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肝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肝舒胶囊组129例,干扰素(赛若金)组40例,疗程6月。结果:肝舒胶囊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为59.7%、HBeAg转阴率为27.1%、HBV-DNA转阴率为26.4%。。干扰素组ALT复常率为62.5%、HBeAg转阴率为30.0%、HBV-DNA转阴率为45.0%。2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干扰素组优于肝舒胶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舒胶囊改善症状明显,HBeAg转阴率较高,且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脾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滋补肝肾方,对照组口服利可君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脾亢重要指标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脾功能亢进症主要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滋补肝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及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给以干扰素、胸腺肽和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以干扰素和胸腺肽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恢复与乙肝标志物(HBeAg、抗-HBe和HBV-DNA)转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肝功能恢复上与对照组比较,3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肝标志物上,3个月HBV-DNA转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HBeAg转阴、抗-HBe转阴和HBV-DNA转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及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长期疗效优于短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乙肝转阴合剂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乙型肝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东 《河南中医》2008,28(7):52-53
目的:观察乙肝转阴合剂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乙肝转阴合剂,联合足三里、肝腧、肾腧等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对照组15例用赛若金5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治疗后ALT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常率分别是93.3%与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3%和30%;对照组HBV-DNA、HBeAg阴转率分别为40%、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肝转阴合剂联合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促进HBV-DNA、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9例,治疗组口服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每次200mg,每日1次。2组均12周为1个疗程。结果:2组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病情程度指数、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均有明显或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活血通络法在改善寒湿阻络型膝骨关节炎症状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灵芝孢子油胶囊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例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9例,用干扰素-α2b联合灵芝孢子油胶囊治疗;对照组42例,仅用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其治疗乙肝6个月、12个月后的HBV-DN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乙肝6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HBV-DNA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灵芝孢子油胶囊可提高HBV-DNA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7.
王万娥  李晶  李荣 《河南中医》2014,(12):2352-235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恢复正常率、HBV-DNA及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I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躯体角色、总的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卫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促进HBV-DNA及HBe-Ag转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滋补肝肾汤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方法 :7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2例在静滴复合支链氨基酸 ,门冬氨酸钾镁的同时 ,口服滋补肝肾汤每日 1付 ;对照组 2 9例 ,静滴复合支链氨基酸 ,门冬氨酸钾镁作一般保肝支持治疗 ;两组疗程皆为 6 0天。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 ,消除患者体征 ,肝功能恢复方面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滋补肝肾汤是一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有效的保肝良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抗病毒效果。方法将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口服虎驹乙肝胶囊,对照组39例口服扶正化瘀胶囊,均治疗6个月,随访1 a。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指标、HBeAg转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HBV-DNA阴转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组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改善症状、体征、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指标、HBeAg转阴等疗效相似,但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30-2332
目的:观察理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48对照组例,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肠道菌群变化、症状积分及血清内毒、HBV-DNA转阴、HBe-Ag转阴,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结果:经过理中汤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症状积分及血清内毒素均比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P0.05),但在肝功能的改善及HBV-DNA转阴、HBe-Ag转阴方面没有明显区别。结论:理中汤可显著改善太阴病脾阳虚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肠道症状及内毒素水平,其可能通过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段淑华 《西部中医药》2016,(11):101-103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1年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以及肝功能转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e Ag及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4.298;P0.05)。结论:应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更有效地抑制HBV病毒的复制,保护肝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法对颈椎病动物退变椎间盘病理变化及髓核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把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益气化瘀补肾组、消炎痛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运用静力平衡失调颈椎病动物模型 ,造成动物椎间盘的退变 ,然后分别喂以相应药物或医用淀粉胶囊 ,观察24周后 ,取颈6/7椎间盘 ,用HE染色法观测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 ,用生物素标记原位杂交法观测椎间盘髓核组织内细胞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 ,并运用图像分析仪对其进行数据转换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益气化瘀补肾法对退变椎间盘病理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但对椎间盘髓核组织内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有显著作用。结论 :益气化瘀补肾法对颈椎病动物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胶原的形成过程的环节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所致月经过少病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妇科门诊的7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所致月经过少病肾虚肝郁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和31例完成研究。试验组给予益肾疏肝汤(补肾疏肝法中药饮片)口服,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均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续服用21 d,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量PBAC积分、中医症状积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基础窦卵泡计数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PBAC积分及血清E 2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月经量少、腰膝酸软、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烘热汗出、胸闷叹息、精神抑郁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及血清FSH水平和FSH/LH均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试验组治疗后腰膝酸软、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胸闷叹息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月经量少、烘热汗出、精神抑郁积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治疗后窦卵泡个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窦卵泡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28/33)和62.3%(2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疏肝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所致月经过少病肾虚肝郁证,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月经量,还能改善卵巢储备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且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增加窦卵泡数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健脾益肾活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小革 《河北中医》2010,32(8):1134-113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0例加用健脾益肾活血降浊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包醛氧淀粉酶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磷(P)及血红蛋白(Hb)指标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Cr、BUN及P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Hb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BUN及P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Hb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应用健脾益肾活血降浊法治疗CRF,能改善CRF肾功能指标,有效保护肾功能,防止肾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加逍遥散,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血清病毒载量、肝脏硬度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3个月后HBV-DNA转阴率观察组仍高于对照组,FS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FS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CHB患者的临床证候,促进HBV-DNA阴转,降低肝脏硬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胚胎期给药,探讨补肾方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胎鼠己糖激酶(HK)、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方法:模型组用酒精给孕鼠灌胃导致IUGR模型,各补肾组分别在造模同时予补肾方灌胃,其他组予补气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灌胃,检测各组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结果:IUGR胎鼠HK、GDH活性明显降低(P0.05);补肾阴方、补血方对IUGR胎鼠HK活性降低均有明显恢复作用(P0.05);补肾方、补血方、气血双补方均能不同程度恢复IUGR胎鼠GDH活性(P0.01,P0.01,P0.05,P0.05)。结论:改善IUGR胎鼠肝组织HK、GDH活性可能是补肾方治疗IUGR机理之一,可作为中医"肾主生殖发育、肾为先天之本"和"补母益子"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补肾方剂对子代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受孕小鼠孕期给补肾方剂对其子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抗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力及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发育”和“补母益子”理论.方法:将同期妊娠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IUGR模型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五子衍宗丸组、四君子汤组,共6组.模型组于孕第7天用40%乙醇灌胃,12 mL·kg-1,1日1次,共14 d,各治疗组分别在造模的同时ig予补肾方剂(五子衍宗丸、左归丸、右归丸)及补气方剂(四君子汤),30 g·kg-1,30mL· kg-1,1日1次,共14 d.每窝子鼠2-4只供检测各组子1代小鼠抗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力及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功能.结果:孕鼠于孕7~20 dig补肾方剂左归丸的子鼠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24 h存活率(8只)明显高于IUGR模型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 <0.05):IUGR模型子鼠RES碳粒廓清吞噬指数K(1.15±0.14)及校正吞噬指数α(5.68±2.6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14 ±0.14,9.26±1.67,P<0.05),而补肾方剂左归丸组吞噬指数K及校正吞噬指数α为(2.54±0.12,8.51±1.94)、右归丸组为(0.98±0.07,8.86±1.76)、五子衍宗丸组(2.28±0.09,8.70±1.32)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接近正常组;补气方剂四君子汤对子代的抗细菌感染力及RES吞噬功能未见明显作用.结论:孕鼠于孕7~20d ig左归丸等补肾方剂,可显著提高IUGR小鼠的免疫力,从免疫学角度为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发育”和“补母益子”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益气补肾止喘方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止喘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1.33±0.54)分,低于对照组的(2.73±0.67)分,FEV1水平为(2.62±0.46)L、FVC水平为(2.85±0.68)L、FEV1/FVC为(72.73±7.41)%、PEF为(7.38±0.62)l/s,均高于对照组的(2.34±0.51)L、(2.43±0.64)L、(63.45±7.02)%、(6.24±0.58)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止喘方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利于降低哮喘发作频率,促进预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抑毒方治疗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57例HBeAg阳性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单用恩替卡韦组(对照组)和恩替卡韦联合抑毒方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ALT、AST、HBV-DNA、HBV-M、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T细胞的数量和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量,以及Th1、Th2、Tc1、Tc2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共有7例病例脱落。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ALT、AST、HBV-DN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P0.05);并能明显提高肝功能复常率,而对HBV-DNA和HBeAg转阴率的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能够明显增加NKT细胞分泌IFN-γ,减少分泌IL-4,增加Tc1细胞的数量,导致Tc1/Tc2比值升高,而治疗组不但可以增加NKT细胞的数量,使IFN-γ分泌增加,IL-4分泌减少,而且能够明显增加Th1、Tc1细胞数量,降低Th2、Tc2细胞数量,导致Th1/Th2、Tc1/Tc2的比值升高(P0.05)。结论抑毒方能够有效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DNA复制、改善临床症状;抑毒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NKT细胞的数量,使NKT细胞分泌IFN-γ增加,分泌IL-4降低,调节Th1/Th2与Tc1/Tc2之间的平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用十味诃子汤散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B合并NAFL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十味诃子汤散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水平、肝脏超声情况及HBV-DNA载量;观察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2组肝右最大流速(Vmax)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平均HBV-DNA载量水平明显低于和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 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 00%(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十味诃子汤散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CHB合并NAFL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