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失代偿期肝硬化(DCC)病人常常出现肾功能损害,尤其是发生肝肾综合征时,病人病死率极高,因此对DCC病人肾脏病变的诊断十分重要.影像学方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可能.综述DCC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组织学特点以及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肾脏病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分析38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和40例同期腹部正常者的CT检查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做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对CT资料进行如下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双侧肾脏动脉期皮质厚度、皮质增强程度和肾脏大小(前后径 横径/2).结果: 肾皮质厚度病例组(0.62cm)明显小于对照组(0.79cm).病例组肾皮质增强程度(97.43Hu)明显弱于对照组(116.74Hu);肾脏大小指数病例组(3.89)明显小于对照组(4.61).结论: 肾脏萎缩和肾皮质血流灌注降低是DCC患者肾脏病变的常见CT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SCT双期扫描中CT强化值(HU)测量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对47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23例,C级8例以及36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经MSCT双期扫描并测量左肾皮质及髓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结果肝硬化组左肾皮质、髓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均有所下降,其中左肾皮质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左肾皮质的动脉期、门脉期CT强化值呈递减趋势,经方差分析,左肾皮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在肝硬化组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左肾髓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在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硬化时左肾皮质的动脉期、门脉期CT强化值下降,下降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SCT双期扫描能评价肝硬化患者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CT对肾脏临床血流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应用于肾脏血流灌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电子束CT血流序列对40例正常人和20例血流减少性肾病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强化高峰时间、CT值上升时间、高峰CT值、CT值增幅和血流灌注量等。结果 血流减少肾脏的强化高峰时间比正常延迟,CT值上升时间延长;血流减少肾脏皮质的CT值增幅和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正常和异常血流量也有非常显著差别。结论 电子束CT可对血流减少性肾病进行动态观察CT值的变化,判断肾脏血流减少程度,测量肾脏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前及术后730天内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监测83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730天内的门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脏大小,并与正常健康组20例对照.结果:(1)门静脉供体段血流频谱早期呈锯齿样改变,门静脉术前最大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30天内门静脉供体段最大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术前及术后7天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脾动脉阻力指数术前检查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至730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30天内的脾脏最长径均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移植早期肝动脉阻力由高到低而门静脉流速由高到低,两者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维持了移植肝脏术后总血流量的基本稳定.远期监测中,门静脉高流速、脾肿大情况虽有所下降,但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肺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常并发全身各脏器的损害,而肝肺综合征和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是肝硬化肺部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机制是不同程度的肺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可能贯穿于肝硬化整个病理进程中。就血流动力学改变机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帅  张兰霞  刘将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08-1109
目的研究结肠灌注透析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限钠、限水、护肝、利尿等基础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腹水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钠复常率53.3%,对照组为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灌注透析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低钠血症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常并发全身各脏器的损害,而肝肺综合征和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是肝硬化肺部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机制是不同程度的肺部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可能贯穿于肝硬化整个病理进程中.就血流动力学改变机制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研究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2 7例肝硬化患者及 13例对照者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结果 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为 (0 2 82 3± 0 0 96 9)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为 (1 1788± 0 4 0 0 4 )ml·min-1·ml-1,总肝血流量为 (1 4 5 6 3± 0 4 4 39)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19 73± 5 81) %。肝硬化程度不同时 ,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肝脏总血流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变化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ChildA、B级患者肝动脉灌注量 [(0 16 85± 0 10 6 8)ml·min-1·ml-1,(0 192 1± 0 0 986 )ml·min-1·ml-1]降低 ,而ChildC级患者肝动脉灌注量 [(0 30 72± 0 114 5 )ml·min-1·ml-1]比ChildA、B级患者增加 ,肝动脉灌注指数 [(37 4 8± 16 6 5 ) % ]也增加。ChildB、C级患者门静脉灌注量 [(0 6 331± 0 2 0 70 )ml·min-1·ml-1,(0 5 70 2± 0 35 6 2 )ml·min-1·ml-1]及总肝血流量 [(0 82 5 2± 0 2 95 2 )ml·min-1·ml-1,(0 8774± 0 4 118)ml·min-1·ml-1]下降。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需经过不同性质的多阶段才能逐步完成,伴随恶性特征的形成,肿瘤血管因子诱发的毛细血管向肿瘤内生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研究肿瘤病变的血管和血供变化可反应肿瘤的生长及演变过程,可对病变进行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分级或分期、随诊复查及预后评估。近年来应用灌注成像技术评价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本将对肝脏恶性肿瘤血流灌注成像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CT扫描对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血流灌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CT扫描测量肾脏组织血流灌注值 ,探讨螺旋CT对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血流灌注变化的反映能力。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和对照组 ,用核医学肾脏动态显像作为参考指标。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机 ,获得肾皮质、肾外髓质和全肾血流灌注值。结果 :肾功能衰竭组单位体积肾脏、肾皮质血流灌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肾脏外髓质的血流量仅有轻微下降 ,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螺旋CT能够反映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肾脏血流量的变化。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肾脏血流量的下降出现在肾脏皮质 ,而肾脏外髓质血流量无改变。  相似文献   

13.
肺癌周围肺组织血流灌注作为肺癌微环境外环境的一部分,与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对肺癌癌周肺组织血流灌注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多。肺癌癌周肺组织血流灌注的研究,可为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放疗靶区、预后评估及术后肺功能监测提供新思路。本文对肺癌致癌周肺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脏MS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注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的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1]。  相似文献   

15.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肝脏和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在肝硬化的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肝脏CT灌注成像的血流特点,肝脏和肝硬化CT灌注的研究现状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灌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低速血流显示技术的发展,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简称CDFI在腹部检查中得以广泛应用。我们采用CDFI对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观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病例:(1)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临床检查排除肝脏及心血管疾病,肝功能结果正常、(2)肝硬化门脉高压组40例,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一75岁,平均55.2岁。全部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经临床及化验检查证实35例,手术或病理证实5例。仪器和方法:仪器采用ATL-ULTRAMARK-9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血流灌注特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纤维化组15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选取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SonoVue 2.4ml,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对比剂肝动脉到达时间(hepatic artery arrival time,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portal vein arrival time,PVAT)、肝静脉到达时间(hepatic vein arrival time,HVAT)及相应血管灌注强度参数(peak intensity,PI),同时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y to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ortal vein to hepatic vein transittime,PV-HVTT)及门静脉-肝动脉间隔时间(PVAT-HAAT,VVT),分析2组间上述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纤维化组PVA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HVAT、HA-HVTT、PV-HVTT及VV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AAT、HA-PI、PV-PI及HV-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VAT、HVAT及PV-HVTT可反映肝纤维化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望成为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乙型肝炎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男 5 1例 ,女 2 9例 ,年龄 2 2~ 82岁 ,平均 5 1 3 5岁。其中 3例合并糖尿病 ,1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2例合并高血压病。肝昏迷 13例 ( 16 3 % ) ,腹水 68例 ( 85 % ) ,其中 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水 ,消化道出血 3 5例 ( 4 4% ) ,并发感染 15例 ( 18 75 % ) ,其中自发性腹膜炎 7例 ,肺炎 8例。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 ,A/G倒置 60例。低血钾 14例。1.2 方法 对 80例患者做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发现 :ST -T波异常 2 7例 ( 3 3 75 % ) ,低电压 13例 ( 16 2 5 % )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声学造影剂经静脉声学造影评价肾血流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制声学造影剂为10只新西兰兔行经静脉肾脏声学造影,观察造影前、后肾脏二维超声图像,描绘肾皮质时间-强度曲线,测定峰值视频强度、基础视频强度、峰值-基础视频强度差及造影剂持续时间等参数。结果:造影后肾脏二维超声图像较造影前明显增强,肾皮质峰值视频强度与造影前(基础)视频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经静脉声学造影可以清楚地的观察到肾脏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能够对肾脏血流灌注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