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颈外科     
201687颈静脉扩张症1例/李进让…//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14(3)一117201688神经离断术治疗顽固性眶上、眶下神经痛10例/王钧镖…//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14(3)一126201689腮腺结石2例/孙洁…//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一2000,7(2)一90201690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对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7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行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于患侧眉弓内做约 3~ 4cm切口 ,外侧不超过眉毛 ,内侧至眶上孔 ,保留眶上神经血管束 ,眶上做一直径 2 0~ 2 5cm的圆型骨瓣 ,抬起额叶 ,显露颅底骨缺损部位 ,于缺损处切断疝出物 ,经鼻内切除。缺损以骨片、筋膜和自体脂肪、耳脑胶修复。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 ,随访 6~ 2 4个月 ,均无复发和脑脊液漏发生。结论 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 ,安全、有效 ,创伤小 ,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较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 986~ 1 998年采用柳叶形和“L”形两种鼻模形施行隆鼻手术 2 4 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4 6例受术者全部为女性 ,年龄 1 7~ 50岁。材料及选形 :材料采用国产 Ls- 41 0 0系列固体硅橡胶假体。柳叶形 45例 ;“L”形 2 0 1例。麻醉 :2 %利多卡因 (含 1 /1 0万肾上腺素 )双侧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2 结果2 4 6例受术者均一次成功。医护人员、受术者、第三者均满意 2 2 2例 ,占 90 .2 %。其中柳叶形成功30例 ,“L”形成功 1 92例 ,成功率分别为 66.7%和95.5%。未成功 2 4例。其中柳叶形 1 5例 (…  相似文献   

4.
鼻窦炎伴眶并发症常就诊眼科 ,一般需耳鼻咽喉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合作处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探讨有效的诊疗方法 ,现对我院 1 985~ 2 0 0 0年收治的 42例鼻窦炎伴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 ,男 30例 ,女 1 2例 ;年龄 8~ 62岁 ,平均 2 5 .6岁。急性鼻窦炎 2 6例 ,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 1 2例 ,慢性鼻窦炎 4例 ;全鼻窦炎 6例 ,额窦炎 1 2例 ,蝶窦炎 2例 ,筛窦炎 1 8例 ,上颌窦炎 4例。眶并发症 :眶周蜂窝组织炎 2 4例 ,眶蜂窝组织炎 3例 ,眶骨膜炎 8例 ,眶骨膜下脓肿 4例 ,球后视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障碍性眶病的眶减压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 9例 15眼患甲状腺机能障碍性眶病并严重影响视觉功能和容貌者 ,行内镜下经鼻眶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 2年 (平均 1年 ) ,眼球突出度、视力、平视睑裂高度分别从术前的 ( 2 1 93± 1 49)mm、0 5 7±0 12、( 11 0 7± 1 44 )mm改善为术后 1年的 ( 16 87± 1 2 5 )mm、0 69± 0 12、( 8 2 0± 1 15 )mm。术后眶压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7眼复视 ,术后 3眼复视消失。结论 由操作熟练的耳鼻咽喉科医师行内镜下经鼻眶减压术 ,具有视野清晰 ,手术精确、安全 ,创伤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甲状腺机能障碍性眶病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鼻窦炎一般很少引起颅神经麻痹,Trantas(1893)曾介绍为一眼球突出及全眼肌麻痹病例施行了鼻窦引流手术,术后眼肌麻痹恢复,但终因视神经萎缩而产生了严重的视力减退。此后Dnodi(1974),Rollet(1933)等又相继报导这类病例。本文报告二例均由额窦感染引起的眶尖综合征。眶尖综合征是病变累及途经眶上裂和视神经孔的血管、神经时所引起,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特有征状为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视力障碍、同侧三  相似文献   

7.
面颌部外伤、骨折病例中约 2 0 %~ 80 %伴有眶壁骨折 ,为修复眶下壁通常采用下睑下缘皮肤切口 ,修复材料用钛镍合金或高分子聚乙烯板 ,但面部切口影响美容。该作者为 1例 4 9岁男性 ,右眶下壁骨折、眼球自缺损处陷入右上颌窦内约 2 cm× 7cm,眼移位 7mm,伴右上颌窦前壁凹陷骨折及右颧骨弓骨折 (无移位 )的患者 ,经右上颌窦根治术入路 ,清除窦内血块及碎骨片 ,用弯剥离子分离开眶下壁骨膜 ,使眼球上抬复位后 ,取自身鼻中隔软骨片 2 .5cm× 1cm经上颌窦修复眶下壁的骨缺损处 ,窦腔内填压 12天后除去 ,术后用双氧水冲洗和头孢唑啉 0 .5g肌注 ,…  相似文献   

8.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切除和眶顶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科 1 996年 1月~2 0 0 3年 7月入院的 32例颅眶沟通瘤病人中经病理确诊为脑膜瘤的 1 4例病人资料 ,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操作、病理特点和预后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采用额下或额颞侧方入路 ,单纯硬膜外切除 9例 ,联合硬膜外、硬膜下切除 5例。全切 1 1例 ,大部切除 3例。随访 8例 ,3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5例未行放射治疗 ;复发 3例 ,均未行术后放疗。结论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可以侵犯颅眶结合部许多重要解剖结构 ,且有复发倾向 ;本病治疗应强调充分暴露、彻底切除、骨性重建和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03年5月~2005年7月对9例单纯眶下壁击出性骨折患者,采用自体上颌窦前壁骨片修复眶底,下睑下和柯-陆手术联合进路在鼻内镜下行眶内容物复位固定术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1.1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眶下壁骨折,眶内容物脱入上颌窦内,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7~62岁;病程2~30天。临床表现:眼睑和面部皮下淤血、肿胀,球结膜充血或结膜下出血,眼球活动障碍,3例患者有同侧眶下神经分布区面部麻木感。CT扫描示右侧眶下壁骨质不连续,并可见眶内容物向下突入上颌窦内(图1)。经1周以上保守治疗,复视无好转或出现眼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部迷走神经副节瘤的临床解剖特点、术中保护神经或神经离断后修复的方法。方法:6例颈部迷走神经副节瘤患者,肿瘤均包裹迷走神经干并在手术解剖中离断。在迷走神经离断后行断端吻合术(3例)或颈深神经(2例)、舌下神经(1例)移植术。术后行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发声、吞咽功能锻炼。结果:2例副节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吞咽呛咳明显,术后吞咽呛咳消失;4例术后吞咽呛咳,6~12个月明显减轻。5例术后声嘶,6~12个月明显改善;1例术后12个月声嘶仍明显。术后3个月纤维喉镜检查,残端吻合术(3例)及舌下神经移植术患者(1例)术侧声带内侧约1/2于发声时有颤动;颈深神经移植者(2例)1例有颤动,1例动度不明显。结论:颈部迷走神经副节瘤术中仔细甄别迷走神经纤维并加以最大限度保护,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声嘶或吞咽呛咳。迷走神经干离断后的神经断端吻合、颈深神经或舌下神经移植均可能改善声带动度,从而有助于改善声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在经鼻内镜眶减压术中应用眶悬带技术,以降低术后复视发生率的初步经验.方法 6例共11眼行经鼻内镜眶壁减压术.其中包括5例(10眼)Graves眼病和1例(1眼)外伤后病例,手术采用眶悬带技术,即保留眼眶内壁赤道高度条带状眶骨膜以稳定内直肌及眼球,避免其过度疝入眶内而改变其运动矢量.对比术前、术后眼球突出度、复视、眼痛、结膜充血等变化.结果 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度减少2~5mm,平均回缩3.2mm.术前2例存在复视,术后复视减轻,其余4例无术后复视发生.5例Graves眼病患者眼胀痛消失,结膜充血减轻,眼球活动度及外观改善.1例外伤痛例双眼突出度接近,外观改善.结论 在经鼻内镜眶减压术中保留位于内直肌内侧的条带样眶骨膜,使之成为稳定内直肌及眼球的悬带.该技术能够在保证眶脂肪自悬带上下方溢出而减压的同时,可有效预防术后复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7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行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于患侧眉弓内做约3~4cm切口,外侧不超过眉毛,内侧至眶上孔,保留眶上神经血管束,眶上做一直径2.0~2.5cm的圆型骨瓣,抬起额叶,显露颅底骨缺损部位,于缺损处切断疝出物,经鼻内切除。缺损以骨片、筋膜和自体脂肪、耳脑胶修复。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和脑脊液漏发生。结论 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较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3.
多数作者认为放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上颌窦癌,提供了最好的治愈机会,然而放疗是在术前抑术后进行为好仍是一有争论的问题。如肿瘤已侵犯眶骨膜、后组筛房或眶尖认为是眶内容剜除术的绝对适应症,但在肿瘤未侵犯眶骨膜时,保留眶内容物似乎并不违背肿瘤的治疗原则。作者回顾分析了1973~1978年期间的43个原发上颌窦癌的病例、16例施行了眶内容物剜除,27例保留了眶内容物,其中14例切除眶底并移植了皮片。2例于术前、30例在术后进行了放疗。术者决定是否保留眶内容物的标准一般是看眶骨膜、眶下神经、眶尖部及后组筛窦是否被肿瘤侵犯和肿瘤的形态学及其侵袭力。随诊2~7年,43例中18例(42%)生存无肿瘤;2例(5%)带瘤生存;19例(44%)都在治疗开始后2年内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 990年3月起采用鼻中隔下鼻甲黏骨膜部分粘连术治疗萎缩性鼻炎83例( 1 5 2侧) ,经2~9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3例中,男2 7例,女5 6例;年龄2 2~5 6岁。病程4~30年。双侧69例,单侧1 4例。轻度萎缩性鼻炎1 2例,中度62例,重度9例。1 .2  手术方法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及切口浸润麻醉,部分患者加术侧眶下孔麻醉。直接用小钩刀和耳科剥离籽在下鼻甲、鼻中隔对应黏膜处:鼻中隔黏骨膜瓣以瓣膜后缘为基底(图1A)、下鼻甲黏骨膜瓣以近下鼻甲前端附着点为基底(图2B) ,形成0 .8~1 .5cm2 的黏骨膜瓣;…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从内服中西药物,到行半月节感觉根部分切断以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等较多种类,但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术后或停药后均有复发病例.我们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56例均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男38例,女18例;年龄:49~82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8年,平均约3年.发病部位:左侧三叉神经痛29例,其中三叉神经第一支痛1例,第二支痛13例,第三支痛11例,第二、三支同时痛4例.右侧三叉神经痛27例,其中三叉神经第一支痛2例,第二支痛10例,第三支痛13例,第二、三支同时痛2例.治疗方法先行定分支诊断,依照临床表现采用神经孔阻滞麻醉进行定位.如疑为第一支神经痛选用眶上孔神经阻滞,观察阻滞麻醉后疼痛症状是否消失.疑为第二支神经痛时选用眶下孔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疑为第三支神经痛时选用下牙槽神经或颏孔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支同时痛者分别进行阻滞麻醉观察.选择埋线穴位,依照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选用下列穴位,第一支痛选用阳白穴位,第二支痛选择四白穴位,可加用颧髎穴位.第三支痛可选用地仓穴位.可加用下关穴位.对第二、三支同时痛者应选用四白、下关穴位或选用地仓、颧髎穴位.  相似文献   

16.
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治疗眶骨爆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筛窦径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眶骨爆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眶壁骨折患者 19例 ,均在鼻内镜下 ,行眶骨骨折整复术。结果 :经 6~ 12个月随访眶骨骨折 19例 ,术后复视消失 ,眼球凹陷改善。结论 :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手术治疗眶骨爆折 ,入路简捷 ,操作方便 ,眶内侵袭少 ,无面部疤痕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我科 1 998年 2月~ 1 999年 1 2月 ,收治 4例眶底爆折患者 ,均行手术整复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例均男性 ,年龄 2 1~ 38岁 ,平均 2 8岁。均因车祸致伤收治入院。检查 :4例受伤部位均在左侧头面部 ,眼睑肿胀 ,皮下淤血 ,眶内气肿。 4例均复视 ,眼球下移 2例 ,眼球运动受限 1例 ,眶下区麻木3例。4例视力无明显下降。均行 X线摄片及 CT检查 ,根据 Cramer等 (1 965)分型 :天窗型 2例 ,嵌顿型 1例 ,凿开型 1例。1 .2   手术方法4例均在全麻下行眶壁爆折整复术。 3例采用上颌窦进路。切口同上颌窦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眶上切迹(孔)引导下内镜经眶径路额窦手术的解剖学径路。方法 50例干颅骨标本,观察眶上切迹(孔)的形态,测量其距面中线的距离;解剖5例(10侧)额窦发育良好的尸头标本,定位眶上切迹(孔)后行眶上缘皮肤切口,分离并保护眶上神经血管束,磨除部分眶顶壁骨质(额窦底壁)进入额窦,观察额窦暴露范围。结果 50例(100侧)颅骨标本中,表现为单个眶上切迹 48侧(48%),单个眶上孔25侧(25%),表现为切迹与孔混合形式27侧(27%)。眶上切迹(孔)至面中线距离为(2.66±0.22)cm(95%CI:2.61~2.70 cm),右侧眶上切迹(孔)距面中线距离为(2.65±0.25)cm,左侧眶上切迹(孔)距面中线距离为(2.66±0.19)cm,双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0.17,P =0.86)。所有尸头标本均可准确定位眶上切迹(孔),眶上神经血管束保护良好,内镜下经眶磨除部分额窦底壁可顺利进入额窦,暴露范围向内侧达额窦中隔,向外侧达额窦外侧隐窝。结论 对于气化良好的额窦,以眶上切迹(孔)为指引的内镜经眶径路可以安全进入额窦,充分显露额窦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入路切除眶内占位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8月以突眼为主要症状的9例眶内占位(2例脂肪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炎性假瘤和3例血肿)和1例眶内异物患者.除1例海绵状血管瘤外,均在鼻内镜下经筛窦眶纸板进入眼眶,清除眶内病变.结果 眶内异物一次性取出;1例海绵状血管瘤经眶外切开入路切除;突眼和复视症状均完全消除;术前手动视力提高到0.3,光感视力提高到0.1,伤后14天就诊者视力未恢复.随访3个月至2年,炎性假瘤1例治愈,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切除,现随访中;其余8例均一次性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筛窦眶纸板入路眶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楚、损伤小、恢复快及面部无瘢痕等优点,可以完整切除占位病变,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我科 1 995年 1 1月~ 1 998年 3月收治 5例颧 -上颌骨骨折伴颧面畸形、张口困难及眶下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均经颊龈沟切口施行骨折复位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5例中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 9~ 43岁 ,平均33.4岁。病程 1~ 1 1 d。检查 :张口受限 4例 ,眶下区麻木 3例 ,颧面畸形 5例 (凹陷 4例 ,外凸 1例 ) ,面部轻度皮肤裂伤 2例。三维 CT扫描示左侧颧弓骨折 4例 ,均伴有左侧上颌骨前、外后壁粉碎性骨折 ,其中 1例伴眶底骨折 ;左侧颧骨骨折 1例 ,伴上颌骨外后壁及眼眶外下壁骨折。1 .2   整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