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锦  陈刚  杨建南 《现代医学》2002,30(1):46-47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rRNP)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间194例用抗原免疫印迹法 (WB)和抗原免疫间接荧光法 (IIF)所查抗rRNP抗体阳性及阴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rRNP阳性与阴性的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皮疹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光过敏、关节炎、血液系统、心、肺、肾等受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rRNP抗体阳性与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60例SLE患者抗SM及抗rRNP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SLE患者及164例非SLE患者用免疫印迹(IB)法检测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的结果,并对比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对SLE的诊断特异性抗SM抗体98.8%,抗rRNP抗体99.4%,敏感性抗SM抗体41.7%,抗rRNP抗体26.7%;56.7%(34/60)患者至少出现一种抗体,其中7例同时出现两种抗体.抗SM阳性组关节及血液系统受累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检测抗SM及抗rRNP抗体对SLE有良好的诊断价值;采用IB法可同时测定这两种抗体,进一步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gM抗体和皮损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生殖器疱疹 (GH)患者血清单纯疱疹病毒 (HSV)IgM抗体和皮损HSV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对 5 2例GH患者在皮损发作期同时检测血清IgM抗体和局部皮损中HSV抗原。结果 :5 2例患者血清HSVIgM抗体阳性 7例 ,阳性率为 13.4 6 % (7/ 5 2 ) ,IgM阳性组疱疹复发平均间隔时间与IgM阴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皮损HSV抗原阳性 31例 ,阳性率 5 9.6 2 % (31/ 5 2 ) ,其中丘疹、丘疱疹、水疱性损害阳性率 10 0 % (13/ 13) ,糜烂或浅表溃疡性损害阳性率 6 3.6 4 % (14 / 2 2 ) ,结痂性损害阳性率 2 3.5 3% (4 / 17)。皮损HSV抗原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HSVIgM抗体阳性率 (P <0 .0 5 )。结论 :血清HSVIgM抗体检测对GH诊断和判断复发价值不大 ,皮损HSV抗原检测对诊断GH活动性感染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ANAs),评价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SLE组、疾病对照组的所有患者血清标本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结果 SLE组ANA、抗nRNP/Sm、Sm、SSA、Ro-52、CENP B、dsDNA、AnuA、Histone、rRNP检测阳性率均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抗CENP B检测阳性率低于疾病对照组(P〈0.05)。9种自身抗体的相关参数,ANA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低,阳性似然比低。抗Sm、dsDNA、AnuA、rRNP的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高,阳性似然比大于8。阳性似然比大于8的4种自身抗体的互补关系,抗Sm阴性时抗dsDNA、AnuA、rRNP的阳性率为39.38%、33.75%、13.13%。但2项联合(AnuA+dsDNA)、3项联合(AnuA+dsDNA+Sm)、4项联合(AnuA+dsDNA+Sm+rRNP)检测时敏感性、阳性似然比和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单项ds2DNA(P〈0.05),阴性似然比均低于单项dsDNA(P〈0.05),而特异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抗dsD2NA、AnuA、抗Sm、抗rRNP是SLE诊断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若联合检测可以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 (ANA)和抗双链DNA抗体 (A -ds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金银染色法 (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 ,IGSS)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 -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 ,Dot-IGSS)同步检测SLE患者血清ANA和A -dsDNA。结果  16 9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ANA和A -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98.2 %和 77.2 % ;4 4例非活动期患者ANA和A -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2 .2 %和15 .9% ,两组比较 ,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活动期病人的血清滴度也较非活动期患者高 (P <0 .0 1) ;A -dsDNA阳性患者的肾损害率明显高于A -dsDNA阴性者 (P <0 .0 1)。结论 ANA、A -dsDNA阳性且滴度高提示SLE处于活动期 ,A -dsDNA阳性提示有肾损害的可能 ;但A -dsDNA阴性亦不能排除SLE。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 用ELISA -3及RIBA -3检测13 4例SLE患者和 2 0 0例正常献血者HCV感染情况。结果  18例SLE患者 (13 % )和 2例正常献血者 (1% )HCV抗体阳性 (P <0 0 0 1) ,合并HCV感染SLE患者皮肤表现、ds -DNA抗体发生率低 (P =0 0 1,P <0 0 0 1) ,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P <0 0 0 1,P =0 0 0 2 ,P =0 0 3 ,P =0 0 2 )。结论 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HCV抗体阳性的SLE患者除了显示不同的临床表现外 ,其免疫学特征为ds -DNA抗体发生率低 ,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陈瀑  钟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187-188,216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 8例SLE患者 ,4 3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 ,2 0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 74 .1%。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而其它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SLE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ANuA可以作为除抗dsDNA和抗Sm以外的诊断SLE和判断SLE活动期的一种新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8.
裘锦  陈刚 《铁道医学》2002,30(1):46-47
目的:观察抗核糖体P(rRNP)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0年间194例用抗原免疫印迹法(WB)和抗原免疫间接荧光法(ⅡF)所查抗rRNP抗体阳性及阴性住院患的临床表现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rRNP阳性与阴性的SLE患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皮疹发生率有显性差异(P<0.001),而光过敏,关节炎,血液系统,心,肺,肾等受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rRNP抗全阳性与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获得性活化蛋白C抵抗 (APCR)和抗磷脂抗体的发生率 ,探讨APCR与SLE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以及SLE患者血栓形成中 ,APCR与抗磷脂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PC -APTT法 ,dRVVT -LA法 ,ELISA法及PCR_酶切法分别对 30例SLE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进行APCR及狼疮抗凝物 ,抗心磷脂抗体和FVLeiden突变检测。结果 :SLE病人APCR阳性率 (14/30 ,46 .6 7%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30 ,3.3% ,P <0 .0 0 5 )。SLE患者无一例FVLeiden突变。APCR阳性患者中血栓发生率 (6 /14,42 .85 % )明显高于APCR阴性患者 (1/16 ,6 .2 5 % ,P<0 .0 5 )。狼疮抗凝物阳性患者中血栓发生率 (6 /12 ,5 0 % )明显高于其阴性患者 (2 /18,11.1% ,P <0 .0 5 )。结论 :获得性APCR和狼疮抗凝物均是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获得性APCR的发生与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无关 ,表明获得性APCR的发生并非抗磷脂抗体抑制蛋白C通路导致凝血异常及致血栓形成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情况,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确诊的72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72例类风湿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根据实际结果计算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诊断SL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诊断符合率,比较SLE不同活动性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nuA的敏感度(75.00%)和NPV(79.31%)最高,抗Sm抗体的特异度和PPV均为100%,AnuA和抗Sm抗体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85.00%,但四种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计意义(P0.05);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结论:使用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检测能有效诊断SLE,区分风湿性疾病,其中AnuA、抗Sm抗体的SLE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ENA多肽抗体谱对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diseaseAID)的诊断结果。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 (immunoblottingIBT)检测了正常人和临床诊断确诊的病人共 2 0 3份血清中的可提取核抗原 (ENA)的抗体。结果 :在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阳性率分别为30 8%、7 6 % ;抗U1RNP抗体和抗D’E抗体主要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33 3 % ;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 (SS) ,阳性率分别为 6 0 %、80 % ;抗SCL - 70抗体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 ,阳性率为 5 0 % ;抗J0 -1抗体和抗D’E抗体特异性见于多发性肌炎 (PM)和皮肌炎 (DM ) ,阳性率分别为 40 %、2 0 % ;而抗RA - 5 4抗体仅见于风湿性关节炎 ,阳性率为 9 1% ;正常人各种ENA抗体均为阴性 ;非自身免疫性疾病(non autoimmunediseaseNAID)患者只有 2例抗Sm抗体阳性 ,4例抗SSA抗体阳性。结论 :测定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对SLE、MCTD、SS、PSS、PM/DM等病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V对SLE患者临床表现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71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SLE患者根据EBV-DNA结果分为EBV阳性亚组和EBV阴性亚组。分析EBV感染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 SLE患者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阳性亚组SLE患者皮疹、关节炎、血液系统受累发生率、抗Rib-P抗体、抗Smith抗体阳性率及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EBV阴性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EBV阳性亚组与阴性亚组及对照组Th2水平及Th1/Th2水平,IL-4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B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Th1/Th2平衡参与SLE发生发展,并与SLE患者皮疹、关节炎和血液系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免疫双扩散 (ID)与免疫印迹 (IBT)法检测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抗Sm抗体阳性的 2 2 8份病例分为 3组 :①ID法阳性组 ;②IBT法阳性组 ;③ 2种方法均阳性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它们与SLE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①ID法检测阳性 131例 ,111例 (85 % )为SLE ,2 0例 (15 % )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②IBT法检测阳性 15 0例 ,5 3例 (35 % )为SLE ,6 6例 (4 4% )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 ;31例 (2 1% )为非结缔组织病。③ID和IBT检测结果均阳性 5 3例 ,诊断全部是SLE ,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 2 3.2 %。④ID法检测抗Sm抗体阳性组与IBT法出现Mr 为 2 80 0 0 ,2 90 0 0 ,13 5 0 0蛋白条带组 ,两组间比较SLE所占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ID法较IBT法检测抗Sm抗体更具特异性 ,2法结合检测抗Sm抗体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对 67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 及ENA多肽抗体进行同步检测 ,并以 5 0例正常人血清IgG、IgA、IgM、补体C3 作对照 ,结果表明 :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gG、IgA、IgM均较对照组升高 ,而补体C3 则下降 ,尤以IgG升高 ,C3 下降最为明显 (P <0 .0 1) ;而非活动期仅见IgG略为升高。抗 μ1RNP抗体在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中检出率为 88.9% ,阳性率较高。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 (DM /PM )组抗Jo -1抗体阳性率为 5 0 .0 % ;该组免疫球蛋白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系统性硬皮病 (SS)组IgM升高 ,C3 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特异性抗体SCl-70阳性率为 3 3 .3 %。认为ENA多肽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 联合检测 ,对提高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U1RNP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187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的患者62例为观察组,抗U1RNP抗体阴性患者1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结果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口腔溃疡、发热、关节炎和雷诺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U1RNP抗体阴性的患者(P0.05);抗U1RNP抗体阳性可伴有抗ds DNA抗体阳性率增高,C3和C4含量降低(P0.05)。结论 SLE患者抗U1RNP抗体阳性者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抗U1RNP抗体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异常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E患者ANCA阳性率是35.2%,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和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SLE患者ANCA阳性组中,p-ANCA与c—ANCA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ANCA抗体检测对诊断SLE患者早期发现及防范肾毒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SLE患者HCV感染的发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 - 3及RIBA - 3检测 134例SLE患者和 2 0 0名正常献血者HCV感染情况。结果 :18例SLE患者 (13% )和 2名正常献血者 (1% )HCV抗体阳性 (P <0 .0 0 1) ,合并HCV感染SLE患者皮肤表现、ds-DNA抗体发生率低 (P =0 .0 1,P <0 .0 0 1) ,肝脏损害、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P <0 .0 0 1,P =0 .0 0 2、P =0 .0 3,P =0 .0 2 )。结论 :SLE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HCV抗体阳性SLE患者除了显示了不同的临床外 ,其免疫学特征为ds -DNA抗体发生率低 ,低补体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其他致病抗体、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性、生化指标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36例 SLE 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ACA,并分析 SLE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肾小球毛细血管病理改变与 ACA 的关系。结果 36例 SLE 患者中,ACA 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ACA 阳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9%,而阴性组仅为 14%,两组肾小球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6,P<0.05)。结论 SLE 患者血清 ACA 可能参与 SLE 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关节免疫性炎症反应及其他系统炎症损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水平,探讨该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LE患者104例和健康对照163名。采用ELISA法测定上述人群血清中抗PUF60抗体,部分抗体阳性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 :血清抗PUF60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17.3%(18/104)。抗PUF60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病年龄[21(18,27)岁]低于抗体阴性组[29(20,37)岁](P=0.007),脱发的发生率[72.2%(13/18)]高于抗体阴性组[40.7%(35/86)](P<0.05)。抗PUF60抗体阳性组中补体C4降低、外周血B1细胞数目升高的患者比例和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SSB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PUF60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SLE患者血清中抗PUF60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抗PUF60抗体是SLE的相关性抗体,该抗体阳性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再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患者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7例乙肝患者血清HCMV -IgG ,IgM抗体及外周血白细胞的HCM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V患者HCMV -DNA阳性率为 2 5 % ( 19/ 77) ,3 0例正常对照组HCMV -DNA阳性率为 3 % (P <0 .0 5 )。HCM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转移酶 (ALT)明显高于HCMV -DNA阴性组。慢性中、重度乙肝患者HCM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轻度者。结论 乙肝患者HCMV感染再活化率明显增高 ,并与胆汁淤积、黄疸加重及肝功能损害加重有关 ,对乙肝患者进行预防HCMV感染再活化的针对性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