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s , 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血供丰富是其特点,其Fuhrman分级是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1‐2]。CT 血管成像空间分别率高,对于肿瘤组织内直径较大血管的显示及形态学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CTA)血管定量分析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已有报道[3]。CTA对CRCC的运用主要是观察肾癌的血管的走行、变异及分期[4],有研究表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期增强CT 扫描能够全面评价肾周侧支静脉的表现[5],而CTA定量血管分析与CRCC病理和分级的相关性少有报道。因此,笔者假设CTA定量血管分析可以通过高、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血管数量的差异对它们进行鉴别。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研究欲利用C T A后处理技术对不同Fuhr‐man分级的肾透明细胞癌内的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利用CTA 血管定量分析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在泌尿系所有的肿瘤中是最致命的[1],其病死率超过40%,并且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大体形态上,肾细胞癌表现为两种状态,即实性或囊性,其中约4%~15%的肾细胞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肿物,且组织学上报告为肾细胞癌,被称为囊性肾细胞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2]。CRCC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未见于任何诸如美国国立综  相似文献   

3.
单侧肾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和肾细胞癌印洪林周晓军钱源澄陆珍凤在同一脏器同时发生不同组织形态的肿瘤极为罕见。本院收治1例发生于同侧肾的移行细胞癌和肾细胞癌的少见病例。复习文献,以往已有24例报告[1~4]。我们对该肿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杨康  邹媛  喻俊峰 《广东医学》2016,(14):2206-2208
肾细胞癌( RCC)是成年男性泌尿系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泌尿系肿瘤的44%[1]。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原性,20%的肾癌患者经历手术及放化疗后仍发展为转移性肾细胞癌(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 mRCC),中位生存期小于2年[2]。当前,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癌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肿瘤,使患者体内免疫内环境长期稳定,达到抗瘤效果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4]。近期相关文献表明肿瘤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免受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和杀灭,并不断发展[5-6]。随着PD-1/PD-L1抑制剂在黑色素瘤[7]、肺癌[8]、胃癌[9]以及转移性膀胱癌[10]获得良好的疗效,PD-1/PD-L1极可能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又称 Bellini管癌,为肾实质上皮性肿瘤,WHO 1997、2002和2004年均将其作为是肾细胞癌的主要类型之一,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肾细胞癌的1%[1],临床上较易误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肾集合管癌5例,结合文献复习就其临床特征作一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嫌色细胞癌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俊安  陈志文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2):1107-1107,1110
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是肾细胞癌少见的亚型,占肾癌的5%.我科于2004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集合小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占所有肾细胞癌的1%~2%[1].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血尿、腰痛、体质量减轻和肾区肿块[2].我科收治1例集合小管癌患者,以不规则持续高热入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分子CD99、FKBP5、FLJ13576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分子CD99、FKBP5、FLJ13576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CD99、FKBP5、FLJ13576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60%和48%,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24%和16%,表达水平也明显不同。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D99、FKBP5和FLJ13576 3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P<0.05)。结论:肿瘤转移相关分子CD99、FKBP5、FLJ13576在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检测肾细胞癌的新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鼻及鼻窦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多起源于肾癌,亦可见在肾切除术很长时间甚至几十年后转移[1],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尤其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双侧鼻息肉伴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3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胶体铁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患年龄分别为62、63和67(平均64)岁,均为男性.主诉为腰部酸胀,无明显血尿和腰部包块.所有肿瘤分期均为T0N0M0,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为多变的网状透明胞质的大细胞构成,根据网状化胞质的程度和分布,肿瘤细胞可分为3种类型,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是在网状化的区域存在大量小泡,似乎是CRCC的特征性结构.小泡可能起源于线粒体外膜的外突.胶体铁染色阳性也是CRCC的特征之一.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肿瘤对(CKpan、CK19、上皮膜抗原和波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阳性,S-100蛋白阴性.15-26mo的随访表明生存良好。结论:这些发现进一步确证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典型的形态特征是存在胞质内小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RCC)的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石蜡包埋切片32例和正常肾组织切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VEGF表达。结果 CRCC组中COX-2、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组(P〈0.01);CRCC的COX-2、VEGF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9,P〈0.01)。结论 COX-2主要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参与CR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CRCC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在90例CRCC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CR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CRCC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1%(73/90)与4.3%(1/23);OPN的表达与CRC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P>0.05),但与患者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在CRCC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CRCC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3(MEKK3)在肾透明细胞癌(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CRC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EKK3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例CRCC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EKK3蛋白表达。 结果 CRCC组织中,MEKK3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MEKK3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低于低表达者。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MEKK3表达水平是CR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EKK3在CR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CRCC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经皮多弹头导航射频毁损治疗肾肿瘤(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损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例肾细胞癌患者行经皮射频毁损治疗。结果 术后第2d持续血尿消失,1周血沉转为正常。术后2周CT复查与术前比较肿物影稍大,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CT值不升高。结论 应用射频毁损治疗肾细胞癌能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可作为肾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肾癌也称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RCC 的发病率位居泌尿系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膀胱癌。约20%~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待出现症状后约30%的患者已到晚期,就诊时肿瘤已发生转移,手术效果差或丧失了手术时机。由于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因此尽管免疫治疗只让少部分癌症患者受益并且毒性作用大,但是白介素-Ⅱ加干扰素的免疫治疗仍成为了长久以来对于晚期和已经发生转移的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案[2]。  相似文献   

16.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它来源于肾小管上皮,发生在肾实质内,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1-3]。根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肾脏肿瘤分类,成人散发性肾细胞癌分为10个亚型,其中透明细胞癌占75%,乳头状肾细胞癌占10%,嫌色细胞癌占5%,而其他类型肾细胞癌较少见[2]。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恶性度差别很大,以透明细胞癌恶性最高,预后差;而嫌色细胞癌恶性度最低,预后好[2]。肾细胞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马兜铃酸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5例有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中药史并在我院确诊为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服药时间为1.0~25.0年,平均6.1年。结果:11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1例腰痛,1例体检时超声检查偶然发现输尿管肿瘤。经尿脱落细胞检查、B超、泌尿系三维CT、磁共振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明确诊断。15例患者均在我院手术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内输尿管口电切术,姑息性单纯肿瘤切除术。15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移行细胞癌,其中11例为多发或多中心肿瘤。全部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3、33个月死于多发转移。结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患者出现血尿时应高度怀疑尿路发生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马兜铃酸与尿路多发或多中心肿瘤是否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建通  高洪波  庞华  张晓勇  张曙光 《吉林医学》2011,32(23):4954-4954
<正>肾实质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85%为透明细胞癌,还有一部分为颗粒细胞癌及混合细胞癌。癌中常有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早期常无症状,或只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肿瘤体积增大时才被发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肾区痛和肿块。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个月就医,肺结核30年,已治愈。双肾未触及,左肾叩击痛(-),左上腹压痛(-)。胸片:(-),尿常规:潜血(+)。腹部肾脏CT示:左肾  相似文献   

19.
肾脏肿瘤包括良性肾肿瘤和恶性肾肿瘤,其中肾恶性肿瘤占多数,但肾脏肿瘤准确的发病率仍未可知.肾细胞癌是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90%).肾盂恶性肿瘤,即发生在肾盂和肾盏的恶性肿瘤,常简称肾盂癌.原发于肾盂的恶性肿瘤仅占肾脏肿瘤的7%.肾盂输尿管恶性肿瘤大多数为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据相关文献报道仅有6%~15%为鳞状细胞癌[1-3],且通常为肾盂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renal pelvis),肾盂合并输尿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报道极少[1,4],而病变发生于实质的有关文献更少(根据最近的文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报告了6例)[5].同时该病也可以来源于人体其它部位鳞状细胞癌的异位转移,如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肾盂鳞状细胞癌研究及病例报告等相关文献,对肾盂鳞状细胞癌这一少见恶性肿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肾脏肿瘤包括良性肾肿瘤和恶性肾肿瘤,其中肾恶性肿瘤占多数,但肾脏肿瘤准确的发病率仍未可知.肾细胞癌是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90%).肾盂恶性肿瘤,即发生在肾盂和肾盏的恶性肿瘤,常简称肾盂癌.原发于肾盂的恶性肿瘤仅占肾脏肿瘤的7%.肾盂输尿管恶性肿瘤大多数为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据相关文献报道仅有6%~15%为鳞状细胞癌[1-3],且通常为肾盂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renal pelvis),肾盂合并输尿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报道极少[1,4],而病变发生于实质的有关文献更少(根据最近的文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报告了6例)[5].同时该病也可以来源于人体其它部位鳞状细胞癌的异位转移,如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肾盂鳞状细胞癌研究及病例报告等相关文献,对肾盂鳞状细胞癌这一少见恶性肿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