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丹参静脉注射后在兔血浆和眼玻璃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兔血浆和玻璃体中丹参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丹参通过血眼屏障进入玻璃体的能力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白兔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血浆组6只;玻璃体组60只。对照组0.85%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其余两组丹参1.0 g/kg静脉注射。取血浆和玻璃体检测丹参素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BDS,C18柱(5μm,4.6 mm×250 mm);预柱:自填国产YWGC18;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8:92);紫外检测波长279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丹参素血浆质量浓度符合三室模型。t1/2β(消除半衰期):5.661 min;Cmax(锋浓度):727.29mg/L;Tmax(达峰时间):0 min。玻璃体质量浓度符合二室模型。t1/2β:499.521 min;Cmax:0.998 mg/L;Tmax:25 min。对照组血浆、玻璃体中未检测到丹参素。结论本方法灵敏、特异、准确。丹参静脉注射后可以通过血眼屏障,丹参素在玻璃体内的含量较少。在玻璃体中丹参吸收比较慢,消除也较慢。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玻璃体、房水中VEGF的含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虹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水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VEGF异常表达(P<0.05).结论:VEGF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玻璃体、房水及虹膜组织中高度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人局部使用0.5%莫西沙星氢氧化物后房水和玻璃体中药物的渗透性。方法:对2003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准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20例患者行一项前瞻性非随机性试验。术前3d每2h(q2h)或6h(q6h)0.5%莫西沙星氢氧化物局部给药,收集并分析房水和玻璃体样本。使用高性能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结果:q2h组房水(n=9)和玻璃体(n=10)中莫西沙星浓度分别为2.28±1.23和0.11±0.05m g/L(珔x±s)。q6h组房水(n=10)和玻璃体(n=9)中莫西沙星浓度分别为0.88±0.88和0.06±0.06m g/L(珔x±s)。房水中抑制90%被检测菌株所需的最小药物浓度(M IC90)远远超出…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体内维生素丙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下降有关。房水中的维生素丙是经睫状体由血液主动摄取的。其浓度为血液维生素丙的许多倍,并在一定限度内随血液维生素丙浓度的增高而增加。晶体谷胱甘肽是在房水合成的,血液谷胱甘肽不能进入房水。但是体内存在以下反应:还原型维生素丙 氧化型谷胱甘肽(?)氧化型维生素丙 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维生素丙和 GSH,都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为了探讨血液维生素丙和 GSH 与老年性白内障之间可能的联系,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防治该病的生化指标,作者测定了部分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测定全身和局部应用氧氟沙星后不同时间房水和玻璃体中药物浓度,比较这两种用药方法眼部穿透性 的差异。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12组,其中5组每只白兔静脉注射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mg/kg,另5组每只白 兔滴泰利必妥眼液5分钟1次,共5次,剩余2组为空白对照。两种用药方法均在用药后15,30,45,60,120分钟取房水和 玻璃体。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各时间点的房水氧氟沙星浓度明显高于玻璃体,其中局部用药后玻璃体氧氟 沙星含量无,全身用药玻璃体中可测得氧氟沙星。结论:全身用药局部用药方式的氧氟沙星的前房穿透性好,全身用药氧氟沙星 可穿透血视网膜屏障,这表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眼内炎全身应用氧氟沙星可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口服盐酸莫西沙星后眼内的渗透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04年9月至11月StLouis M o,Barnes视网膜研究所的15例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分析15例患者口服2片含400m g莫西沙星药物后的房水、玻璃体和血清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血浆(n=15)、玻璃体(n=13)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实验组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对照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别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房水样本及血液样本的采集。血液样本在手术当天抽取静脉血5 m L;房水样本在手术中进行采集100~200μ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andwich technique,ELISA)分别测定房水及血液样本中TIMP-2及MMP-2的含量,并计算出TIMP-2、MMP-2两者的比值。分别比较各组间房水及血清中的MMP-2、TIMP-2的浓度及TIMP-2与MMP-2的比值。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MMP-2的表达为(21.44±2.19)ng·m 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MP-2的表达为(21.68±2.19)ng·m 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MP-2/MMP-2比值1.01±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液中MMP-2及TIMP-2浓度表达量较高,分别为(326.11±43.14)ng·m L-1与(301.61±41.21)ng·m L-1,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不影响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液中MMP-2及TI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黄芩苷粉其标志成份黄芩苷能否通过白兔血-房水屏障,到达房水内及不同时间点房水中的质量浓度变化,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52只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为13组。除对照组外,其他12组为实验组。每组4只8眼。实验组每只白兔均灌服黄芩苷粉80 mg/kg,于给药后0.083 h、0.167 h、0.25 h、0.50 h0、.75 h、1 h1、.5 h2、h3、h5、h、8 h1、2 h给予前房穿刺取房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3P8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能透过兔眼血-房水屏障进入房水,但不同时间点黄芩苷在房水中的质量浓度均很微量,45 min达高峰,浓度为(0.221±0.030)mg/L。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0.75 h,T1/2a:1.174 h,AUC:0.063 9 mg/L,CL:0.002 63 mL/h。结论本方法灵敏、特异、准确,可用于房水中黄芩苷质量浓度的测定;灌服黄芩苷能透过兔眼血-房水屏障进入房水,这一结果为黄芩苷全身用药治疗眼前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糖尿病患者眼内液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目前尚不清楚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及白介素-6(IL-6)水平是否与玻璃体内这些因子的水平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有关。方法:从1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10只眼及26例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26只眼中获取房水及玻璃体样本。所有样本均于白内障或玻璃体手术中获得。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房水、玻璃体及血浆中的V EGF及IL-6水平。结果:房水与玻璃体的V EGF及IL-6水平显著相关(P=0.793及P=0.737)。房水及玻璃体中VEGF水平与相应的IL-6水平显著相关(P=0.631及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64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55例、背景期DR组(BDR)53例和增殖期DR组(PDR)56例,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5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采集血液和术中抽取未稀释的房水,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和房水中MCP-1和hs-CRP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NDR组、BDR组、PDR组血液及房水中MCP-1和hs-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MCP-1和hs-CRP浓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及房水中MCP-1和hs-CRP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CP-1和hs-CRP在DR的损伤机制中有协同作用,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服中药熊胆粉后,其标志成份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能否通过血-房水屏障到达房水内。方法 将5 6只家兔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只,给药组4 8只。给药组4 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空腹12h后给予熊胆粉10 0mg/mL灌胃,分别在灌胃后0 5、1,2、4、6、8h取其双眼房水。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法测定玻璃体内熊胆粉标记物熊脱氧胆酸(TUDCA)的质量浓度。结果 家兔灌胃后0 5、1、2、4、6、8h ,房水中TUDCA的分别为(2 3 70±1 4 1) μg/mL ,(35 16±3 6 3) μg/mL ,(41 5 1±2 83) μg/mL ,(47 78±4 6 9) μg/mL ,(32 38±5 2 4 ) μg/mL ,(44 72±7 4 8) μg/mL ,对照组几乎测不到TUDCA ,各时间点玻璃体内TUDC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 0 1) ,4h达高峰。结论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HPLC)可准确测得房水中TUDCA的质量浓度;中药熊胆粉中主要成份TUD CA可透过血-房水屏障到达房水内。  相似文献   

12.
13.
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实验性葡萄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含量含量在葡萄炎房东水及玻璃体中的变化及L-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arter,L-NAME)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兔眼玻璃2本内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葡萄膜炎模型,以检测房水蛋白浓度,结果:葡萄为房水及玻璃体及玻璃体中显著增高,即刻使用L NAME;显著降低了NO水平,同时其蛋白浓度、细胞数目及组织炎症程度明显降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前部PVR血-房水屏障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房水蛋白浓度的测定,探讨实验性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aPVR)病理状态下血-房水屏障的变化。方法 将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10^5注入行睫状体平部穿通伤及晶状体切除后的兔眼睫状前区,制作前部PVR的动物模型,以行睫状体平部穿通伤及晶状体切除后的兔眼作为对照组,以不做手术的兔眼为正常组。于术后14、28、56d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房水蛋白的含量。结果 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房水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4周、8周实验组房水蛋白含量明显于对照组。结论 在aPVR病理状态下,血-房水屏障受到破坏,是引起低眼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三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三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普罗碘铵通过血-眼屏障的能力.方法 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第1组肌肉注射普罗碘铵注射液;第2组结膜下注射普罗碘铵注射液;第3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第4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于给药后1h、2h、4h、12h、48h取其房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碘含量.结果 肌肉注射普罗碘铵及结膜下注射普罗碘铵的家兔房水中碘含量明显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P<0.05);而结膜下注射普罗碘铵的家兔房水碘含量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结论 普罗碘铵能通过血-眼屏障进入房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APA(雷帕霉素)眼膏涂眼后在兔眼房水中药物分布。方法制备载药率5.140%RAPA眼膏,给新西兰白兔双眼结膜囊涂布眼膏,给药后30、60、120、240、480、720min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房水中RAPA药物浓度,计算反映RAPA眼膏的生物利用度的指标:最大浓度(maximal concentration,Cmax)、达峰时间(maximal time,Tmax)、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结果涂眼30、60、120、240、480、720min后,RAPA房水浓度为0.5120±0.0650μg·l^-15.024±0.307μg·l^-120.38±1.14μg·l^-14.723±0.352μg·l^-13.169±0.198μg·l^-11.335±0.161μg·l^-1;RAPA眼膏房水持续释药720min,房水Cmax为20.38±1.45μg·l^-1Tmax120min。房水中释药模式亦大致呈三相,即初始突释、稳态缓释和减弱释药。稳态缓释相房水维持600min,平均释药浓度为3.169±0.19μg·l^-1随即表现为减弱至检测限以下;AUC为5711μg·min.l-1。结论我们制备的RAPA眼膏在兔眼放水中有良好的穿透性和有效的治疗浓度。RAPA眼膏完全可以用来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和眼表免疫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伊文思蓝为指示剂,研究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各脏器中伊文思蓝的浓度,比较不同微乳体系中伊文思蓝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伊文思蓝在脑组织中的浓度依次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陈皮油微乳、(cremophor/Tween-80为1∶1)微乳、Tween-80微乳、胶束、伊文思蓝水溶液.其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微乳、陈皮油微乳组脑中伊文思蓝的浓度分别为水溶液组的5.0倍、3.2倍(P<0.01),胶束组的3.0倍、1.9倍(P<0.05),脑靶向效果显著.结论:微乳对血脑屏障通透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聚氧乙烯蓖麻油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较Tween-80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