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总结院前急救人员心肺复苏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 对128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院前急救人员插管组(A组)和院内医护人员气管插管组(B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出院成活率,比较院前插管与院内插管的疗效.结果 院前插管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43.6%,存活率为34.8%,院内插管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0.4%,存活率为6.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前急救人员实施气管插管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需要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患者89例,通过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到达急诊室后由医生进行及时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在医护人员达到急救现场时开展早期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复苏成功率及7d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德俊  陈尊发  陈木有  李燕芬 《广东医学》2003,24(10):1117-1118
目的 探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心肺复苏 (CP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98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3 5例 ,在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术 ;B组 3 2例 ,先行胸外按压 (CAB方法 ) 5min无效时即刻气管内插管 ;C组 3 1例 ,行常规CPR或CAB方法 5min以后无效时 ,再行气管内插管。结果 A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 65 7% ;B组复苏成功 12例 ,成功率 3 7 5 % ;C组复苏成功 4例 ,成功率 12 9%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院前心肺复苏时 ,早期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457例心肺复苏不同时机气管插管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 将 457 例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与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两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 即刻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7.03%,存活率为4.8%,延时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5%,存活率为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能否把握好气管插管的时机,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根据不同时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4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插管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气管插管,对照组采取及时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气道开放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复苏前后体内血气指标水平[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早于对照组[(36.5±2.6)s比(61.3±3.7)s],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92±11)min比(126±12)min,(5.2±1.1)min比(8.9±1.6)min,(36±8)min比(5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观察组p H值和Pa O2高于对照组[7.9±1.2比7.0±1.1,(88±8)mm Hg(1 mm Hg=0.133 k Pa)比(68±8)mm Hg],Pa CO2低于对照组[(39±5)mm Hg比(46±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窦性心律、复苏成功和出院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7.4%(54/72)比53.6%(38/72),78.2%(56/72)比52.0%(37/72),67.3%(48/72)比43.1%(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早期气管插管能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及成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建鹏  柳战虎 《吉林医学》2011,(11):2201-2202
目的:观察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2例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紧急气管插管组和心跳呼吸停止后即刻插管组,将SpO2<60%,PaCO2>50 mm Hg(1 mm Hg=0.1333 kPa),pH<7.13(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均无改善),对呼吸频率<10次/min或>30次/min,指脉氧<80%、血压<80/50 mm Hg合并有室颤逸搏等即行气管插管为治疗组,心跳呼吸停止后即刻插管为对照组,观察复苏成功率。结果: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紧急气管插管组抢救成功率较心跳呼吸停止后即刻插明显提高(P<0.01)。结论:尽早气管插管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在院前急救现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分秒必争,不适宜转移和搬运患者,接受胸外心脏按压的患者必须采取平卧位,患者常处于地面水平卧位.现将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28例院前急救现场心肺复苏地面水平卧位患者的气管插管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术(CPCR)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影响,气管插管时机的选择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2004~2008年间的600例不同时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心肺脑复苏(CPCR)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季存栋  米青 《当代医学》2016,(31):46-47
目的:研究不同的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及时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气管插管,观察分析两种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插管完成时间为(110±60)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0)s(P<0.05);2组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窦性心律恢复率(84.5%)、1周存活率(60.56%)以及成功复苏率(7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1%、29.58%、42.3%),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SpO 2与MAP,观察组分别是(0.85±0.10)%、(75±10)mmHg,对照组是(0.70±0.15)%、(60±10)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过程中采取早期气管插管有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探讨在我国城市实际情况下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地对上海中心城区2003~2005年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全部404例及对照病例,用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分析对比。结果 院前复苏成功与未成功各404例,心电图表现VF/VT、PEA、VA分别为9.90%、33.66%、56.44%与7.67%、23.93%、69.31%,平均呼救一到达现场间期分别为9.20和10.51min,目击者CPR分别为3.96%和0.74%。结论 (1)上海院前的心脏骤停者首次心电检查VF/VT只占少数;(2)公民普及CPR对提高城市心肺复苏成功率有很重要的意义;(3)掌握规范的BLSD-ACLS-PLS复苏技术、完善城市急救交通与通信系统及管理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基本和关键性条件;(4)上海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很大,深层次原因是急救中心和上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对急救医疗软硬件或急救系统功能的理解或认识明显不足或缺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各类疾病以及出诊量与时间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07年1-12月急救中心出诊的全部有效急救患者4109例,按照目前国内急诊科一般专业设置将其分类为内外科及其他疾病,分析急诊出诊与季节、月份、工作日以及24小时各时点的关系。结果(1)春夏秋冬内科与外科出诊量无显著差异(p=0.051),但春季出诊量多于其他季节(p=0.035),见表1。(2)院前急救出诊量月份分布,见图1,内科出诊量以3月及12月较多,外科出诊量以2月明显较多。(3)内外科出诊量非工作日与工作日无显著差异(p=0.285),见表3。(4)24小时出诊时点分布状况,见图2,凌晨1-6时时段内外科出诊少于全天其他时段出诊量。(5)疾病谱分析表明,4109例病人疾病谱排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48.4%)、循环系统疾病(17.0%)、消化系统疾病(8.1%)、呼吸系统疾病(6.4%)、精神和行为障碍(5.2%),其他疾病(14.9%)。结论根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规律与时间因素特点,合理调节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晓庆 《中外医疗》2014,(32):147-148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和入院时间均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和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致残率以及接受正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死亡率、致残率及接受正规治疗时间分别为13.5%、46.2%、(45.37±11.43)min,对照组为30.8%、65.4%、(76.51±17.38)min,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及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95%CI:0.43-0.99;OR:0.64,95%CI:0.42-0.98;OR:0.6l,95%CI:0.39—0.96。,2010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rain率降为24.8%)、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率降为17.1%)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the recognition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room,ROSIER)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 以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评分量表为对照,急诊医师在社区院前急救中使用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以综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患者的颅脑CT或MRI扫描,由神经专科医师拟定综合临床诊断标准),比较ROSIER评分量表和FAST评分量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关联系数.结果 108例可疑脑卒中患者社区院前急救中,以综合临床诊断为标准,FAST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88.6%[95%CI (82.6%,94.6%)],特异度为71.1%[95%CI(62.6%,79.6%)],阳性预测值为84.9%[95%CI(78.2%,91.7%)],阴性预测值为77.1%[95%CI(69.2%,85.0%)],关联系数为0.520;ROSIER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90.0%[95%CI(84.3%,95.7%)],特异度为84.2%[95%CI(77.3%,91.1%)],阳性预测值为91.3%[95%CI(86.0%,96.6%)],阴性预测值为82.1%[95%CI(74.9%,89.3%)],关联系数为0.594.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与综合临床诊断相关联(P<0.05).ROSIER评分量表与FAST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筛选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院前急救中,使用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莫月娥 《河北医学》2012,18(6):845-84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我科接诊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院前及入院后接受传统的急救护理,试验组院前及到院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院前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法对受理120急救电话的各个环节制定管理标准,对指挥调度实行全程量化管理。结果工作效率提高,平均受理派车时间缩短,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满意度达98.1%。结论对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工作实行全程量化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提升质量水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960例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和程序化护理的探讨,了解院前急救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方法设立急诊科3a内接诊的急、危、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对相应类别的患者实施程序化的院前急救和护理。结果有效的现场救护,为患者入院后的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在道路崎岖,服务半径大的山区,需要一群高素质护士群体,广泛地开展院前急救和护理,才能满足生物、心理和社会新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院前死亡患者的死因,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对某院急诊科以及所辖社区医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城区院前死亡病例635 例中,社区死亡病例505 例,占院前死亡病例的79.53%;男性394 例,占62.05%;女性241 例,占37.95%,男性多于女性;院前死亡高发年龄为70 岁~79 岁,占26.61%;前三位死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184 例,占28.98%)、脑血管疾病(121 例,占19.06%)、意外伤害(106 例,占16.69%)。结论 院前死亡病例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为多,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安全教育和急救工作者技能培训,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3例不进行系统的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43例使用系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快速好转人数为37例,好转率为86.05%;对照组患者中快速好转人数为31例,好转率为72.0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时系统院前抢救能够有效提升好转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