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Micrus弹簧圈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5例自发性蛛刚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6枚动脉瘤采用Micrus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其中成篮技术选择顺序是:(1)弹簧圈直接成篮;(2)球囊辅助;(3)支架辅助.结果 14(14/16)枚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2枚获得次全致密栓塞,无操作相关的并发症.除1例术前Hunter-Hess V级患者植物生存外,其余14例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Micrus弹簧圈在成篮和填塞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是一种充满良好前景的新型动脉瘤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AXIUM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AXIUM微弹簧圈栓塞、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53个,非完全致密栓塞8个,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个。58例破裂动脉瘤中,治愈57例;死亡1例,为术前Hunt—HessⅢ级,左前交通动脉窄颈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并存的患者,在支架辅助下进行了致密栓塞,术后90min因颅内再出血死亡。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应用AXIUM微弹簧圈进行合理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破裂后的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以及再破裂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病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62例(65个动脉瘤)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性出血期(7d)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弹簧圈介入填塞治疗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发病前往往无任何症状,不易发现。一般破裂后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症状而入院,研究表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次SAH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后7d内,且再次破裂出血的病死率高达40%以上,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因此,在SAH后及早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造影100%栓塞33例,90%~99%栓塞5例,90%以下栓塞3例。产生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并发症5例。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随访12~48个月,无再出血,恢复良好36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4例,死亡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急性期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AN)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病历及随访资料.结果 11例全部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死亡率高。自20世纪90年代电解可脱弹簧圈(GDC)的问世以来,血管内栓塞治疗,由于疗效可靠,微侵袭,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而各种新型弹簧圈及其他栓塞材料的不断出现,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本文报道水解可脱弹簧栓(Orbit)治疗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经验。术前按Hunt-Kosnik分类,Ⅱ级30例,Ⅲ级17例,Ⅳ级9例,Ⅴ级1例。按Eisher分类Ⅰ级5例,Ⅱ级27例,Ⅲ级10例,Ⅳ级15例。末次破裂至造影的时间7~50h,平均40h。末次破裂至手术的时间21~72h,平均47h。本组死亡6例,Ⅲ级Ⅳ级各3例。30例Ⅱ级病人全部高质量存活,1例Ⅴ级病人恢复到能从事一般劳动。还就造影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症及技巧,围手术期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未破裂动脉瘤的关注较早,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直到ISUIA(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vestigators)1998年I期及2003年Ⅱ期研究结果的公布,给神经外科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史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GDC栓塞治疗123例,分析动脉瘤几何形态学、病情严重程度对栓塞效果及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Hunt&Hess分级Ⅰ~Ⅱ级病人中,预后良好者(GOS评分4~5分)为100%,Ⅲ~V级病人中分别为95%、78%、50%,窄颈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大部栓塞率及部分栓塞率分别为92%、6%、2%,宽颈动脉瘤中分别为81%、13%、6%,大动脉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小动脉瘤.结论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瘤颈有关,还受瘤体大小的影响.载瘤动脉的形态影响GDC栓塞的操作,采用双弯塑形,有利于动脉瘤的超选与致密填塞.而临床预后与Hunt&Hess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2例。结果成功栓塞52例共计55个颅内动脉瘤。51例痊愈,1例死亡。完全栓塞(>95%)栓塞32个,大部分栓塞(80%~95%)20个,部分栓塞(<80%)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3例,局部溶栓后,遗留轻偏瘫和单瘫。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早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2例。结果成功栓塞52例55个颅内动脉瘤。51例痊愈,1例死亡。完全栓塞(>95%)32个,大部分栓塞(80%-95%)20个,部分栓塞(<79%)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塞3例,局部溶栓后,遗留轻偏瘫和单瘫。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此方法是目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998年2月至1998年8月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13例。术前Hunt氏分级;7例为Ⅳ级,14例为Ⅲ级,35例为Ⅰ-Ⅱ级。采用美国BostonScientificCo.的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56例栓塞后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有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偏瘫,经内科治疗1周,症状、体征消失。56例中44例造影证实为完全闭塞,有8例为大部分闭塞。本组由于治疗时间均在半年内,无随访资料。结论GDC栓塞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The midterm effects of coil embolization for ruptured aneurysm remain unknown. We investigated the prevention of rebleeding by GDC in ruptured aneurysms. Between March 1998 and April 2003, we treated 38 ruptured aneurysms measuring less than 10 mm in diameter.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 median of 37.3 months. During the follow-up term, aneurysms treated by coil embolization did not develop rebleeding after 1 month. We conclude that an embolized aneurysm measuring 10 mm or less remains quite stable over 3 years.  相似文献   

16.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附1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共80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Matrix栓塞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析栓塞程度、瘤颈宽度、动脉瘤直径、支架辅助与动脉瘤再生长率的关系。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47个(58.8%),瘤颈残留24个(30.0%),瘤体残留9个(11.3%)。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9.7%),死亡2例。64例随访6~48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功能缺损。38例42个动脉瘤术后6~24个月接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稳定26个(61.9%),进一步栓塞5个(11.9%),再生长11个(26.2%);2个(4.8%)瘤体残留者复发需再次治疗。统计学分析显示:动脉瘤栓塞越致密,再生长率越低(P<0.05),术后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体颈比、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与再生长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随访显示Matrix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和稳定,有必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出血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治疗。方法Hunt-HessⅠ~Ⅲ级并在发病后72h内进行GDC栓塞治疗的动脉瘤病人86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结果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17例(19.8%),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平均随访13个月,17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病人中恢复良好12例,中度致残4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后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常规手术治疗;放置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能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