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咬合接触的基本规律。方法 :采集 35名正常牙合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的硅橡胶牙合记录 ,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肌接触位 33人前牙无接触 ,单颌后牙区接触数为 16 .6± 7.2 ,所有受试者均为双侧接触。肌接触位咬合接触均在牙尖交错位重复出现。接触频率超过 5 0 %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颊尖和舌尖的远中斜面 ,下颌磨牙颊尖和舌尖的近中斜面。下颌后退接触位所有受试者均为双侧接触 ,有接触的牙齿数目单颌单侧 2 .7± 0 .8,接触点数目单颌 8.0± 2 .3,前牙无接触 ,接触数目及比率从第二磨牙到第一前磨牙依次减少。接触频率超过 40 %以上的斜面上颌为前磨牙舌尖、磨牙远中舌尖及第二磨牙近舌尖的近中颊斜面 ,下颌为前磨牙及第二磨牙颊尖的远中舌斜面。结论 :以硅橡胶为记录材料准确采集到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合记录 ,经计算机图像分析 ,得出其咬合接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然牙牙裂综合征患者咬合类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2006,26(5):378-381
目的调查自然牙牙裂综合征(CTS)的牙合型特点。方法79例自然牙CTS患者及268名大学生,取研究模比较咬合类型。结果CTS组患牙分布:上颌第一磨牙23例,下颌第一磨牙14例,上颌第二磨牙12例,下颌第二磨牙11例,上颌第一前磨牙8例,上颌第二前磨牙7例,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各1例。与对照组相比,CTS组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增高,后牙锁牙合比例降低(P<0.05)。结论自然牙CTS患者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的矫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对9例恒牙期开病例进行拔除磨牙矫治。根据磨牙冠根发育及病理情况,结合错[牙合]类型,拔除4个第一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2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磨牙1例;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第二磨牙2例。结果:全部病例矫治后均为前牙正常覆覆盖或Ⅰ度深覆[牙合],后牙中性关系。开[牙合]矫治最长时间为18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14个月。结论:拔除磨牙矫治前牙开[牙合],具有效果显著,矫治时间短,矫治后稳定性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咬合接触的基本规律。方法采集35名正常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的硅橡胶记录,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肌接触位33人前牙无接触,单颌后牙区接触数为16.6±7.2,所有受试者均为双侧接触。肌接触位咬合接触均在牙尖交错位重复出现。接触频率超过50%的部位位于上颌磨牙颊尖和舌尖的远中斜面,下颌磨牙颊尖和舌尖的近中斜面。下颌后退接触位所有受试者均为双侧接触,有接触的牙齿数目单颌单侧2.7士0.8,接触点数目单颌8.0±2.3,前牙无接触,接触数目及比率从第二磨牙到第一前磨牙依次减少。接触频率超过40%以上的斜面上颌为前磨牙舌尖、磨牙远中舌尖及第二磨牙近舌尖的近中颊斜面,下颌为前磨牙及第二磨牙颊尖的远中舌斜面。结论以硅橡胶为记录材料准确采集到肌接触位及下颌后退接触位记录,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其咬合接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腭侧新装置纠正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腭侧新装置纠正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例因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所造成的第二磨牙单侧或双侧正锁牙合患者 ,采用腭侧新装置进行矫治。结果  6例患者均在 2 5~ 3 3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 ,上下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 该腭侧新装置制作简单 ,方法灵活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CBCT研究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的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就诊的后牙发育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测量上颌后牙各牙根根尖至上颌窦底之间的距离,以及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之间的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结果 (1)正锁(牙合)患者86.6%的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存在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牙根穿入上颌窦的比例占70%;(2)正锁(牙合)侧的第一磨牙腭根、第二磨牙近颊根、远颊根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锁(牙合)侧的第二磨牙远颊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较非锁(牙合)侧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正锁(牙合)侧上颌窦底的最低点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更多位于上颌骨的颊侧。结论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患侧86.6%的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上颌窦底位置较低,且上颌窦底气化过程中的延伸方向更偏向颊侧。  相似文献   

7.
上颌第二磨牙面一般呈斜方形,有3~4个牙尖,远中舌尖多退化。极少数(2.80%)近中舌尖舌面有卡氏结节(第五牙尖)。其颊侧出现额外尖畸形者少见。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口腔科诊治1例。患者,男,14岁。因前牙排列不齐,要求矫治。口腔检查:前牙轻度拥挤,约3mm。2|舌向、反,前牙覆覆盖正常。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颊侧有一额外的锥形牙尖,于牙冠颊面颈1/3处与第二磨牙相连结。左侧上颌第二磨牙颊沟部位有一小的额外尖,近中颊尖颊侧有一大的锥形额外尖,颊侧4个牙尖相互连接。若不考虑额外尖,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大小、形态均正常(图1)。其余牙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比较,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上下颌不同位点口周力的特征。 方法:选取替牙期6~12岁UCLP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为UCLP组;同龄正常 儿童21例(男14例,女7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周肌压力采集系统测量每个研究对象息止 位时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或乳尖牙、第一前磨牙或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的唇颊、舌腭侧龈缘的口周力。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UCLP组上颌口周力裂侧大于非裂侧( P<0.05),下颌口周力两侧无差异( P>0.05)。2. UCLP组上颌口周力大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上颌唇颊侧的口周力均在第一前磨牙/乳磨牙区最大,在中切牙区最小。3. UCLP组下颌唇颊侧口周力小于对照组( P<0.01),下颌中切牙舌侧区UCLP组大于对照组( P<0.05)。4. UCLP组上颌牙弓内外口周力差值大于对照组( P<0.05),下颌差值小于对照组( P<0.01)。 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口周力较同龄非唇腭裂正常 儿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微种植体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来大连博大口腔诊所就诊的13例需正畸压低伸长磨牙患者。其中9例因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未进行修复,致上颌第一磨牙过度伸长,造成垂直向修复空间不足,不能直接进行义齿修复,需要压低上颌第一磨牙;另外4例因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矜致上颌第二磨牙伸长、颊倾,对应的下颌第二磨牙舌倾。所有患者均利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施力于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同时对于正锁铪磨牙调整其不良颊舌向倾斜。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9例因修复需要压低伸长磨牙的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了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并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4例单侧第二磨牙正锁袷的患者,上颌伸长的第二磨牙得到压低。且颊向倾斜得到改正。13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平均压入(3.00±0.65)mm,治疗时间平均为(6.50±0.59)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可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且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由偏侧咀嚼引起的颜面不对称患者的牙弓形态。方法试验组为20例由于偏侧咀嚼导致颜面不对称的成人患者,对照组为20例正常大学生。制作所有样本的牙模型,确定标志点,定点连线测量,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pee曲线(非偏斜侧)、侧方覆盖、上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下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e曲线(偏斜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的Spee曲线、侧方覆盖、上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下颌第一磨牙冠颊舌向倾斜度、上颌尖牙至牙弓中线距离、下颌尖牙至牙弓中线距离、下颌第二磨牙至牙弓中线距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不对称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同时牙齿位置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改良腭弓矫治伴有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错位的单侧或双侧正锁(牙合).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8月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正畸患者20例,男7例,女14例,年龄15~36岁.采用直径1.2 mm不锈钢丝弯制改良腭弓拉颊侧错位的上颌第二磨牙入牙列,根据错(牙合)情况下颌牙弓采用固定矫治器和/或交互牵引配合矫治,观察临床疗效.每个病例正锁(牙合)纠正前后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比较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在2~4.5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颅面软硬组织测量值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改良腭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装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侧上颌或下颌第三磨牙伸长对下颌各牙根尖应力传导规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透明环氧树脂复制以相同牙列而排成的正常牙合、单侧上颌或下颌第三磨牙伸长的咬合模型各 1副 ,2 .0kg垂直加载 ,切片后投影式光弹仪上观测各牙根尖主应力的大小与方向 ,及其与下颌牙根轴倾角间的关系。结果 :所建 3个 (种 )模型下颌牙根轴倾角无显著差异 ,上颌第三磨牙伸长对侧及下颌第三磨牙伸长侧磨牙的根尖主应力较正常牙合者更偏向远中颊侧 ,应力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而相应另一侧的磨牙根尖主应力方向更偏向近中舌侧。上颌第三磨牙伸长对侧及下颌第三磨牙伸长侧的应力水平均高于正常牙合 (P <0 .0 5 )。结论 :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可致牙根尖应力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多生牙1例     
病人,女,50岁,因右侧下颌磨牙疼痛到我处就诊。检查发现,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深龋伴发牙髓炎,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为残根。其32个恒牙均正常萌出,另外,尚有4个多生牙,形态与前磨牙相似,但大小略有不同,分别位于前磨牙、磨牙区的颊舌侧,具体为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磨牙腭侧、左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颊侧、左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右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牙弓宽度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8名慢性牙周病患者以及228名牙周正常的大学生,所有受试者均取研究模,选择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颊牙合角、下颌第一前磨牙的舌尖、上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颊牙合面交点以及下颌第一磨牙舌面沟的舌牙合面交点为标志点,分别测量上述同名标志点之间的距离,依次记作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和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结果:牙周病患者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以及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明显小于大学生对照组(P<0.01),上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下牙弓宽度不调与牙周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影像数据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位置,分析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的理论植入范围,为临床上使用该方法解决下颌后牙区种植骨量不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80例下颌第二磨牙缺失且缺牙区垂直骨高度<9 mm的患者CBCT图像,测量该处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距离,并模拟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测量种植体颊舌向倾斜的角度范围。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舌侧骨皮质、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是(6.913±1.222)、(2.859±0.891)、(7.991±0.783)mm,下颌神经管到颊侧骨皮质距离明显大于到舌侧骨皮质距离。75%的患者可行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模拟植入种植体颊舌向倾斜最小角度为19.360°±7.086°,最大角度为39.462°±6.924°。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处下颌神经管明显偏向舌侧,保障了颊侧足够的骨量,多数下颌第二磨牙处无法垂直植入短种植体的患者仍可通过跨下牙槽神经种植术植入常规长度种植体。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41岁.2013年5月因全口牙齿严重磨耗影响咀嚼及美观就诊.夜磨牙习惯.颌面部基本对称,Ⅰ类骨面型,上颌中线左偏3mm,下中线正,面下1/3垂直距离明显降低,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双侧第二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前牙区深覆(牙合)Ⅲ°,覆盖正常,上颌前牙舌倾.  相似文献   

17.
锁[牙合]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分为正锁[牙合]和反锁牙合。处于游离端位置的第二磨牙区锁[牙合]的矫治一直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微小种植体支抗腭移或颊移上颌后牙,颊移下颌后牙解决第二磨牙区正、反锁[牙合]的方法,并对如何解决矫治中会出现的锁[牙合]伴上下后牙近中倾斜、拥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8.
在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常需要拔牙且最常见的是对称性拔牙。而我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病例采用非对称性拔牙矫治,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共收集了近两年来已完成矫治的非对称性拔牙病例2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7例,年龄11~36岁。2拔牙情况 拔上颌双侧同名牙和/或下颌双侧非同名牙者3例;拔上颌双侧非同名牙和/或下颌双侧同名牙者2例;拔上颌双侧同名牙和/或下颌单侧牙者4例;拔上颌单侧牙和/或下颌单侧牙者12例,占54.5%;其他拔牙方式1例。本组病例中,拔2颗牙者最多,有12例;其次为拔1颗牙者,有5例;拔3、4颗…  相似文献   

19.
刘小威 《口腔医学》2006,26(4):272-272
患者男,31岁。因左侧上颌后牙食物嵌塞于2006年3月18日前来就诊。口腔科常规检查:上下颌牙弓宽大,中性牙合关系,牙齿排列整齐,全口牙无龋坏,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四个第三磨牙都完全萌出,与相邻的第二磨牙接触关系良好,无近远中和颊舌向倾斜。在左侧上颌第三磨牙的远中有一磨牙,该牙牙冠大小为左侧上颌第三磨牙的二分之一,有三个牙尖(分别为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舌侧尖),牙冠向颊侧倾斜,与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邻面的牙合三分之一处接触,接触点下方有一间隙,有纤维性食物嵌入。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面牙龈轻度肿胀,颜色红,去除嵌入的食物后牙龈…  相似文献   

20.
谷妍  朱琦  王华  赵春洋  王林 《口腔医学》2022,42(4):315-318
目的 评估不同骨性畸形患者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关系,旨在为预置矫治器的选择、治疗计划的制定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36例患者(男88例,女148例)的锥形束CT资料进行测量分析,评估第一磨牙的颊舌向角度在不同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畸形中有无差异。结果 矢状向骨性畸形中,骨性Ⅲ类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骨性Ⅰ类、Ⅱ类患者的更大,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骨性Ⅰ类、Ⅲ类患者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角度差异也较大,高角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颊舌向角度较均角、低角患者的更大,但下颌第一磨牙的颊舌向角度较其他两组更小,差异显著。ANB角度的大小与上颌磨牙的颊倾度呈负相关,而与下颌磨牙的颊倾度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矢状向骨性畸形的差异增大,骨性Ⅱ类患者上颌磨牙有舌侧倾斜的趋势,下颌磨牙有颊侧倾斜的趋势,骨性Ⅲ类患者相反,这一定程度上代偿了骨骼畸形的横向不调。在治疗不同骨性错牙合时,应考虑这些因素以避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