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晁恩祥指出:中医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独特的专长和潜在优势,应重视在其稳定期扶正固本,以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疾病进展。他认为,稳定期COPD属于中医“虚喘”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肺肾两虚,治疗当以调补肺肾、纳气平喘为大法。应用调补肺肾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好。为今后进一步控制COPD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了可行性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属于中医"肺胀"、"喘证"等范畴,临床稳定期以正虚为主,表现为肺肾两虚.一直以来,COPD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反复急性加重是其肺功能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其免疫功能、控制慢性气道炎症、减轻其加重是防治COPD的关键.笔者就COPD的发病机制以及COPD稳定期应用调补肺肾法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赖芳  韩云 《新中医》2009,(11):16-17
晁恩祥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业主任委员。晁教授长期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药研究与治疗,对本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经呼吸机治疗顺利脱机后的患者,提出应运用调补肺肾之法以加强正气的治法,并创制了调补肺。肾方,其精要在于补中寓调,标本兼顾,以补为主,以调为顺,寓补于调,以调为补,而非一味地补虚固本。现将其应用调补肺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机治疗后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补肺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调补肺肾方药,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综合预后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FEV1和FEV1/预计值(%)、FVC和FVC/预计值(%)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呼吸困难情况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调补肺肾法能有效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补肺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调补肺肾方药,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综合预后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FEV1和FEV1/预计值(%)、FVC和FVC/预计值(%)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呼吸困难情况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6 min行走距离和BODE评价总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和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调补肺肾法能有效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宪海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位在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交阻多见,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宜补虚泻实,分清主次,辨证分型,肺脾两虚-健脾益肺(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两虚-调补肺肾(肺肾气虚,西洋参、冬虫夏草、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山茱萸、五味子等,补肺纳肾;肺肾阴虚-麦味地黄汤)、痰瘀搏结-化痰祛瘀(益气化痰祛瘀、养阴化痰祛瘀),强调综合治疗COPD,康复治疗,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缓解期服用百令胶囊,补益肺肾,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模型并评价调补肺肾方保护气管软骨细胞退变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调补肺肾方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确定中药调补肺肾方和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的最适浓度,采用最适浓度CSE处理气管软骨细胞制作COPD细胞模型,然后加入白细胞介素-1β(IL-1β)建立软骨细胞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调补肺肾方组中加入调补肺肾方干预48 h,空白组、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软骨细胞退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p-p38、caveolin-1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caveolin-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调补肺肾方最适干预浓度为1%,CSE最适建模浓度为2.5%。模型组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软骨细胞染色明显变浅,细胞狭长,多为单层生长,胞内可见较多空泡形成,核仁变形,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明显退变;免疫组化法显示Ⅱ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弱,基本为阴性。模型+调补肺肾方组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呈浅蓝色,核仁较清晰,胞内空泡较少,细胞形态相对规则,退变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法显示Ⅱ型胶原表达减弱,在较多软骨细胞质及胞外可见。模型组软骨细胞中p-p38、caveolin-1表达水平和MMP-3、caveolin-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模型+调补肺肾方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采用CSE联合IL-1β处理气管软骨细胞能成功制备COPD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模型,调补肺肾方能降低软骨细胞中p-p38、caveolin-1、MMP-3的表达,从而抑制气管软骨细胞退变。  相似文献   

8.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复感外邪均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时咳、痰、喘、胀等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的虚证,总属本虚标实,有偏实、偏虚不同。稳定期辨证分型尚未统一。中医药治疗重视辨证论治,随证治之,重在综合调补,强调肺脾肾综合调补,降逆化痰,活血化瘀等,同时配合针灸、按摩、外治、饮食药膳、养生保健、康复等特色疗法,其中以针灸、贴敷疗效较为显著,具有独特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肺肾同治结合针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收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针对性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肺肾同治结合针刺法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困难指数、六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虽然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EV1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都延缓了患者肺功能的进一步加重。结论:肺肾同治结合针刺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拟补肺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中医证属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型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给予舒利迭治疗,并联合补肺平喘汤.连用12周.对照组80例仅给予舒利迭治疗,总疗程12周.结果 2组比较,综合疗效、FEV1%预计值、6MWD、COPD急性加重频次(1年内的COPD急性加重次数)、指脉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肺平喘汤可以改善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减退,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次,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及指脉氧饱和度;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辛增平  张军 《江西中医药》2004,35(10):17-18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颇有差异,脏腑娇嫩,正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一旦发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发展迅速,变化莫测。故古有“宁治十个男子,不愿治一妇人;宁治十个妇人,不愿治一小儿”之说。治疗用药的总体原则:一是抓住病势,及时果断、不失时机地处方用药,以阻断病势的发展,提高方药的治疗效果;二是慎用疏肝利水之品,因为小儿为纯阳之品,滥用有损伤肝肾功能之虞;三是少用或不用峻猛有毒药物,比之成人,此类药物极易伤正;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灌胃和尾静脉2种方式对大鼠给予黄藤总生物碱,采用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浓度变化后,通过3P97软件计算巴马汀与药根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2种方式给予黄藤总生物碱60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Cmax分别为(0.91±0.06),(0.70±0.08)mg·L~(-1),tmax分别为(35.24±0.83),(47.76±1.24)min,t1/2分别为(187.03±1.53),(105.64±16.99)min,AUC分别为(280.30±18.69),(144.36±1.06)mg·min·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t1/2分别为(172.18±12.38),(147.26±1.82)min,AUC分别为(2 553.14±214.91),(328.83±10.81)mg·min·L~(-1)。巴马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98%,药根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3.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研究最小随机化在国内针灸领域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onMed)和PubMed数据库,整理、归纳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有国内针灸领域应用最小随机化的临床研究,统计并分析总样本量,组间基线水平等信息。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最小随机化在针灸相关小样本量或影响预后因素较的临床研究中保证了组间基线的水平。结论:最小随机化与针灸学相关研究方向结合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但由于该随机方法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在临床研究应用中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妥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对肝癌SMMC-7721细胞以及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氧化白藜芦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建立小鼠H22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氧化白藜芦醇80、40、20 mg/kg剂量组,以实体瘤瘤块生长曲线及抑瘤率为指标评价氧化白藜芦醇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取用不同剂量组作用后的瘤块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论:MTT结果显示,氧化白藜芦醇对肝癌7721肿瘤细胞的IC50值为58.13μg/ml,抗肿瘤活性良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氧化白藜芦醇促进肝癌7721细胞凋亡;体内试验显示氧化白藜芦醇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明显,80、40、20 mg/kg三个剂量组对H22移植瘤抑制率为76.88%、65.90%和45.99%,呈一定量效关系,氧化白藜芦醇增加caspase-3表达量及Bax/Bcl-2比值。结论:氧化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抑制肿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口服胸腺肽肠溶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胸腺肽肠溶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及调节免疫的体内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号为载体材料,用改良的O/O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肠溶微球。考察了载药量、聚合物浓度对包封率和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口服胸腺肽微球对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随着载药量的增加,包封率呈下降趋势;聚合物溶液浓度提高会增加微球的包封率。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药物包封率可达89.7%。胸腺肽微球在体外释药有明显突释,提高聚合物浓度,降低载药量可以减少体外突释。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经口服胸腺肽微球后可以提高小鼠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证明所制备的胸腺肽微球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结论用改良的O/O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肠溶微球,通过调节制备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高包封率的微球。动物实验表明,胸腺肽肠溶微球口服后具有调节和增强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春兰  朱江 《中国针灸》2002,22(10):12-20
介绍日本高等针灸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及针灸课程的内容,概括了其课程设置与针灸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Forty-eight natural and semisynthetic cycloartane-type and related triterpenoids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Epstein-Barr virus early antigen (EBV-EA) activation induced by the tumor promoter 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 in Raji cells as a primary screening test for anti-tumor promoters. In addition, these triterpenoids have been tes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activation of (+/-)-(E)-methtyl-2-[(E)-hydroxyimino]-5-nitro-6-methoxy-3-hexemide (NOR 1), a nitric oxide (NO) donor, as a primary screening test for anti-tumor initiators. All of the compounds tested exhibit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both EBV-EA and NOR 1 activation. Six of these compounds having a C-24 hydroxylated side chain, viz., (24R)-cycloart-25-ene-3beta,24-diol (9), (24R)-cycloartane-3beta,24,25-triol (11), (24S)-cycloartane-3beta,24,25-triol (12), (24xi)-24-methylcycloartane-3beta,24,241-triol (14), (24xi)-241-methoxy-24-methylcycloartane-3beta,24-diol (15), and (24xi)-24,25-dihydroxycycloartan-3-one (27), showed higher inhibitory effects than the others tested on both EBV-EA (IC50 values of 6.1-7.4 nM) and NOR 1 activation. Furthermore, compounds 14 and 15 exhibited inhibitory effects on skin tumor promotion in an in vivo two-stage mouse skin carcinogenesis test using 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 as an initiator and TPA as a promot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包装饮片品规在不同调配模式中,应用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的原则和条件。方法:依据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通过使用MySQL—Front软件分析门诊中草药处方调配,比较手工与机器自动化两种不同调配模式的优劣情况。结果:在小包装饮片品规调配中,兼顾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进行调配的981种品规和324种饮片,其完全调配率为76.12%;而只根据巴莱多定律设计完全忽略长尾理论进行调配的543种品规和229种饮片,其完全调配率为41.04%,但仍可完成80%的工作量。结论:兼顾巴莱多定律和长尾理论设计的方案更适合人工调配小包装品规;只依据巴莱多定律设计的方案更适合机器自动化调配小包装饮片品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和比较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在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上的区别 ,探讨建立合理的川贝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的途径。方法 :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 ;用重量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 :测定了 4种川贝母 (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各3个样品和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各 2个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和总皂苷含量。结论 :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 0.05 %~0.1% ,总皂苷含量在2.0%~4.0% ;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 ,总皂苷含量在 1.0%~2.0%。这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川贝母的独特药理活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TCT(液基薄层)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检查的4588例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TCT报告结果为ASCUS,均应用阴道镜进行诊断后,500例患者RCI评分达到2分以上,全部患者再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后统计患者符合率。结果:500例组织活检以及TCT的符合率是82.0%,其组织活检与阴道镜诊断的符合率是88.0%;应用单纯的TCT与阴道镜进行诊断相较组织活检的对照结果,其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于应用TCT达到HSIL以上以及应用阴道镜进行诊断其RCI的综合评分达到CIN I的三级以上并且阳性的患者为155例,同组织活检进行对照,其符合率是98.0%,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TCT对患者进行筛查,再配合以阴道镜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宫颈病变检出率,特别是对于早期诊断为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具有确实的检查价值,应予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