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桑叶多糖(ML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MLP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MLP高、中、低剂量(C、D、E)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MLP进行治疗8 w后,分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通过RT-PCR法测定肾脏中TGF-β1 mRNA表达。结果 MLP能显著降低DN大鼠FPG、mAlb含量,同时能够降低血清中BUN、Cr含量(P<0.01);下调TGF-β1 mRNA表达(P<0.01)。结论 MLP对DN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 mRNA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肾小球平均体积、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用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组(联合组).8 w后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的平均体积、电镜观察并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平均体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和(或)丹参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HbAlc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联合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DM大鼠具有改善肾脏病理结构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来氟米特和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子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DN模型组(DN)、贝那普利组、来氟米特组和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DM)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枸橼酸缓冲液。成模后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1·d-1)灌胃,来氟米特组给予来氟米特(10 mg·kg-1·d-1)灌胃,联合用药组给予来氟米特(10 mg·kg-1·d-1)和贝那普利(10 mg·kg-1·d-1)灌胃,NC和DN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在实验第4、8、12周末测量体重,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24 h UPE)和尿肌酐(Ucr);第4、8周末眼眶后静脉采血,第12周末乙醚麻醉后心脏采血,测空腹血糖(Glu)、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摘取双肾,称量左肾重量,计算肾重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DN模型组和各用药组组大鼠24 h UPE显著增加(P<0.01);8 w末起联合用药组较DN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TGF-β1和CTGF在DN组大鼠肾小球内、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内均强烈表达(P<0.01),各用药组表达较DN组减少,联合用药组表达较贝那普利组和来氟米特组更显著减少(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贝那普利抗肾脏纤维化而保护肾脏、延缓DN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l、CTGF的表达而实现的,其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贝那普利或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对DM大鼠肾组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NC组、DM组和RGZ干预组(RGZ组)。12周后,观察各组FBG、肾重、肾重/体重指数、血脂,24小时UA1b的变化,以及肾脏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观察PEDF和TGF-β1的表达。结果(1)RGZ组大鼠FBG、肾重、肾重/体重、24小时UA1b、Cr,BUN均低于DM组。(2)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显示,DM组和RGZ组肾组织TGF-β1表达均高于NC组(P〈0.01,P<0.05),而RGZ组TGF-β1低于DM组(P〈0.01);DM组和RGZ组PEDF均低于NC组(P〈0.01,P<0.05),而RGZ组PEDF高于DM组(P〈0.05)。结论RGZ通过减低DM大鼠肾脏TGF-β1和升高PEDF的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和高糖刺激大鼠肾系膜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肾脏和系膜细胞中SIRT1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肾病(DN)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肥大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 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TSG能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并改善大鼠抗氧化应激能力。TSG能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肾脏和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SIRT1蛋白表达,并抑制TGF-β1蛋白表达。结论 TSG对DN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调节SIRT1活性,并抑制肾脏TGF-β1蛋白表达而减少DN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糖尿病及Res组,腹腔给药10 w后观察各组肾功能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氧化、抗氧化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体积(MGV)增加、基底膜(GBMT)增厚,伴尿蛋白排泄量和肾脏指数升高,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升高(P均<0.01),血浆和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总抗氧化力(TAC)和巯基(S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Res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肾脏指数、MGV、GBMT、BUN和Cr水平,减少血浆和肾皮质MDA含量,提高TAC和SH水平(P<0.05,P<0.01)。结论 Res对糖尿病大鼠的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肾损害模型的超微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模型,成模20只,随机分为DN组、糖尿病肾病治疗组(DNS组),各10只,另有10只为对照组.DNS组予以舒洛地特(10 mg·kg-1·d-1)肌肉注射.8 w后,检测各组大鼠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体重、肾重、肾肥大指数、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印迹观察肾TGF-β1、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 DN组大鼠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肾脏肥大指数在糖尿病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DNS组大鼠较DN组明显减少(P<0.01).DN组大鼠TGF-β1、CT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DNS组较DN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 早期应用舒洛地特可降低24 h尿白蛋白,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抑制TGF-β1、CTGF表达.舒洛地特对DN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GLUT-1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DM动物模型.将46只3月龄160~190 g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雷公藤组(6.7mg·kg-1·d-1) .第4、8、12周末各组处死4只大鼠并收集标本,记录体重、右肾重、检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水平.肾组织行HE、PAS染色.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后血糖明显增高(P<0.01),但24 h尿蛋白排泄量无明显增高(P>0.05);4 w时体重、肾重指数、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1),12 w时增加更加显著.与DM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组8 w时血糖、尿素氮、肌酐降低(P均<0.05),24 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12 w时体重增加(P<0.05),肾重指数才明显下降(P<0.01).②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学观察:DM模型组光镜下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弥漫性或结节性增多,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而雷公藤组这些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雷公藤能明显减少DM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下调GLUT-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最终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糖尿病 (DM )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糖尿病组 (DM组 )和DM洛沙坦治疗组 (DL组 ) ,每组 10只。观察 8周后用半定量RT PCR检测各组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βⅡ型受体 (TβRⅡ)和纤维连接蛋白 (FN)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TβRⅡ和FNmRNA的表达。检测血糖 (B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血胰岛素 (Ins)、Ang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结果 DM组 8周出现平均肾小球体积、肾重 /体重增加 ,UAER、血BUN和Cr水平上升(P <0 .0 5)。DM组肾皮质TβRⅡ和FN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 ,TGF β1、TβRⅡ和FNm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 (P <0 .0 5)。洛沙坦治疗 8周后 ,DL组平均肾小球体积、肾重 /体重减少 ,UAER、血BUN和Cr水平下降 (P <0 .0 5)。肾皮质TβRⅡ和FNmRNA的表达降低 ,TGF β1、TβRⅡ和FNmRNA的表达也降低 (P <0 .0 5)。 结论 洛沙坦对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洛沙坦下调TGF β系统的表达 ,后者抑制肾细胞肥大、减少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罗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可调节反应基因转录和炎性因子表达。已有研究发现 PPAR-γ激动剂可防止肾功能恶化,但在慢性肾衰竭中,罗格列酮是否通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起肾脏保护作用尚不明了。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肾大部切除大鼠残肾 MCP-1、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肾大部切除组(NX 组)、肾大部切除加小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XL 组,罗格列酮5 mg/(kg·d))和肾大部切除加大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DL 组,罗格列酮15 mg/(kg·d))。8周后观察大鼠血压、尿蛋白、BUN、SCr 和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 MCP-1的表达。用 RT-PCR 的方法测定肾组织 TGF-β_1的表达。结果 1)罗格列酮能降低肾大部切除大鼠血压,与 NX 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2)罗格列酮能降低大鼠尿蛋白、BUN、SCr,与 NX 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24 h 尿蛋白定量:假手术组(2.8±1.6)g 比 NX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肾小球平均体积、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用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组(联合组).8 w后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的平均体积、电镜观察并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平均体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和(或)丹参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HbAlc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联合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DM大鼠具有改善肾脏病理结构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Akt1和Akt2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过程.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DM),分为2、4、8、12、16w和24w组,每一时点均设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Scr)、肾脏指数.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皮质Akt1、Akt2、TGF-β1、α-SMA和FN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Akt1、Akt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DM各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肾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组化显示DM各组TGF-β1、α-SMA和FN阳性染色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以12 w增多最为明显,分别为19.67±2.73、9.50±3.45、22.17±2.79,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及RT-PCR显示DM各组Akt1及Akt2蛋白和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免疫组化显示Akt1与TGF-β1、FN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4,r =0.532,P<0.01),Akt2与rGF-β1、FN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9,r=0.743,P<0.01).结论 Akt1、Akt2蛋白在DM大鼠肾组织过度表达,提示PI3 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Ⅳ-C)、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平衡的影响。方法大鼠以脂肪乳灌胃21 d后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造模,后予补脏通络方治疗。于第8周末取左肾,测算肾重指数;SABC-FITC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法检测肾组织Ⅳ-C、TGF-β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肾组织MMP-9、TIMP-1蛋白含量。结果病理组较正常组肾重指数增加(P<0.01),各治疗组较病理组肾重指数降低(P<0.01)。病理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扩大病变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组较正常组,肾组织Ⅳ-C、TGF-β、TIMP-1表达增高(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下降(P<0.01);各治疗组较病理组,肾组织Ⅳ-C、TGF-β、TIMP-1表达下降(P<0.01),MMP-9表达和MMP-9/TIMP-1比值上升(P<0.01);中、高剂量组降低TIMP-1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下调肾组织TGF-β表达,调节MMP-9/TIMP-1平衡,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补脏通络方保护DM肾脏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归芪方对糖尿病(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组(B组)、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归芪方治疗组(D组),另设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第8周时,观察各组血糖、血脂、肾重/体重及蛋白尿的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归芪方可以降低高血糖、高血脂,并且在改善肾脏肥大及抑制肾脏TGF-β1mRNA表达方面优于苯那普利(P<0.01,<0.05),归芪方还能降低肾内和血浆AngⅡ水平(P <0.01).[结论]归芪方可调节糖、脂代谢紊乱,降低AngⅡ水平,抑制肾脏TGF-β1mRNA的表达,改善肾功能,延缓DM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IBS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糖尿病(DM)组与IBST治疗组,建立糖尿病肾病(DN)模型,分别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GluT-1 mRNA表达及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O.01)。厄贝沙坦干预后,IBST组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低于DM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DN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厄贝沙坦显著降低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DN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实验大鼠60只,以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24 h蛋白尿、血糖、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组织病理损害、TGF-β1高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24 h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与DN组相比有显著降低,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TGF-β1表达高于正常组,低于ND组,差异显著.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TGF-β1表达对2型糖尿病DN大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延缓DN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棉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糖尿肾病组及棉酚干预组.检测各组的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11β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11β-HSD2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脏TGF-β1、FN表达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足细胞突起、肿胀,可见足突融合,阳性基质增多.肾组织TGF-β1、FN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11β-HSD2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棉酚干预组血糖低于糖尿病组(P<0.01),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下降趋势;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减轻,TGF-β1、FNmRNA表达及蛋白低于糖尿病组(0.16±0.02、0.22±0.05和0.24±0.06、0.33±0.07,P<0.05),11β-HSD1、11β-HSD2mRNA表达与糖尿病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结论 棉酚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与降血糖,进而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FN表达,阻止细胞外基质的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丹红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为造模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的方法造模,正常对照组按等量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对照组、丹红注射液干预组以及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2只,药物干预共持续8 w,在8 w后测定大鼠体重,其中正常对照组以及糖尿病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每日腹腔注射蒸馏水2 ml/kg,丹红注射液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二甲双胍治疗组用蒸馏水配制的(300 mg/kg)灌胃;大鼠麻醉后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标本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用代谢笼收集大鼠24 h尿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尿蛋白,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至第8周末,三组造模组大鼠的体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造模组之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的FP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造模组大鼠的TC、TG、BUN、SC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的TC、TG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发现造模组大鼠的肾小球肥大增生,肾小囊的囊腔缩小,其中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病变的程度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改善;造模组大鼠24 h尿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造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造模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中TGF-β1的表达量相对糖尿病对照组减少(P<0.05);造模组大鼠肾组织中的MMP-2 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中MMP-2相对糖尿病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DN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GF-β1的过度表达和MMP-2低表达有关,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TGF-β1和促进MMP-2的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 罗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可调节反应基因转录和炎性因子表达.已有研究发现PPAR-γ激动剂可防止肾功能恶化,但在慢性肾衰竭中,罗格列酮是否通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起肾脏保护作用尚不明了.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肾大部切除大鼠残肾MCP-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肾大部切除组(NX组)、肾大部切除加小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XL组,罗格列酮5 mg/(kg·d))和肾大部切除加大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DL组,罗格列酮15 mg/(kg·d)).8周后观察大鼠血压、尿蛋白、BUN、SCr和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MCP-1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测定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 1)罗格列酮能降低肾大部切除大鼠血压,与NX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2)罗格列酮能降低大鼠尿蛋白、BUN、SCr,与NX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24 h尿蛋白定量:假手术组(2.8±1.6)g比NX组(31.6±16.9)g比XL组(18.4±5.0)g比DL组(15.7±8.1)g,P<0.01;BUN:假手术组(4.3±0.6)mmol/L比NX组(13.4±2.2)mmol/L比XL组(9.1±1.4)mmol/L比DL组(8.8±1.6)mmol/L,P<0.01;SCr:假手术组(20.0±5.8)μmol/L比NX组(59.84±9.2)μmol/L比XL组(55.54±5.8)μmol/L比DL组(43.9±10.5)μmol/L,P<0.01.3)NX组可见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增生,肾组织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用药后病变减轻,其中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管、间质MCP-1明显减少(P<0.01).4)与假手术组相比,NX组残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治疗组TGF-β1 mRNA的表达较NX组有所降低,以大剂量罗格列酮治疗组为明显(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降低NX大鼠的血压,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损害,可能与抑制残肾组织MCP-1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早期干预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MMP-2及Col-Ⅳ表达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链脲佐菌素60mg/kg腹腔注射)、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4mg·kg-1·d-1罗格列酮无菌水混悬液灌胃),10w后观察大鼠HbA1c,肾功能、肾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及肾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皮质TGF-β1、MMP-2及Col-Ⅳ表达变化。结果DM组尿素氮、肾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及肾皮质TGF-β1、Col-Ⅳ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1),DR组较DM组明显减低(P<0·01);同时观察到DM组、DR组MMP-2较C组减低(P<0·01),而DR组较DM组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观察DM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经罗格列酮治疗后的DR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是通过下调肾皮质中TGF-β1、Col-Ⅳ蛋白表达,上调MMP-2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