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长敏  高虹 《四川医学》2009,30(6):844-846
目的总结和比较房间隔缺损三种现代治疗方法: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方法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共10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内科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共37例,35例封堵成功,2例封堵失败。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15例,15例均封堵成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51例,51例均获成功。结论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导管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典型的、边缘完整的患者。非体外循环微创封堵术适用于缺损大的、边缘缺失和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风险高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有合并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直视修补术和经胸微创封堵术3种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有助于VSD手术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别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介入组,n=123)、直视修补术(直视组,n=104)和经胸微创封堵术(微创组,n=23)的VSD患儿共25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视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介入组和微创组(P<0.001)。介入组无需输血、机械通气和ICU监护;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介入组(P<0.001)。3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 >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VSD安全、有效的方法。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l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VSD 21例。男13例,女8例。体重8~15kg,平均(15士5kg),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破口直径5~11 mm。全麻后经胸部切口显露右室,在超声食道探头引导下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 2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残余分流。结论经胸微创行VSD封堵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经胸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中的作用。方法对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筛选的47例适合封堵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术前TEE再次根据VSD位置、大小、形态选择封堵器的类型、型号;术中全程监测引导封堵过程;术后即时评价手术效果;术后1周内、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TTE随访,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患者残余分流、瓣膜反流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47例VSD患者在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治疗,43例封堵成功,其中采用等边封堵器27例,偏心封堵器15例,肌部封堵器1例;其他4例中,1例因残余分流较大,1例因对主动脉瓣、三尖瓣影响较大,1例患者放置封堵器效果不满意,出现封堵器移位,经调整封堵器的类型、型号后效果仍欠佳,然后改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VSD补片修补术,最后1例封堵效果不满意,因患儿有地中海贫血且年龄小,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VSD补片修补术风险太大,告知家属,家属放弃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外科VSD封堵术中起重要作用,术前筛选病例、术中全程监测引导封堵器的释放,术中及术后评价其效果等都需要TEE及TTE。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院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0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和10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2.5~3.0 cm切口和胸骨下段5.0 cm小切口入胸,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类型,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关闭ASD和VSD,实时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以及是否累及房室瓣、冠状静脉窦及主动脉瓣等.结果: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未见残余分流.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压力明显下降,4例中度肺动脉高压压力恢复正常.患者术后恢复快,3 d可以出院.结论: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祥蓉  邱妹婷 《四川医学》2009,30(5):780-781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出生婴儿1.5%。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VSD传统的治疗方法:外科体外循环(CPB)开心手术修补,内科在导管室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2007年8—11月,我院39例患者在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TEE)引导下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VSD,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该术式具有:适应证广、创伤性小、并发症低、安全有效,尤其适宜低龄儿童、不易耐受体外循环手术以及对美容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同时它无需接触射线,不用造影剂具有更环保的优势。现将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封堵治疗50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 3,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1.8~13.4(5.54±2.75)mm,封堵成功率96.0%(48/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闭合伞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护理经验。方法:对采用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12例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2例行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均获得成功,具有术后无并发症,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无需输血的优点。患者出院后3~6个月后随访,无闭合伞脱落或残余分流。结论: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围术期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式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指征和疗效。方法 41例先心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22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全麻下,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由输送器置入封堵器以闭合缺损。结果 4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3±15.2)min,术中失血量(20.0±9.3)ml,术后(4.8±2.5)d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1例ASD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治疗后好转,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心病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内径改变的对比。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36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228例,房间隔缺损(ASD)168例,室间隔缺损(VSD)240例。在TTE及x射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胸片和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605例患者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5.1%,31例封堵未成功,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正畸肜。术后100%的患者接受了1—2个月随访,85%的患者接受了12个月以上随访。x射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TTE检查PDA及VSD患者封堵术后1—2月左心室腔缩小(P〈0.01),ASD封堵术后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r=0.45,P〉0.05);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1—2个月,PDA及VSD患者左心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是心脏外科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然而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经胸壁穿刺微创封堵术是一种治疗残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微创封堵治疗,包括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63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29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正术。术后3 d、3个月、6个月、1 a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中,13例改为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余均封堵成功。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中,27例封堵成功,7例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63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中,7例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11例合并Fallot四联症,7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1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房、室水平无分流。术后随访1 a,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地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450例经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ECG)、X线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VSD,根据适应证选择介入封堵治疗或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后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238例采用介入封堵治疗,技术总成功232例,成功率97.48%;6例未成功,有并发症7例(2.94%),无死亡患者。218例采用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有并发症63例(29.72%),死亡5例(2.36%)。结论VSD的诊断主要依靠TTE,诊断困难者需心导管造影检查。VSD介入封堵治疗及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介入封堵治疗近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4],其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了心脏直视手术治疗。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又相继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继发孔ASD封堵术[5-6]。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经导管继发孔ASD封堵术,并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绪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和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VSD10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的患者99例。于术前、术后48h、术后1、3、6个月、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左房、左室内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介入封堵术不仅可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早期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左心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9例ASD、6例V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1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总的成功率为86.6%(13/15)。结论经胸超声心电图对于介入封堵治疗ASD、VSD术前病例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室间隔缺损(VSD)的传统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CPB)下外科修补和内科经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但无论哪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缺点和局限性.近年来,采用经胸微创镶嵌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日益得到重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本院2006年8月~2008年8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胸壁小切口于右心室表面穿刺用导引鞘管引导、置入封堵器完成室间隔缺损封堵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疗效。方法:全组63例,年龄(32.47±17.66)岁,ASD最大径(26.22±9.75) mm,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分级)Ⅰ级23例、Ⅱ级32例、Ⅲ级8例,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胸骨旁小切口,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结果:成功封堵61例,术后(6.09±2.58) d出院,封堵器型号(33.88±10.51) mm,比ASD最大径大(7.97±2.27) mm。随访3~51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无栓塞。因封堵不成功,1例中转体外循环下修补,1例中止手术。结论:经胸ASD封堵术治疗继发孔ASD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