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宝英  张菊 《吉林医学》1996,17(5):294-295
心脏刀刺伤6例救治体会李宝英(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136001)张菊(吉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130021)我科于1991年~1995年中,共收治了心脏刀刺伤病人6例,入院时病人病情凶险、危重,经过给予及时救治,6例病人均康复出院,下面谈谈救治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刀刺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6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例心脏刀刺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抢救成功,1例心肺复苏成功,脑复苏失败,术后第3天死亡。1例合并有胸腔内感染,肺不张,二期行开胸手术后治愈。1例合并室间隔损伤,于术后2个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手术。结论心脏刀刺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3.
钟兴波  刘波  史忠 《西部医学》2010,22(1):195-195
病例男,28岁,因被刀刺伤左胸部,于2009年1月1日18:40由120接入我科行急诊抢救。人院时患者已呈深昏迷,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测不到,各种反射微弱。患者剑突下靠左侧可见一长约3~3.5cm斜行伤口,初步探查深达心包腔,并于左侧胸腔穿刺抽出气体及不凝血5m1。急诊立即予以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左侧胸腔穿刺留置导管,肾上腺素3mg、阿托品1mg静推,多巴胺、间羟胺静滴,胶体液1000ml静脉快速输入。  相似文献   

4.
心脏刀刺伤是严重的胸部开放性损伤,常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本文旨在总结其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收治5例心脏刀刺伤.男4例,女1例;年龄18~30岁.右室刀刺伤合并右肺中叶两处穿通伤2例;其中,1例舌下坠放置通气管;1例气道内痰液、血液积聚较多, 排痰无效,行气管切开;1例左室贯通合并第五肋骨骨折,出现心包压塞症状,行心包抽血减压及心包内出血自体回输;左室刀刺伤合并左肺上叶穿通伤各1例(这2例静脉穿刺失败行静脉切开).5例患者均出现创伤性和(或)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成功,且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23例心脏刀刺伤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刀刺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心脏刀刺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前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死亡3例,痊愈20例,手术前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结论心脏刀刺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缩短手术前时间及紧急剖胸手术。  相似文献   

6.
心脏刀刺伤发生率虽不高,但病情危重,若处理不当,患者很快死亡.我院自1997年以来先后收治5例,均术前诊断明确,手术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刀刺伤8例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心脏刀刺伤患者急诊开胸探查,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心理护理,维持体液平衡,疼痛的护理和术后活动锻炼.结果: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住院时间18~25天.结论:心脏刀刺伤的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护理人员经过精心的护理杜绝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以信任和良好心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27例心脏刀刺伤的急诊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988年2月~2006年6月27例心脏刀刺伤患者的抢救经过和结果,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根据外伤史和临床表现,迅速确定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辅助检查,果断施行急诊心脏修补手术。[结果]抢救成功痊愈24例,心脏修补成功但术后长期昏迷1例,死亡2例,手术成功率为92.6%,死亡率7.4%。[结论]心脏刀刺伤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明确诊断,抗休克的同时果断剖胸手术解除心包填塞,修补心肌裂口。  相似文献   

9.
陈耀南 《广西医学》1997,19(4):685-686
心脏刀刺伤6例报告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陈耀南心脏刀刺伤在心脏开放性损伤中是常见的,伤后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导致死亡。我院外科1992~1995年抢救心脏刀刺伤6例,成功5例,死亡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性别:6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48岁,最小17...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身高170cm,体质量70kg。因"打架致左侧胸部刀刺伤"3h于2011年12月14日4pm入院。入院后查体见左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处一长约2cm的伤口,胸部CT提示:心包积液。门诊以"心脏刀刺伤、急性心包填塞"收入住院。拟急诊行剖胸探查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心脏刀刺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刀刺伤所致的心脏破裂的病人。由于伤势危重,若不采取直接、果断的抢救治疗,死亡率极高。近几年,随着心胸外科的开展,对心脏破裂认识的提高,积极快速开展心胸手术,使许多患者转危为安。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4年4月。共手术成功抢救由刀刺伤致使的心脏破裂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琳业  任海林 《医学综述》2012,18(2):317-318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97例、剖腹探查组313例、阴性探查组103例(探查后无明显阳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性探查占探查病例的24.8%。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转剖腹探查,占保守病例2.1%,余均治愈出院。腹部开放性刀刺伤以小肠损伤最常见,占总病例27.3%,其次为胃损伤占14.2%。结论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病例可结合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腹腔穿刺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保守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胸部刺伤的应急救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 1989年 10月~ 1999年 4月共收治 97例胸部刀刺伤患者 ,占我院同期胸外伤住院病人的4 4 .9% ,由于措施有力 ,治愈率较高 (95.9% ) ,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7例 ,男 6 9例 ,女 2 8例。年龄 16~ 4 7岁 ,平均 2 6 .9岁。其中刀刺伤 89例 ,其它锐器伤 8例 ,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医院2008年~2010年急诊救治的多发伤患者2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8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死亡31例,成功率88.37%,死亡率12.01%.结论 多发性的救治必须强调"准确、及时",严格按照"生命第一,器官第二,止血为先,修补在后"的原则,将多发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最大限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5.
16.
心脏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迅速诊断,及时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恰当处理心脏停搏、失血性休克,并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麻醉医师与术者的密切协作也是抢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腹部刀刺伤单纯腹壁清创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腹壁清创术在腹部刀刺伤患者中的应用 ,以提高腹部刀刺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我科收治腹部刀刺伤患者中 1 6例进行单纯腹壁清创术 ,对病例选择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1 6例患者治疗成功 1 4例 (87.50 % ) ,2例 (1 2 .50 % )中转手术。结论 对于腹部刀刺伤的患者 ,选择适合的病人进行腹壁伤口的单纯清创缝合 ,术后严密观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成熟的wistar雌性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穿刺损伤组,每组10只。脑穿刺损伤组大鼠麻醉后,微型钻钻孔、将针刺入颅内,经顶叶皮层插入脑组织中4 mm,伤及皮层,刺入位置为中线旁开3 mm,额状缝前3 mm,留针2 min,并用X线侧位片和正位片检查刺入位置和深度后退出。正常对照组仅开颅,不致伤。Wistar大鼠脑穿刺后,消毒断头取大鼠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星形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GFP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鉴定细胞形态,观察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光密度OD值、数密度值。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细胞,其特点为胞体较大,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于胞体一侧,细胞突起较多较长,符合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显示GFAP阳性细胞为97%,脑穿刺损伤组原代培养细胞数量增多,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密度分别为73.41±6.53和51.37±5.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光密度值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报告了49例心脏大血管穿透伤急救体会。46例获救成活,3例手术中死亡。作者认为心脏、大血管创伤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及时明确诊断,果断迅速处理,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方法,为急诊更有效地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8月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鼻导管吸氧、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镇静及抗心衰基础药物等治疗方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结果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性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以上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尽早对患者实施抢救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性症状,救治该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