):892+904-892,904
<正>引火归原法为治疗上实下虚、肾阴下亏、龙雷之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其火为失于"本位"之虚火,故不宜清而宜引其归于本位,即引火归原。皮肤病的发生与火邪关系密切,其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占较大比例,然虚火亦不在少数。兹就临床中应用引火归原之引火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刘萍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2):22-22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的一种方法 ,意在引虚火下潜 ,使元阳归宅。此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 :肾水不足 ,真阴内耗 ,虚阳无约 ,浮越于上 ,当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 ;元阳虚衰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龙火飞越 ,急需温元救阳 ,引火归原。试讨论之。1 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景岳全书·阴阳篇》说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以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 ,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效甚微 ,可“…  相似文献   

6.
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但究此虚火之原,系肾水不足,阴津内耗,虚阳失约,浮越于上,治当滋水养阴,引火归原。现结合临床,谈谈本人对引火归原的应用。张景岳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  相似文献   

7.
石海洲 《河南中医》2012,32(7):799-799
“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使阳归肾宅.然而病属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无效,用养阴潜阳之剂也无效者,亦可应用“引火归原”法,于阳中求阴.  相似文献   

8.
引火归原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为命门肾宅;其"火"可以是阴不涵阳之火,也可是虚阳上浮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临床应用需明辨证型,分清阴虚、阳虚或阴盛格阳,对应施治,并掌握所用药物的味数及用量,方能得效.临床应用可分以下3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引火归元法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践中发现诸病可见的多种虚火浮越、火不归元的症状,如自汗盗汗、头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痛、舌疮、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突发性耳鸣耳聋、不寐等,皆可运用引火归元法来治疗。火不归元的类型一般分为三种:水浅不潜龙,阴虚火旺,水亏不足以制火,龙火离位上奔,相火上冲于头面;水寒不藏龙,阳虚水冷,肾水寒极,水寒格火,逼真火浮游于上、于外;本虚不养龙,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肾元亏虚,火不归藏,浮越于上。以上三种浮火证其治则为从治法:热因热用,具体治法为潜火归藏、引火归元。临证见各种火不归元症状,辨证属肾脏阴阳亏虚为本、虚火浮越为标者,皆可以引火归元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周庆 《陕西中医》2004,25(3):280-280
引火归原 ,是治疗虚阳浮越 ,肾火上升的方法 ,意在引火下潜 ,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其火系肾水不足 ,阴津内耗 ,虚阳失约 ,浮越于上所致 ,治宜滋水养阴 ,引火使归之。《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云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又云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引阳也”。病属阴虚阳浮 ,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 ,育阴潜阳之剂不效 ,应该“从阴以引阳 ,求其属而衰之”,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 ,加一味小量之肉桂以引火归原 ,使阴阳平调 ,虚火不升 ,阳归肾宅。现…  相似文献   

11.
吴利群  张苏扬  朱雪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17-1218
《景岳全书.阴阳篇》:"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引火归元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损致虚阳浮越,虚火上炎之症,老年人多见。  相似文献   

12.
引火归原治戴阳顾名思义,“引火归原”之意,乃将火引归原位,不使浮越于上。可见此火非六淫之邪火,而是人身固有之火,一般认为是肾火。肾火应居下位,一旦肾火上浮,可呈现下真寒而上假热的证候,或称戴阳证,宜变法为治。  相似文献   

13.
引火归原法临证举隅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石丽君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虚阳浮越,治当滋水养阴,从阴引阳,以“求其属而衰之”。临证时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加辛温之肉桂以引火...  相似文献   

14.
“引火归原”是治疗肾火上升的方法。肾火上升,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龈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冷,舌质嫩红,脉虚,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引火归原”之治法究其根本是一种用温热药治疗阴虚阳亢的方法,此处之火,有人称之为“龙雷之火”或“无根之火”。如朱丹溪在其《相火论》中就认为肝肾相火就是龙雷之火。相火其性忄票悍,可煎熬真阴,使阴虚而发病,即龙雷之火为阴虚之火。而无根之火亦可认为是阴虚之火,也有认为不独是阴虚,还有阳虚,即阴阳两虚者。王教授指出:“‘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15.
颜乾麟教授指出引火归元之“火”乃“相火”,本质为虚火。此“虚火”乃阳气不足,龙雷之火失守,火不归元所致。虚阳上浮临床表现虽繁杂,但有共同的病症特征。在治疗上应治病求本,谨守病机,遵循“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的原则,对疑难病症有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何钱 《北京中医》2010,(11):838-838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疳"等范畴,石恩骏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阴虚火旺,虚火上浮,治疗当以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为法,以自拟方滋肾解毒汤(山萸肉9 g、山药15 g、熟地15g、干姜3 g、茯苓12 g、丹皮6 g、熟附片3 g、生甘草30 g)化裁以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使阴虚得养,浮火得降,每取良效。  相似文献   

17.
引火汤为治肾水亏乏、虚火上扰证之主方,该方原是陈士铎为治疗阴蛾所创。“异病同治”是中医的一个治疗原则,当代临床运用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扩大了引火汤的治疗范围。将引火汤用于治疗肾水亏乏、虚火上扰之证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俊  张莞然  邱明义 《光明中医》2014,(10):2159-2160
作为病理之火的实火、虚火在中医古籍中被广泛论述,然则实火易辨,虚火难分。根据病机差异虚火又可以分为阴虚之火和阳虚之火,临床如何辨证施治关乎预后,切不可见火便苦寒直折,亦不可一概滋阴降火。当根据其病因病机之不同,对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对虚阳浮越者温阳、引火归原。  相似文献   

19.
引火归原法摭谈丰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21700)程从箴引火归原法,是中医特有的治法之一。其“火”可以是虚阳上浮之火,也可是阴不涵阳之火,还可是阴寒内盛,迫阳外越之火。其“原”是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系指命门肾宅。故此,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虚阳浮越。虚...  相似文献   

20.
“引火归原”是治疗肾火上炎的一种方法。关于它的病机、药物等方面,历来认识很不一致。现将几种不同的认识加以归纳,并就病理、药物问题,略谈己见如下: 一、几种不同的认识(一)病机是肾水虚亏、真火不藏,引火归原药只肉桂一味如王氏①说:“龙雷之火者,水亏无所潜藏也。”“这种火因虚(阴虚)而致,故又称虚火,此火原藏在水中,故又称水中之火。水盛则此火得以潜藏,而行其温煦脏腑之正常功能;水亏则火无制约,故冲跃而起,所谓龙雷之火,即是指此。”据此,王氏认为,谓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