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茹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02-1103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基层医院房颤抗凝治疗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136例房颤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为慢性房颤,其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占75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占36例。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原因:4例为抗凝禁忌症。38例为医生担心出血并发症和患者不能按要求检测INR和患者的依从性差,这类患者多数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作为替代华法林抗凝的措施。INR达标率33.33%(12例)。结论: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应用不足,因而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教育及使用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达比加群酯将会更好地促进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基层医务人员对房颤规范化抗凝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40例为冠心病,占40%,35例为高血压,占35%,15例为慢性肺心病,占15%,8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占8%。2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2%,99例患者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抗栓治疗,1例服用波璃维,无一例服用华发林抗凝治疗。结论房颤是冠心病、高血压及慢性肺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基成医院对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亟玳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卫文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22-3123
目的:分析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53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13例(24.52%),持续性房颤40例(75.47%);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20例(37.74%),冠心病14例(26.42%),风湿性心脏病6例(11.32%)。51例患者依据ACC/AHA/ESC2006年的最新房颤指南进行抗凝治疗。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7.54%(4例),较我院以前血栓栓塞发生率低,其中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华法林治疗20例(37.74%),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高。结论:规范的抗凝治疗能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张珏  王琳 《中外医疗》2012,31(11):51-51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设为治疗组,随机匹配,同期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62例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124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共发生7例,占11.3%,低于对照组,且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不同疗效终点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2组不良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房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对于老年房颤病人,需要合理掌握华法林的用量,合理评估风险,平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与房颤有关的文献近来迅速而不断地增多,这表明房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成为当前心律失常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尽管目前房颤的治疗有一些新的方法问世,但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和由房颤带来的后果不能得到改观。为此,加深对房颤机制的认识,针对病理基础寻求治疗手段是当前房颤研究的重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30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老年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西部地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573例,依据CHADS2评分评估血栓栓塞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并比较不同栓塞危险分层的抗凝治疗现状。结果纳入65岁及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573例,平均年龄(78.30±9.64)岁,其中年龄≥80岁271例(47.3%)。573例入选患者CHADS2评分≥2分者492例(85.9%),其中年龄≥80岁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比例明显高于80岁以下患者。573例患者中,共291例(50.8%)接受单一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单一华法林抗凝治疗者88例(15.3%),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者仅2例(0.3%),未接受抗栓治疗者135例(23.7%)。其中CHADS2评分≥2分的492例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仅86例患者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262例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03例患者未进行抗栓治疗。结论成都西部地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大多属于血栓栓塞高风险人群,以80岁以上人群更为突出,但接... 更多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易引起脑栓塞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根据国内40家医院的回顾性研究表明,非瓣膜性AF脑卒中的平均患病率为24.15%,8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高达32.86%[1]。  相似文献   

8.
总结调查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以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北京市8家三级综合医院心内科、老年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666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抗栓治疗情况等资料,依据CHADS2、CHA2DS2-VASc评分评估血栓栓塞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比较不同栓塞危险分层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入选患者男416例,女250例,平均年龄(79.9±8.0)岁,其中≥80岁的高龄患者363例(54.5%).合并高血压513例(77.0%),合并冠心病266例(39.9%),合并缺血性卒中病史患者243例(36.5%).CHADS2评分平均为3.4±1.5,≥2分者581例(87.2%).CHA2DS2-VASc评分平均为5.5±1.9,2分及以上者647例(97.1%).HAS-BLED评分平均1.7±0.9,≥3分者113例(17.0%).CHADS2≥2分的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21.5%(125/581)接受抗凝治疗,55.1%(320/581)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3.4%(136/581)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CHA2DS2-VASc≥2分的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23.3%(151/647)接受抗凝治疗,54.3%(351/64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2.4%(145/647)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疾病较多,且多处于血栓栓塞高风险状态.但接受抗凝治疗比例低,仍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炎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9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性肺炎起病隐匿,肺外表现发生率高,且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本组患者死亡7例,占7.78%。结论:老年性肺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伴有基础疾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董朝会  郑环杰  徐嘉蔚  肖骅 《重庆医学》2016,(16):2167-2169
目的: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2012~2014年该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NVAF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住院患者,分析其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情况,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共纳入255例老年NVAF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抗凝治疗66例,抗凝治疗率25.88%;抗血小板治疗157例(61.57%)。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INR达标率15.15%。结论老年NVAF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抗凝治疗率低,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治疗患者住院期间IN R达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00例心房颤动(房颤,AF)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房颤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出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的300例病人进行详细记录及回顾性总结分析,研究房颤病人的临床特点,统计临床抗凝剂应用情况及其特征,建立患者数据库,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300例AF患者中,有73%未进行抗凝治疗,而仅有27%进行抗凝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占60.7%;合并冠心病者占38.7%;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占31.7%;合并糖尿病者占21.3%;既往梗死病史者占14%。2)年龄〉75岁、高血压、冠心病、临床医师的治疗策略以及患者对治疗的选择都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因素。3)所有入选病人有31例发生脑卒中,其中未抗凝组中的脑卒中发生率为64.6%;抗凝治疗组为35.4%,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我国基层医院住院的房颤病人抗凝现状仍不乐观,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尤其是房颤脑卒中高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01-103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既往房颤史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以及抗凝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既往房颤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既往脑梗死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既往无房颤组(P0.05);两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治疗患者比例以及INR值达标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既往房颤组双抗治疗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既往无房颤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水平以及INR值达标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临床实践中应最大程度改善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便,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痊愈12例,好转21例,死亡3例。结论心房颤动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抗凝治疗现状,为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效率提供资料。方法  调查华山医院门诊及病房1 000例房颤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合并疾病、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按照脑卒中史学、脑卒中风险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情况进行分层分析,了解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和抗凝现状。结果  1 000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1.1)岁,合并疾病前3位为高血压病(65%)、冠心病(32%)和糖尿病(27%)。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占6%。22%的房颤患者有脑卒中史,根据脑卒中与否分组,脑卒中组年龄更大、房颤病程更长、高血压控制更差。所有患者总体抗凝比32%,抗血小板比46%。脑卒中组抗凝比例44%,高于非脑卒中组 (P<0.001)。但78%房颤患者在经历脑卒中后才开始抗凝。NV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2~5分时,抗凝比例随分值增加而增加。2~6分时患者抗血小板比例增高,7~8分时,抗凝和抗血小板比例都减少。结论  目前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低,抗凝主要集中于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后的抗凝仍可获益。但脑卒中前抗凝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房颤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浩增 《广西医学》1999,21(4):748-750
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它主要的并发症是脑栓塞,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本文对70例阵发性房颤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阵发性房颤的病程与转归。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6.
在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本文收集66例老年房颤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无胸痛房颤患者的病因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48例心房颤动老年患者分别为典型胸痛(A组)23例和无胸痛(B组)25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中有21例(91.3%)有冠心病,而B组中仅有5例(20.0%)有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脂、血糖、血压均高于B组(P<0.05)。结论:无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冠心病要慎重,必要时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阿司匹林广泛用于高危血栓、栓塞抗凝的预防治疗应用。方法查阅参考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新口服抗凝药疗效终点卒中和体循环栓塞方面为基准。结果界於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所涵盖的风险和差异因素,后期华法林与新口服抗凝药可能取舍或并存。结论在危险分层,卒中抗拴防凝治疗中,我国房颤患者不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9.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熊世熙 《中原医刊》1991,18(2):39-40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在老年人的心律失常中有很大比例,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本文收集我科近5年来60岁以上的房颤住院病例94例,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94例中阵发性房颤35例,持续房颤59例,均经临床及心电图证实.60~69岁48例,70~79岁35例,80岁以上11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0例。病程1天至23年。二、临床特点:病因以冠心病最多49例,占52.1%;肺心病14例,占14.9%;风心病10例,占10.6%;高心病8例,占8.5%;特发房颤3例,心肌病、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大出血各2例;慢性肾炎及先心病各1例。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