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如胃管留置对咽喉部的刺激;洗胃过程中反复抽吸胃液,对胃肠道的刺激;洗胃机对病人的感官刺激以及洗胃出入液量不平衡等因素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基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30例口服中毒病人实施改良洗胃方法,洗胃操作过程中,实施针刺足三里穴位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洗胃,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闫丽辉 《护理研究》2010,(6):1650-1650
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如胃管留置对咽喉部的刺激;洗胃过程中反复抽吸胃液,对胃肠道的刺激;洗胃机对病人的感官刺激以及洗胃出入液量不平衡等因素都会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基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30例口服中毒病人实施改良洗胃方法,  相似文献   

3.
护理学基础     
071469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金丽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53~254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表2参6(原文摘要)0714…  相似文献   

4.
机械洗胃造成洗出液血性改变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洗胃造成洗出液血性改变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02例口服药物中毒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温水洗胃的患者,插管长度均采用实测长度(鼻尖-耳垂-剑突),洗胃时卧位为左侧卧位。在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洗胃情况、洗出液颜色的变化等,并分别记录于自制的表格内,然后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结果 102例机械洗胃患者中,洗出液呈血性改变者12例,占11.76%。连续洗胃液量在15 000 ml以下者,无洗出液血性改变的患者、洗胃液量在20 000 ml出现者占13.33%、在25 000 ml以上者占13.79%;饱餐洗胃者占10.53%、空腹洗胃者占12.5%;中毒后30 min以内洗胃者占12%、30~60 min洗胃者占28.57%。结论口服药物中毒机械洗胃造成的洗出液血性改变的高危因素,在排除毒物性质的情况下与洗胃开始的时间、连续洗胃液量、连续洗胃时间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28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去枕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捕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胃管长度10-15 cm,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例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洗胃时采用去枕左侧卧位,使用甥料口咬协助插管,延长捕胃管长度,并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的方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洗胃方法抢救中毒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动洗胃机的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防止误吸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2004年以来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并发症以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及出血,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自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按摩推压方法对预防和减少洗胃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口服中毒冼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洗胃机常规洗胃。试验组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及结束时,对其腹部施以手按摩推压,以助胃残留液的排除。结果2组患者胃内反流液导致误吸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洗胃操作辅以手按摩推压技术能有效预防洗胃导致的误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防止洗胃过程中出现呕吐、误吸,提高洗胃质量.方法 将96例急性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应用间歇抽吸法洗胃,配合腹部逆时针方向揉腹;对照组采用常规洗胃法.对2组洗胃时间、洗胃液用量及不良反应(术后2 h呕吐、术中胃内容物自口鼻溢出、胃黏膜损伤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洗胃时间、洗胃液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间歇抽吸法洗胃能缩短急性中毒患者的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液用量、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过程中呕吐、误吸.  相似文献   

10.
正留置洗胃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彻底洗胃、抢救成功的基础。临床上传统留置洗胃是用鼻胃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反复洗胃,根据医嘱备好对抗的洗胃液,用注射器抽取500 ml洗胃液从鼻胃管中注入患者胃内,夹闭鼻胃管保留5~10 min,使洗胃液与胃内液充分融合。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利用负压引流出洗胃液,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如此反复数次。抢救1例患者时需多次  相似文献   

11.
手按摩推压技术在洗胃操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按摩推压方法对预防和减少洗胃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口服中毒冼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洗胃机常规洗胃。试验组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及结束时,对其腹部施以手按摩推压,以助胃残留液的排除。结果2组患者胃内反流液导致误吸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洗胃操作辅以手按摩推压技术能有效预防洗胃导致的误吸。  相似文献   

12.
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洗胃液对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洗胃液对中毒病人洗胃中胃黏膜出血的影响。方法对因中毒进行洗胃的1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病人用清水洗胃;B组50例病人用0.001%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洗胃;C组50例病人用0.008%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洗胃。从洗胃管和储液瓶中观察洗胃液是否有血性液。结果A组胃黏膜出血15人,B组6人,C组3人,出血率分别是30%、12%、6%。说明用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洗胃,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比清水组低。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液能有效减少中毒病人洗胃中胃黏膜的出血和并发症,提高中毒病人的洗胃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胃管置入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但采用传统置管法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次插管成功率低,胃肠道刺激症的发生较普遍,尤其对中毒洗胃的患者,需要更有效的置胃管法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笔者在2008-03-2010-03采用心理干预结合口含液体石蜡置胃管法抢救消化道药物中毒的患者,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灌洗球囊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9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采用灌洗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发生情况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灌洗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次数、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琴光 《护理学报》2012,19(7):63-65
总结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改进洗胃方法,以及时、彻底洗胃,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经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洗胃液的选择、洗胃液温度的控制、置管技巧、胃管插入的长度、洗胃的体位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视服毒农药性质选用相应的洗胃液,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0~35℃,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选择插管途径,按患者身高在传统插管长度基础上再延长,取不同卧位洗胃,逐渐增加每次灌洗量、反复洗胃、洗胃间隙期持续胃肠减压.结果 1次置管成功率93%,洗胃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常规洗胃方法减少,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辉 《护理研究》2011,25(20):1816-1817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对减轻洗胃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服毒需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洗胃前3 min开始持续经皮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洗胃过程中间歇脱机抽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洗胃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发生呕吐、胃黏膜损伤及洗胃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洗胃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改良洗胃器在小儿中毒洗胃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11月收治的106例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经改良洗胃器洗胃,对照组采取传统注射器洗胃法洗胃,对比两组患儿洗胃时间以及洗胃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进液时间、出液时间、每升洗胃液洗胃时间、洗胃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胃黏膜损伤、灌洗液反流、患儿哭闹不合作发生率分别为5.66%、3.77%、9.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改良洗胃器应用于小儿中毒洗胃中可有效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液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的效果,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110例口服中毒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两组洗胃质量。结果在洗胃时间和洗胃液总量、洗出液顺畅、误吸、术后1h内呕吐、胃黏膜损伤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推压胃脘部抽液改良洗胃法可更有效地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误吸及术后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洗胃造成药物中毒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6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洗出液呈血性改变者33例。将洗胃患者与洗出液呈血性改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洗胃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构成比和百分率描述。结果:胃黏膜损伤的发生与中毒药物的种类、洗胃时胃的状态、服药后开始洗胃的时间和连续洗胃液量有关(P〈0.05),与患者的意识状态无关(P〉0.05)。结论:药物中毒洗胃造成的胃黏膜损伤,除了与药物中毒的种类有关外,还与连续洗胃液量、服毒后开始洗胃的时间、洗胃时胃的状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郑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735-2736
我们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2008-04-2011-07共收治的102例各类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各种异常情况,正确分析原因,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现将急诊中毒洗胃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洗胃过程存在的问题 1.1 胃管置入困难 有些患者因高度紧张,恐惧致喉肌痉挛,或在插管过程中导致呛咳,插管对食管黏膜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可致食管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