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硝化、重氮化羟基置换、氯化及脱氯等4步反应制得标题物,总收率60%。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并合成含有不同取代苯环结构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以ABT-869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其3-氨基-1H-吲唑结构改造为氨基嘧啶环设计新目标化合物;以对硝基苯乙腈为起始原料,经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缩合、环合、还原、酰化、成脲共5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索拉非尼(sorafenib)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8个未见报道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6个化合物显示较好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5r活性突出,为对照药索拉非尼的1.8倍;并且初步探讨了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4,6-双苯基-2-氨基-3-氰基吡啶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取代苯甲醛、取代苯乙酮、丙二腈和醋酸铵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 MX-58151 为阳性对照药,以 A549、HT-29 和 SMMC-7721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3 个未见报道的4,6-双苯基-2-氨基-3-氰基吡啶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1H-NMR、MS 和 IR 谱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能够在较低的浓度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2-氨基-6-(4-氟苯基)-4-(2,3,4-三甲氧基苯基)-3-氰基吡啶 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IC50值达纳摩尔级水平,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MX-58151。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建立抗癌新药瑞戈非尼中遗传毒性杂质4-(4-氨基-3-氟苯氧基)-N-甲基吡啶-2-甲酰胺(AFP-PM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C MS/MS法测定;利用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3.0 mm,3.5 μm)进行分离,以5 mmol·L-1乙酸铵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0~9 min,5% B→90% B),流速为1.0 ml·min-1,柱温50 ℃;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检测离子通道为m/z262.2→244.1。结果: AFP-PMA 浓度在2.41~980.90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定量限为8.02 ng·ml-1;检出限为2.41 ng·ml-1,约为供试品溶液浓度的0.000 24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5%,RSD为2.37%(n=9)。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瑞戈非尼中4-(4-氨基3-氟苯氧基)N-甲基吡啶-2甲酰胺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3-甲基吡啶-2-甲酸甲酯(2)经氧化、硝化和还原反应制得4-氨基-3-甲基吡啶-2-甲酸甲酯(5),然后经改进的Balz-Schiemann反应制得4-氟-3-甲基吡啶-2-甲酸甲酯(1),以2计总收率约18%。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合成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吉非替尼(gefitinib)为阳性对照药,以A549、HT-29和MDA-MB-231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 合成了18个新化合物,经1H-NMR、MS和IR确认其结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可在较低浓度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的Ⅶ2、Ⅶ3、Ⅶ6、Ⅶ12、Ⅶ13、Ⅶ15 和 Ⅶ16共7个化合物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 结论 体外活性实验表明:4-(甲基苯胺基)-3-氰基喹啉类衍生物作为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鬼臼毒素 C_4位侧链取代基变化对活性的影响,合成28个标题化合物。体外 L1210白血病细胞及 KB 细胞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具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5)和(8)~(10)的活性超过临床用药依托泊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2-芳基取代苯/吡啶并咪唑衍生物,进行化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选择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激酶抑制活性测试.方法 以6,7-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4(3H)-酮为起始原料,经过氯代、偶联、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合成4H-吡啶并[1,2-a]嘧啶-4-酮取代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增殖活性。方法以2-氨基吡啶或2-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环合、烃化、还原及酰化共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sorafenib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未见报道的含4H-吡啶并[1,2-a]嘧啶-4-酮药效团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8个化合物显示较好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4h活性突出,为sorafenib的8.3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4-苯基-2-氨基嘧啶类新型化合物,并测定其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生长抑制活性。方法以硝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通过嘧啶环合、酰胺缩合、硝基还原、氨基保护及脱保护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化合物对激酶AKT1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苯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化合物9a-1、9a-3、9b-1(5μmol·L-1)对激酶AKT1的抑制率大于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并全合成7-芳杂环高喜树碱衍生物并测试抗肿瘤活性。方法首先合成关键中间体5-乙基-5-羟基.4,5,8,9-四氢氧杂环庚三烯并[3,4-f]中氮茚-3,7,11(1H)-三酮,经Frilander反应得到7-氯甲基-10-甲基高喜树碱,然后与芳杂环生成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FAB-MS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和8c对肿瘤细胞A549、LOVO和MCF-7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拓扑替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13-酰胺基取代苦参碱衍生物及研究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槐果碱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叠氮还原酰化反应,制得系列13-位酰胺取代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等谱确证;选取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K111)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两株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4b4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王宾  潘显道  刘红岩  杨晶  吕昭云  赵敬华 《药学学报》2006,41(11):1057-1063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秋水仙碱抗肿瘤衍生物。方法秋水仙碱首先被转化为硫代秋水仙碱,然后硫代秋水仙碱通过水解得到7-(N-脱乙酰基硫代秋水仙碱),最后经胺的酰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用1H NMR,IR,MS和HR-MS确证了这些衍生物的结构,MTT法评价了目标衍生物的细胞毒性;用对小鼠肝癌H22和宫颈癌U14的抑制率评价了衍生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硫代秋水仙碱新衍生物。结论尽管一些硫代秋水仙碱衍生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强于秋水仙碱,然而小鼠体内抑瘤活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6-取代亚甲肼基嘧啶及三嗪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4,6-三氯嘧啶或三聚氯氰、苯胺、苯并咪唑、吡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BMCL-200908069—1为阳性对照药,以H460、A549和H226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取代亚甲肼基-2,4-双吗啉嘧啶及三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结论体外活性实验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a活性最佳,其对H460、A549和H226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3.4、0L75、0.86pxnol·L-1,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的28~16.8倍。  相似文献   

15.
Ten novel oleanolic acid (OA)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modifications at positions of A ring and C-28.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the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gainst SGC7901 and A549 cell lines were evaluated and confirmed by the tetrazolium bromidesalt (MTT) assay. The lab results revealed that all these compounds displayed som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SGC-7901 and A-549 cell lines. Among them, II4 and II5 exhibited excell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against SGC7901 cells and A549 cells, compared with gefitinib.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mpounds II4 and II5 produce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by interacting with C-kit receptor through hydrogen bonds and hydrophobic bon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7-甲氧基或7-羟基苯并吡喃酮的3位引入各种取代苯基,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方法 以丹皮酚和甲酸乙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3-碘-7-甲氧基苯并吡喃酮(5),再经Suzuki couplin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MS和IR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部分化合物还进行了13C-NMR测定。选择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7721为试验瘤株,以姜黄素和大豆异黄酮为阳性对照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设计合成的20个新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 9, 16和19的活性较好,与对照品姜黄素的IC50值相当, 明显优于对照品大豆异黄酮的IC50值。结论 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3-取代苯基改变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在这类化合物的3位苯基上引入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体积较小的基团似乎有利于其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化学合成; 苯并吡喃酮; Suzuki coupling偶联反应; 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含氮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具有新结构骨架的含氮姜黄素类抗肿瘤化合物并考察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姜黄素和查耳酮为先导物,利用药效团和骨架迁越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碱基的姜黄素类似物.选取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且用Discovery Studio...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an acid ester was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on ES-2, A549, and HepG2 cells by the MTT assay. Most compounds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y, while compounds 1c, 2i, and 2o exhibited more pot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compared with dehydroepiandrosterone on ES-2 cells, A549 cells, and HepG2 cell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Eleven novel ursolic acid (UA)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ith modification at positions of C-2, C-3, and C-28 of UA.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MS, 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ir in vitro cytotoxicities against various cancer cell lines (HeLa, HepG2, and BGC-823)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compounds could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of HeLa, HepG2, and BGC-823 cells. Among them, compounds I3 and I4 showed more potent cytotoxicity on these three tumor cells than gefitinib (positive control), worthy to be studied fur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